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讓“全面+全力”促減負真正落地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經典

創新教育發展路徑,減負先轉觀念——

讓“全面+全力”促減負真正落地

2020年12月04日

瀋陽鐵路第五小學的學生在上數字美術課。

瀋陽市和平區望湖路小學的學生在體育課上學習籃球技巧。

瀋陽鐵路第五小學的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互動。

營口市實驗中學的學生在進行課堂討論。本版圖片由所在學校提供

更多精彩 掃碼觀看

本報記者 王 坤 葛紅霞

提要

為中小學生減負,是出給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家長和社會的一道必答題。

回答好這道題,各方都需要沉下心來思考教育的目標導向。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思考,如何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家長也要思考,自己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於促進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要不斷地幫助孩子們擁有良好的志趣,並讓他們在生活本身、活動體驗、實際行動中獲得深刻的感悟,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

省教育廳印發《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以下簡稱“十要求”),推進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引導社會各界從“唯分數論”的狹隘教育觀念中走出來,堅決落實“五育”並舉的教育理念,促進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然而,落實好“五育”並舉絕非一日之功,需要自上而下、多方聯動、形成合力,並付出長期艱辛的努力。

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將怎麼做?家長及社會將如何作為?本報記者深入調查。

引子

“你怎麼就得了98分?昨天晚上,讓你再寫一遍生字,你寫的時候想啥了?今天到家後,你把這個錯字寫100遍……”校門口外,一名剛接到孩子的小學生家長推搡孩子往家走時,嘴裏一直不停地訓斥孩子。

“你學習再這麼不認真,指定不行了。你不好好學習,將來怎麼辦?我得抓緊為你研究一個補課班……”

而另一名家長在聽到女兒得了100分後,並沒有表現出欣喜的樣子,卻在追問:“你同桌得了多少分?班級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得了100分?”

這是記者在瀋陽市大東區某小學門口採訪時的所見所聞。而在記者調查採訪的幾天裏,雖然人物在變換,類似的場景卻重複出現。

記者在這所學校門口又隨機採訪了一名“小胖墩”的家長。記者問她,“你的孩子平時鍛鍊嗎?”這名家長直言不諱,“現在課業這麼忙,學習成績還沒提上去呢,哪有時間鍛鍊!再重要的事兒都得給學習讓路……”

一名看人用力眨眼睛的小學生走近記者時,記者問她的家長,是否打算帶孩子去檢查視力,家長回答,“孩子學業太忙,還沒抽出空閒時間去檢查。”

考分成了家長的“命根”,學業成了家長的“關注”。記者調查採訪中,雖然受訪家長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分數、學業都沒有孩子身體健康重要,卻情不自禁地因為分數、學業不斷給孩子施壓。

新聞鏈接

《深化新時代教育 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改革重點任務包括: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推進科學履行職責;改革學校評價,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改革教師評價,推進踐行教書育人使命;改革學生評價,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改革用人評價,共同營造教育發展良好環境。

該方案着眼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改革學生評價方面,要求樹立科學成才觀念、完善德育評價、強化體育評價、改進美育評價、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嚴格學業標準、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從“唯分數論”的觀念中走出來

家長要進一步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教育的前提是尊重教育規律和人的成長規律。”遼寧省實驗學校校長張麗文説,家長的“急”源於“比”,“唯分數論”觀念的背後,是家長不能接受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孩子。

“孩子所處年級越高,來自外界的壓力就越大。”張麗文説,不僅是家長急,教師也急,急於看到孩子考試分數的提升,因為分數是評價他們的一項重要指標。

“98分和100分,到底有多大差別?分數的意義何在?”張麗文回應説,放眼人生接受教育的全過程,中小學階段的考試成績遠沒有孩子的成長更重要。但各方緣何都看中分數,與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沒有真正形成有關。

“教育部早在2013年就出台了《關於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將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及學業負擔狀況五個方面20項指標作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指揮棒’很明確,各方在落實上存在差距 。”張麗文説。説到底,是觀念沒有與時代發展同步。

“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的制度要求屢屢受挫,源於學校及家庭彼此矛盾的培養目標指揮下的嚴重內耗。”遼寧教育學院兼職心理教研員、心理高級教師董巍説,雖然教育部門對學校提出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但社會和家長卻習慣用學業成績評價學校及教師的工作成效。學生夾在社會、家長和中高考學業競賽的漩渦中,同樣會不自覺地把可以量化排名的學業成績作為自我評價的唯一客觀標準,而學校無形中也會加大對學生學業成績的關注。

