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痛苦的發家史,如果不是因為性格缺陷,他早把朱元璋幹掉了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小時候窮的叮噹響,要過飯、當過和尚,後來才一點點地起來了,他的老對手陳友諒也比他強不了多少,當朱元璋還在到處要飯時,陳友諒也正跟着父親下海打魚,一網下去也弄不上來幾個魚蝦,但好歹不用去要飯,這點讓老朱有些羨慕嫉妒恨,只是每當他看着家徒四壁空蕩蕩的房子時,心裏就憤憤不平,他不想像他爹那樣一輩子靠打魚過活,陳友諒的腦袋很活泛,但也非常奸詐,他為了改變貧窮的現狀,每天都在尋找翻身的機會。
後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腦海裏形成了,靠自己改變不了命運,那就靠老婆吧,於是他開始四處尋找合適的富家大小姐,並使出渾身的解數,甚至不惜低三下四去勾引,最終他還真成功了,他不僅勾引到一個富家小姐,還提前把人家小姐給禍害了,最後這户人家雖然不怎麼待見他,但畢竟木已成舟、生米做成熟飯,也只得答應了這個窮小子,陳友諒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個奮鬥目標,等居家過日子了,陳友諒發現自己的身份和妻子家的身份懸殊太大,他的自尊心受到強大的挑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心思活泛的陳友諒又開始尋找下一個人生目標。
婚後,由於陳友諒整天“無所事事”,他的岳父就託人給他找了一份縣裏小吏的差事,陳友諒憑藉自己精明的頭腦,很快就混成了小頭目,然而離自己的目標還很遙遠,他想通過巴結縣官爭取也把自己弄成一個官員,可是陳友諒太不瞭解元朝的管制了,小吏永遠也成不了官員,除非通過科舉考試,陳友諒認識的那幾個字別説參加科舉了,就是寫自己的名字都費勁,見升遷無望,陳友諒只得另尋出路,有時候他恨不得宰了縣官自己幹,但又一想就是真的宰了縣官,能輪的着自己嗎?
就在陳友諒苦苦尋找機會時,南方徐壽輝率領一幫人起來造反,不久就打到陳友諒的家鄉,陳友諒一見,機會來了,聽到消息後就想連夜去投奔,可又一想,自己一個人去成不了大事,頂多也就是了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兵,一個大頭兵啥時候能混出頭,當務之急就是多帶幾個人去,這樣起步就能高些,沒準還能當一個將軍,主意已定,陳友諒就跟老婆説了,沒想到老婆全力支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幫他招兵買馬,很快也聚集起幾十號人來,陳友諒就帶着這些人前去投奔徐壽輝,結果還沒見到徐壽輝,首先見到了徐壽輝的愛將、先鋒大將倪文俊,管他是誰,先謀個一官半職再説,倪文俊對陳友諒的到來也很高興,當即給了他一個不錯的官職,讓他帶領一幫人為自己效力。
倪文俊這個人是徐壽輝的遠房親戚,當初就是靠着這層關係混到了高層,這個人沒啥真本事,最大的長處就是貪財好色,每到一處先搶劫一番再説,陳友諒一開始對倪文俊不瞭解,還以為跟着他能幹一番大事業,但很快他就發現倪文俊這個人不靠譜,於是他決定找機會直接投靠徐壽輝,最終他見到了老大徐壽輝,見老大手下有這麼多的戰將,陳友諒也是對他頂禮膜拜,他決定好好跟着老大混,他的新目標就是混成老大手下的第一大將,等將來老大坐了江山,自己就是第一功臣,想到這裏,陳友諒不免有些沾沾自喜,説來也怪,自從跟隨了徐壽輝,陳友諒就像開掛了一樣,屢立戰功,幫助紅巾軍攻佔了許多城市,這些都是以往徐壽輝強攻了多少都沒佔領的地方,徐壽輝大喜,當即封陳友諒為元帥,陳友諒也知道,徐壽輝手下的元帥一抓一大把,元帥就元帥吧,先幹着再説。
陳友諒起兵造反的消息傳到家鄉後,他岳父慌了,怕受牽連,就想和他斷絕關係,結果還沒等成行,陳友諒的老婆就首先和她爹斷絕了關係,一門心思支持丈夫創業,陳友諒這個人雖然有些奸詐,還有些冷酷無情,但對老婆卻是百依百順,有野史記載,説陳友諒是妻管嚴,不知真假,沒有了後顧之憂,陳友諒開始了大顯身手,他率軍攻佔了一個又一個的城市,但凡有紅巾軍拿不下的城市,徐壽輝都派他去,陳友諒每次都沒讓老大失望,很快,陳友諒在紅巾軍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被徐壽輝所依重,本來幹到徐壽輝手下第一戰將既是陳友諒的終極目標,但後來他發現徐壽輝這個人也不咋地,優柔寡斷、沒啥大野心,也沒主見,這樣的人能當皇帝嗎?陳友諒又有了更大的目標,但眼下還不行,實力不允許。
