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叡到底是昏君還是明君?身患口吃的天子,如何把控朝政?
大家好,我們的侃爺聊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裴松之曾指出,曹叡是一時明主。後周太祖郭威稱曹叡,一時達禮,千古所稱。對於文學方面,明代學者胡應麟指出詩歌能傳三世且文學質量持續保持高位的,只有曹操、曹丕、曹叡三人。
本文為《文墨中的三國》專欄第35篇。
曹叡字元仲,是魏國第二任天子,祖籍安徽亳州人,是曹操的孫子。他的父親是曹丕,母親是甄皇后。曹叡在位期間,其功績是有目共睹的。他啓用並指揮曹真和司馬懿等人多次防禦吳國和蜀漢的討伐,征討公孫淵,重視獄訟審理,其在軍事和政治文化方面都很有建樹。但是曹叡在諸葛亮去世後的人生後期,他大興土木,驕奢淫逸,再加上曹叡託孤的種種弊端,導致魏國由盛轉衰。
作為天子,曹叡能夠合理地對大臣進行褒獎,對浮華無實的官場風氣和文人風氣進行打擊,比如日後曹爽的那些黨羽們,幾乎都在這個時候受到嚴厲的打壓。曹叡雖然之前沒有經驗,但是在登基之後,能夠合理掌控魏國全國的大軍,對於重要決斷之事,曹叡往往能夠在眾多選擇中找到最優方略。面對國家重要決斷,曹叡也能合理參與並拍板。在曹叡火氣方剛之時,文臣武將就已經對曹叡的很多作為佩服的五體投地。
曹叡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他記性很好,有時候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官員,但只要看到了這個官員的簡歷,或者聽聞到這個官員的一些事蹟,甚至瞭解到這個人的父親兄弟和孩子,曹叡就會“過目不忘”。
另外,曹叡是一個能夠優容大臣直言勸諫的人,這個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中是少有的現象。咱們先把聽不聽取大臣的意見放一邊,有時候大臣們公開指出曹叡的不足,奏摺一點都不給皇帝面子時,曹叡最嚴重的處罰就是貶官。自其登基以來,曹叡從未殺害過勸諫的大臣或將仗義執言的大臣罷官過。
曹叡勤於政務,他廣泛聽取吏民百姓的建議,甚至每個月甚至要閲覽小一百篇官民的上書。話説百姓在政治大框架內,有些人是沒有學問的,有些人是沒有長遠政治眼光和政治深度的。即使看到文辭鄙陋的上書,曹叡也會通篇看完,甚至從來不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
這些,是曹叡的優點。我們都知道,《魏書》是魏國的官方史料,具有非常顯著的“曖昧性”。到一百多年後,魏國重臣孫資的後代“嘴炮”孫盛,雖然指出了曹叡的不足,但他也不得不承認曹叡的一些優點。
孫盛指出,聽老一輩的學者表示,曹叡天資聰穎,頭髮長的如果散開可以直接垂地。曹叡是一個口吃患者,因此曹叡並不怎麼愛説話。即便如此,曹叡練就了沉毅好斷的能力。對於曹丕留下的輔政大臣,曹叡在剛一上位後,就將除了陳羣之外的大臣支配在邊境中,如此一來在這洛陽城中,曹叡完全可以政由己出。曹叡還能夠對大臣時刻保持最基本的禮儀,能有個小臉兒,沒事兒關心一小下。雖然有些大臣過於直言不諱有所冒犯,但曹叡並不會對上書者過分摧殘,這更説明曹叡作為君主的偉大過人之處。
此時,話鋒一轉,曹叡的缺點在於從不思考構建德育風氣,沒有鞏固國家建設的根基。最終導致了在自己去世前託孤和去世後權臣專權的情況,曹叡沒有保護好大魏江山社稷,也夠可悲的。
《三國志》作者陳壽認為,曹叡沉毅斷識,政由己出,在這方面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但在當時百姓還在過苦日子且天下大亂之際,曹叡沒能先採取道德建設而鞏固國家,卻效仿秦始皇和漢光武帝的驕奢淫逸,這是非常明顯的錯誤。
陳壽還指出,古代應該秉持天下為公,唯賢是與。天子傳位應該找到最合適的人。如果天子沒有親生兒子,也要選取有道德的近親繼位。而曹叡卻沒有做到這一點,他立太子完全考慮的是個人好惡。將皇位傳給一個年齡如此小的人,更應該考慮託孤名單的權衡。後來曹爽專權,司馬懿誅殺曹爽後成為新的專政者,曹芳最終也難保天子之位。
在曹叡時期,劉禪、孫權、陸遜和等人都對他有所評價,但因立場不同,本文暫且忽略。無非就是嘴炮和惡意攻擊。而鍾會在曹叡去世後的評價,目的性極強,其無腦讚揚也沒有什麼代表性。
對於負面評價,歷史作家蔡東潘表示,曹叡奢淫無度,違理蔑倫,種種荒謬,俱足亡國,而反得平定遼東,擒斬公孫淵父子,是所謂天奪之鑑,而益其疾也。
歷史學家馬植傑採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他認為綜觀曹叡之行事,優缺點各佔一半,其優點是善為軍計、明察斷獄、比較能客人直諫。曹叡在容受直言、不殺諫臣方面,在古代封建君主中是少見的,這算是他的特色。曹叡的最大缺點是奢淫過度,還有一個重要的失誤,則在確定繼承人和輔政大臣方面。
文:正聊三國作者XXY
瞭解更多三國趣事,請多多關注,正聊三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