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族如何奪得曹魏大權? 只因多了這三千死士
中國古代社會,一般都是皇帝掌握軍權,除了發生戰爭,或者實行分封等。在皇帝手下掌握軍權,一直都是皇帝最驟忌的,歷代收兵權、削藩、削權力等幾乎可是常態。別説在天子腳下掌握軍權養重兵,就連在家中看家護院的侍從,多一些都可能「違法」。不過在曹魏時期,權臣司馬師能夠在天子的眼皮底,下養了三千多死士,成為司馬家族發動政變的主要力量,為什麼可以這樣?
影視中的司馬懿率領兵士
影視中的司馬懿
史載,曹魏後期,皇權基本旁落,司馬家族政變奪權的史實似乎眾所周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當時司馬懿發動政變之初所依靠的主要力量就是來自兒子司馬師的三千死士,《晉書》載:「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史籍的字裏行間也滲透出「三千死士」紀律嚴明,訓練有素,這顯然是經過長時間培養而成,很可能在魏明帝時期就已經開始準備。
影視中的司馬師
到了曹魏第二位皇帝曹睿死前,因其臨終前託孤不當,導致後來魏國的朝政動盪。當時,司馬懿及大司馬曹爽同為顧命大臣,司馬懿是朝臣的代表,曹爽是宗室曹家人的代表。曹爽重用曹氏親友,把持朝政。而司馬懿被削奪兵權多年,手上看似是沒有什麼實力,多得於曹爽不得人心,司馬家族就能夠逐步建立政變資本。
當時,曹爽一黨的性質是曹氏宗室把持政權,引起朝廷大臣普遍不滿。此外,對待朝臣也心黑,例如曹睿留下來輔佐曹爽的孫禮,因為跟曹爽意見不合,先被外放後被罷官。曹爽一黨橫行無忌,排斥他人,也引起更多不滿。這個時候,朝中大臣對他都無能為力,只能依靠司馬懿去打倒曹爽,司馬懿就成了眾多大臣的希望,這個時候司馬師養點兵馬積聚實力,發展自己私人武裝,也會被幫忙遮掩。
司馬懿老謀深算,心思極為縝密,對曹爽動手這件事,他也是一直讓司馬師在暗中操作,二兒子司馬昭也一直被矇在鼓裏,到了最後要行動的時候,他也是才知道。養這麼多的人,也需要大量經費。雖然司馬懿的錢不多,但是司馬懿在朝廷有這一條「待遇」:「婚喪嫁娶取給於宮」,就是説他所需的東西可以由朝廷埋單,司馬懿就是用朝廷的錢來計劃推翻朝廷,政治就是要夠狠。
所以,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推翻曹爽,看似是一人所為,但其實背後有眾多朝臣的推波助瀾,但是他們大概也沒有想到,自己幫了司馬懿抬轎,將曹魏的統治一起推翻,再將司馬家族推向皇位。司馬家做了帶頭人,順勢借力讓司馬家族纂權奪位,滅蜀、代魏、滅吳,最終統一開創了晉朝。
這也是一種歷史巧合,當年魏文帝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自立魏國,封漢獻帝為山陽公。如今到晉武帝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建立晉朝,封曹央為陳留王。
司馬炎稱帝后,追尊祖父司馬懿為高祖宣皇帝。與魏王曹操一樣,司馬懿「稱帝之夢」也是在兒孫輩手中實現。可惜,晉朝也只是個短命的大一統王朝,司馬懿一共有九子,除大家熟悉的司馬師與司馬昭,尚有「八王之亂」時的司馬亮與司馬倫等。這些野心勃勃又各具優劣的兒孫,既統一了天下,之後皇族爭權引發「八王之亂」,三十幾年內,漢族失去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