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族入侵時,孔子後人乾的事讓皇帝也無語,魯迅的評價果然沒錯
孔子生前並沒有想到自己的學説會被那麼多人推崇,更沒想到自己的後人會沾他的光獲得那麼高的地位。民間有句俗話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孩子會打洞”,孔子後人是否個個都不給老祖宗丟臉呢?
當時孔氏家族的傳承出現了“南宗”和“北宗”,這一切是從孔子第47代嫡長孫孔端友開始的。孔端友被封為衍聖公時正值宋徽宗在位,大家都知道宋徽宗是北宋最後一個皇帝,他曾經被金人擄去。
至於“北宗”的出現,是因為孔端友南逃時並沒帶上家族所有人,他的弟弟孔端操還留在曲阜。原本是宋朝將領的劉豫在北方建立偽齊,封孔端操的兒子孔璠當“衍聖公”,叫他主持曲阜孔家事務。
2個衍聖公已經夠讓人眼花了,然而事情還沒完,“北宗”傳到孔元措時蒙古騎兵興起,孔元措隨着金朝皇帝搬到開封,留自己的弟弟孔元用主持曲阜的事務。蒙古人依樣畫葫蘆將孔元用立為“衍聖公”,於是就出現了宋、金、元合計3個衍聖公的局面。
孔元措繼續當“衍聖公”,而孔之全改當曲阜縣令。孔元措一輩子也沒生出個兒子,只能讓他弟弟的孫子孔湞襲封這一位置。可是,孔之全的兒子孔治跳出來,表示孔湞是妾室生的孩子,他母親還曾改嫁,他不算孔氏家族子孫,不應該讓他襲位。
此時南宗、北宗都沒了“衍聖公”,直到孔治當上“衍聖公”,南北雙宗才正式合一。孔治大概怎麼也想不到,他去世後,繼承他封號的兒子孔思誠也會被族人羣起而攻之,説其身份有問題,結果是孔思誠同樣被取消了爵位,改由另一支的孔思晦繼承。
魯迅曾經評價道:“孔夫子之在中國......是那些權勢者和想做權勢者們的聖人。”從孔子部分子孫所做過的事來看,魯迅的評價是相當精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