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此將是紅軍西征途中,犧牲最高將領,曾被稱讚為紅軍中的鐵流後衞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經典

在紅軍三大軍力會師後,毛,朱,周,張等人決定派一支軍隊打通,通往蘇聯的援助路線,這樣一來,紅軍就可以直接得到蘇聯的幫助,這對紅軍將來發展大有好處。當時紅軍分成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經歷十分艱苦的長征後,各軍損失都比較大,唯有紅四方面軍戰鬥力較強,因此打通國際路線的重任就落在了紅四方面軍頭上。
1936年11月10日,西路軍正式成立,總指揮是徐帥,政委陳昌浩,副總指揮王樹聲,參謀長李特,下轄三個軍:第五軍軍長董振堂,政委黃超,參謀長李屏仁,第九軍軍長孫玉清,政委陳海松,參謀長陳伯稚,第13軍軍長程世才,共兩萬餘人踏上西征之路。
今天小熊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西路軍中的第五軍軍長董振堂將軍的傳奇人生。他也是紅軍西征途中,犧牲最高將領,而且在長征途中因作戰勇敢,被稱讚為紅軍中的鐵流後衞。
董振堂,河北省邢台市新河縣人,他父親是一位武術教練,因此從小董振堂就跟父親學習武藝,這對他以後軍事生涯啓到了很大作用。
在武術上他得到父親的教悔,而在文化教育上,他在學習認真,並且考入冀縣中學,因成績優秀,在畢業時獲得“優秀模範”的稱號。
1917年又考入清河陸軍預備學校,在1921年又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他加入馮玉祥的西北軍集團,從此開始他的軍事生涯,又有文化,懂武術,讀過軍校,因此在隊伍中他很快因戰功得到升遷,並且參與西北軍許多歷史關頭重要戰役。
如西北軍與南方的革命軍一起北伐,包括中原大戰時期,都有董振堂的身影。不過在中原大戰結束後,西北軍打了仗仗,而馮玉祥也下野了,羣龍無首的西北軍被蔣介石收編,而董振堂被編入第二十六路軍第25師73旅任旅長,而蔣介石為了消滅西北軍的實力,就把26路軍南下圍剿紅軍,蔣介石企圖讓這支雜牌軍和紅軍相互拼殺兩敗俱傷,他就可以漁翁得利。
但是,就是的算盤失算了,在12月14日,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三人發動了寧都起義參加紅軍,並編紅五軍團,讓蔣介石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紅軍隊伍中紅五軍團,英勇善戰,在多次反圍剿戰爭中都立有大功,後來成為紅一方面軍在長征中的主力軍團,當時三個戰鬥最強的兵團分別為紅一軍團,紅三軍團,還有就是紅五軍團,而紅五軍團在長征擔任斷後任務,而紅一軍團擔任開路先鋒。
在長征中,紅五軍團在董振堂指揮下先後歷經了,湘江血戰和金沙江阻擊戰,強渡大渡河等戰鬥發揮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1936年6月,紅軍勝力在四川懋功會師,由於董振堂在長征中立下了許多的戰功,特別是在擔任後衞任務,確保了紅軍勝利會師,因此他也贏得“鐵流後衞”的光榮稱號。
可惜在1936年,董振堂的紅五軍團被編入西路軍,由於沒有後援的西路軍,遭到馬家軍的圍堵,在與馬家軍血戰中董振堂的紅五軍在甘肅高台縣城,和敵軍兩萬餘人交戰,沒有後援的紅五軍團在這裏與馬家軍激戰了9天9夜,戰鬥十分慘烈,最終董振堂和3000多名紅軍將士全部壯烈殉難,時年42歲。
他的犧牲對黨,對革命,對人民都是一種損失,在董振堂烈士追悼會上,毛爺爺深情地説,“路遙知馬力”,董振堂是“堅決革命的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