孩子問“家裏有沒有錢”,你的回答很重要,拉開孩子的人生層次!
放學路上,7歲的小駿對爸爸説:“爸爸,小航他爸是個大律師,很有錢,他們家剛剛換了大房子!”他一臉認真地問“咱家房子多大,咱家有多少錢呢?”此時,爸爸有些猝不及防,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兒子的問題。
其實,隨着孩子長大,自然會有些攀比心理,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必經階段。家長不必大驚小怪,更不可妄加責備。我們看看家長都是怎麼回答的?
一、過於保守型家長的答案。
“我們家很窮,現在爸媽賺的錢僅夠吃飽飯、交學費,家裏每分錢都得省着花。你要好好學習,以後自己多賺錢,否則爸媽老了,我們可能連飯都吃不上了!”這類家長的初衷是想培養孩子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品格,即使經濟條件不錯,他們也會不時“哭窮”,殊不知,這樣產生了一些負面效應:
1、容易使孩子變得自卑。
父母對孩子哭窮,希望孩子勤儉奮鬥。但小孩子思維簡單直接,他們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因為沒錢,他們總會覺得自己擁有的都比同學的差,不敢和小朋友一起分享零食,不敢參加夏令營等活動。漸漸變得封閉自卑,失去了童年應有的快樂生活,這種性格可能跟隨孩子一生。
2、孩子會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對於任何年齡段的孩子都分外重要。當孩子認可了家長的“哭窮”,以為家裏一貧如洗,毫無依靠時,他們會帶着焦慮的情緒生活,缺乏安全感,不敢跟家人“找麻煩”。這種狀態,小時候得不到緩解,可能會跟隨他們一生,影響今後的事業和生活。
我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過一個案例:10歲的孩子,父母從小教育他説家裏窮,要好好讀書改變命運。可他成績一般,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沒有致富的希望。在一次考試失利後,竟跳河自殺,留下字條給爸爸媽媽:爸媽,你們太辛苦,用我存錢罐裏的錢去旅遊一次,放鬆一下。我不能讓家裏富起來,但我再也不會再讓你們賺錢養我了。這個結果,是多少地悲痛。
3、迫使孩子做出違心的選擇。
隨着孩子年齡增大,對於物質的渴求,不會因為父母“哭窮”而降低。這時,社會上一些不良誘惑趁虛而入。
13歲的小明,成績一般,眼看班裏的同學都有IPAD、手機和學習機,他認為自己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爸媽老説沒錢,買不起可以輔導他學習的電子工具。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15歲輟學男孩小李,小李勸説他去酒吧做酒推,稱只要一個月就可以買回這些。小明每天晚上騙爸媽説上自習,偷偷去酒吧推酒,在燈紅酒綠的環境下,他學會了抽煙,還有沾染上另外一些壞習慣。
他父母得知後,悔恨不已,其實,小明父母都有穩定工作,家境尚可。只是害怕小明不努力上進,才在孩子面前哭窮,沒想到把孩子推入這種境地。
二、過於激進型家長的答案。
“你要什麼爸媽都會給你買,你不用羨慕別人,別人有的我們家都有,還可以比他們更多!”這類家長是想讓孩子自信、無憂無慮,他們常常“炫富”。這麼做,也有很多不良影響:
1、孩子容易變得不珍惜、不感恩。
有些經濟條件不很好的父母,為了孩子開心,無條件的滿足孩子各種物質需求。孩子得來太容易,不珍惜,也不會對父母有感恩之心,輕則孩子養成了浪費的習慣,重則變本加厲,導致家庭入不敷出,生活困難,孩子更不會體量父母的辛勞。
2、孩子可能變得很虛榮。
小麗的父母是農村來的基層工人,收入低,特別寵孩子,從小要什麼給什麼。小麗常常“炫富”,每月買新衣,學習用具要最高級的。老師和同學一直以為小麗家境不錯。當老師提出要去她家家訪時,她推説父母沒時間。後來老師通過小麗的鄰居瞭解到,小麗家租住在一間小房子裏,她害怕同學瞧不起,才虛榮炫富。其實,虛榮是極度自卑的表現,父母打腫臉充胖子,本來想讓孩子自信,但是方法不當,適得其反。
三、到底應該如何回答,才能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將來走向正確的人生軌跡呢?
1、如實回答。首先應如實告訴孩子家裏的經濟情況,如告知孩子,雖然家裏經濟條件不算特別好,但是滿足學習和生活的要求是沒問題的,而且在父母的努力下,未來會越來越好。
2、給予鼓勵。鼓勵孩子好好學習,一個人的幸福感並不是來自金錢的多少,而是要豐富自己的內涵,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番新天地。
3、父母要切實付出行動。父母要付出行動,不斷進步,才能給孩子正能量,不能光空想展望。
4、適當地引導孩子理財。可以給孩子設立零花錢賬户,讓孩子瞭解利息等概念,陪孩子列出心願單,將收入和支出做對比,選出最急需的購買物品。特別是孩子沒有做好計劃導致錢不夠用時,父母不可違背原則,給予資助。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培養出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還有哪些妙招,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