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二天,一年級老師留了項作業,家長們爭論開了
新學期開學第二天,大連一小學一年級班級羣中發佈通知:孩子們需要做有關閲讀主題的手抄報和讀後感卡片。按照要求"不會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家長吐槽字母還沒學
就要求用拼音代替漢字
這是一份按照“悦讀工程計劃”佈置的任務,根據計劃書顯示的內容,手抄報和讀後感是為了布展用,展示於班級牆面,學校全員參與。
記者在計劃書中看到,關於手抄報和讀後感的要求都在括號中進行了補充説明,其中手抄報為"低年級字少畫多",讀後感為"低年級一句話卡片"。
該一年級新生班級羣在發佈這項任務時,對要求進行了進一步説明,其中針對讀後感為:一句話、不會的字可以拼音代替、用彩紙卡片剪出不同的形狀。
一年級開學第二天,老師佈置作業,手抄報和讀後感,畫畫我可以理解,但是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aoe還沒開始學呢。"該班一家長在公共社交平台上如此吐槽到。
那麼針對這樣的任務
其他家長是怎樣的想法和觀點
記者就此針對一年級新生家長
進行調查瞭解
觀點一
如果等着上學才學aoe想法過於美好
在以吳女士為代表的家長看來,學校方面如此安排沒有問題,她們表示雖然現在教育部規定嚴禁幼兒園"小學化",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是,80%的孩子在正式入學之前都會上學前班或者幼小銜接班,而在這個過程中,基本都會把一年級的知識點學了。
"如果還有家長等着上小學現學拼音字母,我覺得挺悲哀的,大家都會,老師必然不會花大量時間仔細講,不會的孩子只能靠自己,壓力也會很大。所以,這位家長的道理沒錯,但是想法過於美好。"吳女士説。
在與這部分家長的交流中記者發現,熟悉漢語拼音、1000左右的識字量屬於這個年齡的中等水平,有的孩子已經能夠完成100字的作文,而且作文不僅很有邏輯,詞語運用準確,還能運用"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樣的詩句,以及"萬物復甦"這樣的成語。
觀點二
單靠家庭教育能寫出"一句話"讀後感
以郭女士為代表的家長表示,低年級的讀後感只要求"一句話",從任務的難易程度看,這個要求並不高,也不難為人,絕大多數的孩子應該具備這樣的能力。
郭女士告訴記者,拋開在入學前是否上過學前班不論,實際上每個家庭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的自己教孩子,從讀繪本、識字到寫字、拼音等。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間,孩子居家時間長,很多家長在陪孩子的過程中最基本也最簡單的就是教看書認字。"吐槽的這位家長有點’我家孩子不會,別人家孩子也不要會’的意思。"郭女士説。
在郭女士看來,與其吐槽學校,家長更應該反思平時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是否足夠用心和盡心。
觀點三
孩子可以會也可以不會但學校不能默認為都會
以市民尹先生為代表的家長告訴記者,他們認為這位家長吐槽的有道理,在他們看來孩子沒學過“aoe”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學校方面不能先入為主,想當然的認為所有的孩子都已經學過,而且已經達到了用拼音代替漢字的水平。
家長杜女士告訴記者,孩子入學之初學校就要求帶拼音課外讀物,相當於老師默認孩子在家裏學過拼音,可以自己閲讀了。
"從aoe開始教起,這是學校的應有之義,'不會的字用拼音代替'這樣的要求傳遞的信號是,孩子在入學之前就應該掌握拼音和寫字。"在尹先生看來,學校相當於已經提前把己任轉嫁給了家長,這樣的信號也相當於變相的告訴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
觀點四
超過孩子自身能力應儘量少"折騰"家長
"孩子完不成,還不是得家長幫忙。"以李女士為代表的家長告訴記者,這位家長的吐槽,讓她們意識到另外一個問題,學校是否主觀、習慣性的高估了孩子的能力。
"如果學校佈置的任務超過了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的能力,就得家長幫忙甚至代勞,如此一來形式大於意義,應該少'折騰'。"李女士説。她告訴記者自家孩子開學後也收到了這樣的任務,為了能交差,而且在展示時"拿得出手",自己全程參與甚至是完成後讓孩子照抄的。
另外,採訪中有不少家長指出,對開學第二天就佈置這樣的任務感到意外,"我身邊有幾個今年上小學的孩子,開學後的前幾日都是先熟悉、適應學校環境和規則。"李女士説。
吐槽的背後是
對"超前教育"的不滿
教育界人士表示,家長的吐槽,並不侷限於孩子還沒有學過拼音字母,而是認為違背了順序,其背後是對此事反映出來的“超前教育”的不滿。
“現在的家長在自身求學過程中伴隨着競爭,因此對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視,總希望能跑在前面不要落伍。”這位教育界人士説到,“雖然這件事是通過吐槽學校反映出來的,但是超前教育的根源還在於家長的焦慮心理,現實中教育部門禁止幼兒園’小學化’,但是家長本身並沒有放鬆”。
教育界人士表示,學校的問題在於變相默認了這種“超前教育”成果為正常的集體水平,反過來讓家長更加認為“超前教育”的正確性。
這位教育界人士指出,一方面應該肯定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的重視和用心,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醒家長警惕“二三年級”現象。
這位教育界人士解釋稱,超前學習,會讓孩子在剛上一年級時,因為學習過這些知識而在成績上比別的孩子優秀。孩子上課容易因已經學會了而導致缺乏探索求知的慾望,養成聽講不專注的不良習慣。
等上了二、三年級,孩子的“老本”吃完了,加上學習慾望不強,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會越來越吃力,越來越糟糕。
教學計劃和考核
不允許“照顧多數忽略少數”
採訪中,有家長向記者坦言,本打算將一張白紙交給學校,讓孩子在學校接受系統的教育,但是看着身邊的孩子都在學,難免擔心自家孩子跟不上或被忽略。
採訪中,中山區某小學任職的老師告訴記者,其實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教學參考標準教學,不存在“跳躍”。
另外,對教師是有考核的,除了平時的“推門課”,在期末考試中,區裏和學校會採取統一考試的方法,並在考試結束後分析班級平均分、優秀率、及格率等,針對分數較落後的班級,會對教師的教學情況做反饋。所以在平日的教學中,教師不僅會認真教授課內知識,還會格外關注學困生,並不存在家長擔心的“照顧多數、忽略少數”的現象。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於雅坤
【來源:半島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