後來,陳友諒發現倪文俊這個草包有想搞死徐壽輝的意圖,陳友諒一陣竊喜,要是藉助倪文俊之手搞掉徐壽輝,自己就更多了一分勝算,要知道,倪文俊的人馬不少,裝備也好,而且還擁有肥沃的根據地,由他幹掉徐壽輝或者自己找機會幹掉倪文俊,接管他的人馬都是個不錯的選擇,注意一定,他開始尋找機會,對於倪文俊想要謀反的事他也假裝不知道,甚至暗中發力,有機會他就暗中幫倪文俊一把,可惜,倪文俊是個扶不上牆的阿斗,很快謀反的事就敗露,被徐壽輝一路追殺,倪文俊連夜逃到自己當初的老部下陳友諒這裏,陳友諒見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也成不了大事,乾脆送他回老家算了,就這樣,倪文俊稀裏糊塗就找閻王報到去了。
隨後,陳友諒把倪文俊的屍首送到徐壽輝那裏,徐壽輝覺得陳友諒夠意思,可以作為自己的心腹干將,於是不僅重用他,還把倪文俊的人馬也都交給了他,陳友諒一躍成為紅巾軍的二號人物,這個時候他覺得自己離目標越來越近了,但目前還不是收拾徐壽輝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元朝的勢力還很強大,自己不是對手,需要徐壽輝上前去頂一頂雷,而且元朝也把主要精力用在徐壽輝身上,自己沒必要去冒這個險,自己的當務之急就是暗中積蓄力量,發展自己的勢力,很快他就架空了徐壽輝,徐壽輝成了名義上的義軍元首,紅巾軍的權力中樞掌握在了陳友諒手裏,整個長江以南的地區都掌握在他手裏,由於他善於用人,又心狠手辣,就連元兵也對他非常忌憚。
等陳友諒徹底站穩腳跟後,徐壽輝這個傀儡已經沒啥可利用價值了,陳友諒手起刀落,又把徐壽輝給打發走了,隨後他建立起自己的政權,建國號漢,就在陳友諒在南方乾的風生水起時,北方的朱元璋也在李善長的“廣積糧、緩稱王”政策下佔據了北方的大部分土地,佔據半壁江山的陳友諒要想成為天下共主,就必須要幹掉江北的朱元璋,而且就當時雙方的實力來言,陳友諒的實力要遠遠大於朱元璋,在部下的建議下,陳友諒決定揮師北伐,一舉解決掉朱元璋,由於他率先將矛頭指向當初的反元戰友朱元璋,同時也把不利的輿論矛頭引向自己,這樣一來,本來還一直持觀望態度的各地反王也全都一邊倒的倒向朱元璋,第三大勢力張士誠則在旁邊坐山觀虎鬥。
於是,陳友諒和朱元璋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地發生了,陳友諒率領60萬大軍,乘坐數百艘戰船浩浩蕩蕩直奔朱元璋而來,面對氣勢洶洶的陳友諒,朱元璋急忙召集部下商量對策,有的人主張雙方力量太過懸殊,不如趁早投降,有的主張避敵鋒芒,先逃往鐘山(今南京)死守,也有人主張拼死一戰,實在不行再逃也不遲,只有劉伯温在旁邊一言不發,事後,朱元璋單獨召見了他,向他問計,劉基説:“敵人遠道來侵犯,我們以逸待勞,還怕不能取勝?您如果多用財物賞賜將士,再用一點伏兵,抓住漢軍的弱點痛擊,要打敗陳友諒就大有希望。”隨後兩人商量了一下計策。
第二天,朱元璋使用詐降之策打敗陳友諒,陳友諒逃走,三年後,陳友諒再次聚集60萬人馬前來報仇,結果在圍攻洪都(今南昌)時,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在人數少於對方數十倍的情況下,硬是拖了陳友諒整整八十五天,由於陳友諒固執己見,白白浪費掉了大量的時間,最後朱元璋親率20大軍救援,陳友諒被迫撤圍,他把水軍全部撤到鄱陽湖,朱元璋見狀,就把出口封鎖起來,由於朱元璋的水軍基本都是一些小船,根本撼不動陳友諒的戰艦,結果朱軍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後來,部將郭興跟朱元璋説:“雙方的兵力相差太遠,靠打硬仗不行,非用火攻不可。”朱元璋依計,命令用七條小船,裝載着火藥,每條船尾帶着一條輕快的小船,傍晚,正好颳起了東北風,朱元璋派了一支敢死隊駕駛這七條小船,乘風點火,直衝向陳友諒的大船,結果風急火烈,一下子就把漢軍大船全部燃燒起來,火焰騰空,把湖水照得通紅,陳友諒手下的將士不是被燒死,就是被俘虜,陳友諒自己也在亂軍中被射死。
陳友諒可能是沒讀過《三國演義》或者是不知道赤壁之戰,否則他也不至於落個曹操一樣的尷尬,朱元璋曾説:“張士誠器小,陳友諒志驕。”的確,陳友諒確實是驕傲的,他一生在與元軍的作戰中,從來不肯接受招安,始終是血戰到底,並且,在他起義不到十年的時間裏,就能雄霸中原,最終稱帝改元,他確實是一位驕傲的梟雄,可惜由於他性格的缺陷,最終敗在朱元璋手裏,否則,朱元璋根本不是他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