董巍説,當前中小學生家長多數是80後、90後,是藉助中高考改變命運的一代人,他們仍舊停留在自己小時候的教育理念中。在調查採訪中記者也發現,很多家長拒絕鼓勵孩子做出創新性的職業選擇,希望孩子通過考高分,考上名牌大學。

單一狹隘的成才觀、教育質量觀,成為制約政策落實的桎梏。

就在省教育廳發佈“十要求”,明確規定“嚴禁公佈學生考試排名”後,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瀋陽一所小學某班級微信羣裏,因為老師不公開考試成績,家長自發接力在羣裏報成績,一名家長主動整理出一份全班學生成績單,並對考試分數進行了排名。這一舉動讓班主任十分無奈。

一段時間以來,學生成績排名,引發社會各界廣泛討論。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雖然超過85%的家長“口頭上”支持不排名,認為排名會挫傷孩子自尊心,人為將孩子等級化。但內心卻對排名充滿期待。而不足15%的家長強烈要求排名。這部分家長認為,要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樹立競爭意識,不排名無法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也不便於家長及時掌握孩子的真實學習情況,從而督促孩子學習。

董巍説,把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落地,離不開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在認識上的高度統一,家庭教育要全面配合,家長需要轉變觀念,認清傳統單一的成才之路已被新型、多元的成才之路所取代。

“讓每個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方式、特點去學習,從而真正實現個性化的自主學習,建立自主學習能力和行為習慣,是中小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需要實現的目標。”張麗文説。

從狹隘的“唯分數論”的教育質量觀中率先走出來的學校不在少數。記者調查瞭解到,目前,我省很多中小學校已創新方式方法,推進減負工作落實,從觀念上開始轉變。

有的學校班主任建立學生個人成長小檔案,變橫向比較為個人成長豎向分析,及時掌握孩子學習成長各方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偏,發現優點強化鼓勵。有的學校班級列出類似高考的“一分一段”表,既滿足了家長的要求,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在不公佈成績及其排名的情況下,也能方便及時掌握孩子學習情況。

重構教學關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要堅持育人目標做好“五育”並舉

一場依託於英語課文的舞台劇,在瀋河區二經街第二小學五年三班的課堂上生動上演。學生們手持道具、角色扮演,把呆板的課本知識變成精彩劇情,雖然掌握的知識還不豐富、會説的單詞還很有限,但他們大膽地張嘴説、全心投入的表演,不僅鍛鍊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還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與消化。

“將課本‘演’起來”已成為二經街第二小學日常教學中教師們習慣採用的教學方法。

這所學校還通過創新詩詞大會、思維導圖大賽、藝術節、始業課程展示等各種展示性評價平台,以表演促提升、以競賽促學習等方式,幫學生深刻理解並靈活運用書本知識。

學校教導處負責人介紹説,學校建立了基礎課程、拓展課程與潛能課程相融合的立體化課程結構,引導學生不只看重課業成績,而是追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早已被納入教育體系。在實施推進中,必須以課程建設為主線,在‘教’與‘學’的互動中,提升‘五育’並舉品質內涵。”省人大代表、瀋陽市教育研究院教育決策諮詢研究部部長趙海千説,要以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為核心的教育價值追求,重構教學關係、促進教學相長,通過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等有針對性的課程設置,切實落實課程的育人本位。通過積極發展素質教育,促進解決教育中存在的長於智、疏於德、少於體、弱於美、缺於勞的現狀與問題。

“‘五育’並舉是要求,更是追求。”營口市實驗中學校長益東在接受採訪時説,在教育實踐中,學校容易停留在安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課程的層面上,如何真正讓“五育”並舉有效發揮作用,時刻考驗着學校的教育定力、教育智慧與教育能力。

在佈置作業方面,營口市實驗中學在減少簡單記憶、機械重複練習的基礎上,加強對課業設計的研究,將勞動體驗、運動健身、藝術習練、習慣養成等內容全部納入多元作業體系。最近學校鼓勵學生參加社區志願者活動,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布置勞動作業,讓學生在勞動中樹德、健體、增智、育美。學校還建立多維評價指標,讓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有優異表現的學生獲得榮譽、得到認同。評價指標也用來考核教師,促進教師轉變觀念、在培育學生全面發展上做出努力。

