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常見的閲讀必備功課,提前讓娃接觸弊端多,父母儘量避免
當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之後,家長的焦慮感就會莫名其妙地多了起來,畢竟小學和幼兒園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如果説在幼兒園家長擔心的是孩子的安全和衞生,那麼到了小學的時候家長更操心的無疑就是孩子的學習。
説到學習就不得不提到語文這門學科,隨着語文學習重要性的不斷提高,如何讓孩子學好語文自然成為了非常重要的問題。
慶幸的是大家都知道閲讀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家長如何教會孩子正確閲讀呢?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家長的做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
寫讀後感、做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好句,這三項和閲讀有關的內容,儼然已經成為了眾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
確實從某些程度來説,它們都是提高孩子閲讀能力的好方法,但是如果讓孩子過早的接觸,也許會得不償失。
那麼過早地接觸這三項附加作業會給孩子帶去哪些弊端呢?
寫讀後感
讀後感,很多孩子應該都不陌生,當他們閲讀了一本書籍甚至是一篇文章之後,就會被老師要求寫讀後感。
內容包括對這篇文章或者是這本書的理解,以及自己讀了之後會有哪些想法等。這是在老師教學大綱裏的一項內容,所以學生當然應該認真完成。
但是如果家長把這種老師佈置的作業放在家庭之中顯然就不太合適。
我們提倡培養孩子閲讀的興趣,增加孩子的閲讀量,但是這和寫讀後感完全是兩回事,閲讀內容未必要通過文字的方法表現出來。
如果家長強迫孩子寫讀後感,很有可能會讓孩子無形之中產生一種壓力。他們會覺得讀書只是一項任務。
帶着強烈目的性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必然會失去本身應有的閲讀樂趣,把讀書變成一種差事。
其實想要知道孩子在閲讀過程中是否用心,是否真的理解,那麼完全可以採取和孩子交流的方式,引導孩子把所讀的內容和自己分享。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同時也能夠達到家長了解孩子的目的。
寫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也是促進孩子閲讀能力提高的一種方法,但是對於小學生並不實用。
因為想要做好讀書筆記,需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同時也要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否則讀書筆記就是空洞乏味的,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會浪費孩子的時間。
如果孩子本身還沒有足夠的寫作能力,又如何能夠做好讀書筆記呢?然而很多家長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他們希望孩子能夠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甚至強迫孩子必須這麼做,認為習慣成自然,認為這樣就能夠讓孩子的閲讀能力提升。
長久以往,孩子必然會對閲讀有所抗拒,因為他們潛意識裏知道自己只要讀書就要寫讀書筆記。
但是孩子的能力又不足以勝任這項任務,所以最終的結果是孩子失去了本來對讀書的熱情,只是象徵性的寫幾個字當成讀書筆記完成父母的任務。
摘抄好詞好句
現在的孩子都會有很多精美的本子,翻開本子裏面會有一段段名人名言或者是經典名著裏的好詞好句。
作為家長,希望孩子在這方面能夠多積累,自然而然能夠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做到下筆如有神。
但是家長卻忽略了寫作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真情流露。如果孩子習慣性的在閲讀時摘抄好詞好句,那麼思維就會形成固定的模式。
這會導致孩子們寫作的時候很難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甚至想要把他們熟讀的好詞好句生搬硬套。
這很顯然對孩子是百害無一利的,孩子在閲讀時應該充分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感受文章的美好意境,而不僅僅是在文章中尋找一些優美的段落詞句,記錄下來變成自己所有。
閲讀本身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古人説書中自有黃金,書中自有顏如玉,確實在書中我們能夠學習到很多,認識到很多。
對於孩子而言,多讀書能夠開闊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知識,讓孩子讀不同的書籍,能夠讓孩子看到不同的世界,讓孩子成為一個充滿才華而又睿智的人。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家長最應該做的是培養他們對讀書的興趣,所謂興趣才是最大的老師,沒有興趣,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談。
所以不要急於拔苗助長,孩子的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發育規律,讓他們做一些適合自身年齡段的事情,相信孩子一定能夠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