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熱評 | “三點半難題”不只是一道數學題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經典

連日來,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神獸歸籠”本該讓寒假裏操碎心的家長們舒一口氣,但新問題來了:許多孩子三點半放學,家長卻還沒下班,時間差的存在讓孩子的接送與託管成為擺在家長和學校面前的“三點半難題”。

對此,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日前表示,“各地要推動落實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全覆蓋,每個學校都要做起來。在時間安排上,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切實解決家長接學生困難問題。”

教育部的表態看似是在做一道很簡單的數學題:把放學時間拉長到下班時間,時間差就自然消失了。實際上,“三點半難題”從來不只是一道數學題。對於家長而言,因為無法按時到校接孩子,他們或將重任委託於家中老人,或將孩子送至校外培訓班、晚託班,或“拼團”僱保姆,甚至有人為此犧牲工作和事業。這些方法大多出於無奈,既費錢費力,又給孩子增負。如果延遲放學,家長固然能減負,但老師和孩子又不情願。課後託管無疑延長了教職工的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強度和壓力。而天性好動的孩子顯然也不願意留校過久,遭受“變相拖堂”之苦。

正因為左右為難,“三點半難題”才會超越數學的範疇,成為一個久攻不下的民生痛點。因此,要解答這道難題,也不能只着眼於表面的時間差,更要解決好延長多少時間、如何延長時間、誰來負責課後時間這些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此前,多地已經採取措施,在家校之間做好平衡。比如上海從2017開始逐步試行小學放學後“快樂30分”活動,天津、瀋陽、南京均開展“彈性離校”“課後服務”等相關工作。今年以來,深圳、哈爾濱等市相繼印發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上海更將“全面開展公辦小學學生校內課後服務”列為2021年“為民辦實事項目”。在多地先行先試的基礎上,教育部要求“每個學校都要做起來”,正是將優秀經驗向全國推廣,把課後服務向各地鋪開,讓每所學校切實負起責任,真正消除家長的心頭顧慮。

與此同時,針對延長放學時間造成的教學負擔,教育部也作出了明確指導:要豐富課後服務內容,盡最大努力使學生願意留在學校參加課後服務活動;要完善課後服務保障機制,提高學校教師參與積極性。換言之,課後服務絕不等於課時的延長,更不是變相拖堂,而是教學空間的拓展、個人興趣的激勵。對於孩子,學校可以通過文體、閲讀、社團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確保他們安全、充實地度過課後時間。對於投身課後服務、延長工作時間的教師,經費、獎金等保障措施則必須緊跟到位,防止出現“吃力不討好”的兩難局面。

本質上講,“三點半難題”考驗的是學校綜合管理能力。主動跨出一步,填補家校之間“最後兩小時”,需要校方敢於作為的擔當,更需要體貼周到的精細安排。“神獸”畢竟只是比方,孩子不是學校與家長互相推甩的燙手山芋,而應該是雙方共同呵護的對象。



  作者:孫欣祺

  編輯:孫欣祺

責任編輯:楊健

  來源:文匯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