記者在調查採訪中也發現,我省很多中小學校已將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納入對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中。

瀋陽鐵路第五小學堅持36年不留書面家庭作業,這一做法曾讓很多家長擔憂學生“跟不上學習”。校長於瑩介紹説,不留作業,決不意味着對學生放任自流,而是努力讓學生從繁重的課業中解放出來。那麼,解放出來的時間做什麼?學校通過強化閲讀、設立個性體驗課程等方式,引領學生喜歡有字書、關注無字書,廣泛看新聞、聽廣播、讀報紙。學校還建立與學生學業發展相配套的激勵和預警機制,關注學生成長過程,跟蹤教學成果。

“我們有定量和定性的評價,有學業素質的評價和進步度的評價、努力程度的評價,有內部評價也有外部評價。”於瑩説,不拘於課業的教學方式,也許不能立即轉化為分數,但對舒展童心、塑造完整人格會產生積極效果。

教育主管部門出重拳

社會各界需助力

不久前,國家衞健委、教育部等六部門公佈了全國分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流行水平,包括我省在內的12個省份屬高流行水平。

不只是“小胖墩”流行起來,“小眼鏡”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據有關部門統計,2018年,我省兒童青少年近視患病率達到了56.1%。今年受疫情影響,中小學生使用電子產品及上網時間延長,近視率更是居高不下。

“‘十要求’要求把校外體育活動納入家庭作業任務,實則鼓勵和倡導學生增加户外活動。”省教育廳表示,教育主管部門下決心為中小學生減負,堅持身心健康第一的理念,旨在推動中小學生全面發展。

記者採訪瞭解到,我省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已紛紛出“重拳”,針對“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等熱點難點問題,從多方位、多角度推進解決,其中,包括出台將體育鍛煉、勞動實踐納入課業內容的具體要求。

專家呼籲,在教育主管部門加大力度推進減負時,社會各界需要為此助力。要以教學改革為重點,通過一系列創新機制,優化“五育”並舉的教學生態。

前不久,外省一所學校讓體育老師當班主任,遭到家長投訴,同時引發網上熱議。熱議中,很多家長擔心體育老師當班主任,不會抓學習,影響孩子升學率。

讓體育老師邊緣化的背後,説到底是對體育、音樂等課程的不重視。相關部門對此回應,“讓體育老師當班主任不再是一個問題,希望它能夠成為一種時髦。”

記者在調查採訪中發現,在推進“五育”並舉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教學方針的指導下,在瀋陽、鞍山、阜新、丹東等市,也有部分學校安排了體育老師當班主任。記者通過走訪這些班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家長們對體育老師當班主任十分認可,原因是,班級裏“小胖墩”“小眼鏡”的比例明顯下降。

“我們班是全校有名的‘體育班’,我當班主任3年來,督促學生們加強體育鍛煉,學生們在我的帶動下十分重視體育鍛煉。他們身體好、精力足,這是有利於更好地投入學習的。”瀋陽市朝鮮族第一中學老師全頭峯對記者説,學校大膽啓用體育老師當班主任,是理念的創新、機制的創新,家長、學生也會在創新實踐中對教育改革增加認同,從而步調一致。

讓人欣喜的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已經明確,中考將合理調整包括體育在內的各學科分值。省教育廳在教師職稱評定中已向音體美勞教師傾斜,並在全省中考改革中加大體育考試權重。

“將‘五育’並舉納入評價體系,要注意不能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慣性思維下,再次陷入學科競賽的怪圈,要真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董巍説。

孩子素質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健康發展,關係到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省人大代表程利國建議,要全社會形成一盤棋,正確對待教育、正確對待升學,降低全社會的考試、升學焦慮,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才能形成良性循環,讓中小學生真正放鬆下來。他還建議,中小學早晨適當晚一點上學,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延長放學時間,下午增加體育課及音樂課等,讓孩子在校園裏有充足的體美勞等課程。

針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有明確規定: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正確政績觀,不得下達升學指標或以中高考升學率考核下一級黨委和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不得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鈎,不得通過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績為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嚴禁公佈、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對教育生態問題突出、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依規依法問責追責。

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無論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發揮特長,人人不同,人人都好,這才是教育追求的目標,由此迎來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