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377萬考研人:一邊努力上岸,一邊瘋狂後悔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經典

從説好的2月下旬出分,一直到3月,考研成績終於陸續公佈了。

377萬,據説這是史上考生最多、錄取最難的一次研究生考試。

今年的考研人,實在是太難了。

一邊是新冠疫情導致就業率下降、找工作越來越難困難,另一邊是出國不安全性增加、很多人放棄了這條路……在眾多不可控因素的影響下,很多原本規劃被迫改變,現實使他們不得不擠進了同一條名為“考研”的賽道里,即使沒那麼情願。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踏上這條路的,只有少數能獲得“上岸”的殊榮,剩下人要麼掙扎幾番上岸,要麼勇敢遊進不同的河道里,否則就只能成為溺水的那一個。

在一大片落榜的垂頭喪氣、夾雜着小部分欣喜若狂的氛圍中,似乎有很少人會在乎這個問題:

就算考上了研究生,上了岸,之後的人生就能安然無憂了嗎?

“讀研最開心的就是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

而事實上,踏入研究生門檻的一剎那,大多數人的第一想法是,草率了——因為這是一個和過去全然不同的世界。

“讀研後,我最開心的居然是我拿到錄取通知的一剎那。”連着考了三年、終於考上某211大學新傳專業的小任如是説。

和小任有同樣想法的人很多,在知乎話題“為什麼讀研這麼痛苦”的問題下,大多數人剖開了自己研究生時刻的各種側面。

第一個迎面而來的問題,就是陡然增大的學習壓力。

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等你上了大學就輕鬆了”、”等考完研就輕鬆了“的好事,和本科時候步伐平穩、緩慢前進的學習狀態截然不同,在讀研的時候,很多人完成了對自己的重新認識和重新塑造。

周圍都是學術大牛,別人優秀且努力,自己即使拼了命也不能趕超,即使讀研之前信誓旦旦自己“可以將冷板凳坐穿,然而在缺少鼓勵、正向反饋緩慢、巨大同輩壓力、無人指引的情況下,年輕人的驕傲根本不堪一擊。

——更何況在很多人的眼中,導師也是巨大壓力和苦惱的主要來源。

即使嚴格按照導師的建議修改文章,忍受放養和低效指導,習慣了在沒有工資的情況下幫老闆完成各種與學術無關的做ppt、貼發票、帶孩子的雜事,仍然會因為一句“數據沒有意義,準備延畢吧”破防。

困惑、挫敗、委屈、伴着無助,組成了所有的負面情緒。去年一位自殺的大連理工研三學生,在遺書裏除了“下輩子想當一隻貓”的願望,滿滿都是實驗受挫面臨延畢的絕望和痛苦。

“我趴在電腦前看着數據,感受自己的心一塊一塊碎下來。”

“看着我的實驗設備,然後又看了看自己的手,不知道是哪一個出了毛病,或許是腦子也不一定。”

在微博裏一個名叫“研究生退學”的超話中,一羣人在“退學”的屋檐下抱團取暖,訴説着自己關於實驗數據陰性、查重不合格、延畢焦慮、導師無理的痛苦和絕望。

“不知道,不知道,我真不知道,我要死了!!!”這種情緒性的發泄,是他們苦悶的最好寫照。

不是渲染焦慮,實際上,苦惱的研究生很難有渠道發聲。

一方面在互聯網輿論場中,這個集體的學歷已經處於學歷鄙視鏈的中上層,從情理來講,身處站得太高的位置説自己過得不好,難免落下“凡爾賽”之嫌;

另一方面他們又很難得到理解,在親人的眼裏,“研究生退學”這件事聽起來像天方夜譚:怎麼會難受呢?你都考上研究生了,隨便寫寫論文就能畢業、畢業就能月入十萬前途無限了,你的生活不比父輩們幸福百倍嗎?

不得不做的選擇

然而,就算已經把知乎上“讀研你後悔了嗎”的回答刷了千百遍,多數大四生,還是不得不邁出了考研這一步。

“現在當保安都要碩士起步了!”

這曾是一個流傳甚廣的黑色笑話,然而當深圳小學的教師招聘中,將學歷門檻定為“清北和海歸名校碩士起步”的時候,大多數人已經笑不出來了。

深圳的中小學老師,有不少都是清北和海外名校碩士

並不是普通985教不會小學生學習,只是高等教育從大眾化變普及之後,“大學生”已經成從求職市場的天花板頂層,變成了底層。

“三年前本科生還沒這麼難找工作。”小劉在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工作,幾年前他以本科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入職,然而這兩年中,應聘他曾經職位的畢業生已經是國內top5的本碩,英美名校研究生起的水平了。

不光是法律,還有醫療、金融、銀行,似乎在越高精尖的“卷王”行業中,對學歷的要求越高。即使招聘崗位的硬性要求沒有變化,但是真正能拿到入場券的人,已經從本科畢業生悄然變成了名校研究生。

讀書的下一階段永遠是就業,而就業的壓力倒逼人進入更狹窄的賽道進修。

在麥克斯出具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2019屆考研黨選擇考研的兩項最主要原因為分別是,“就業前景好”和“職業發展需要”。

資料來源:麥可思研究

考研名師張雪峯有一句名言:所有世界五百強的企業都説不看重學歷,但他們不會去齊齊哈爾大學招聘。

曾經的”齊齊哈爾大學“已經有了往所有本科蔓延的趨勢,而就業通脹就像一個氣球,當所有人被一股叫作“學歷焦慮”的颶風吹了起來,身在其中的人心有慼慼,未入場的人棲棲遑遑。

今年考研人數為377萬人,除了一批無路可走的應屆畢業生之外,有越來越多的已經畢業甚至已經工作的人回過頭來選擇考研,甚至還包括北京確診新冠、每天通勤4小時、還想拼一把清華的望京小哥,以及30歲帶着孩子的媽媽。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的《2020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遼寧省考研人數中往屆生比例為41.8%,湖北省往屆生考研比例也增長到了39.43%。

這些年裏,考研的分數也在節節爬高,體感來看,朋友圈裏秀出的分數也一年比一年高:今年甚至沒有低於380的,因為文科的國家線已經上了355,而經管院的考生們即使上了400,也仍然質疑自己能不能進入初試。

卷,拼命卷。

從考研捲到就業,在這個遍地985,隨便扔塊磚就能砸倒10個清北人的招聘市場上,彷彿沒有碩士學歷的人,都是光腚的loser手拉手舞蹈。

研究生之後

然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識到,一個碩士文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似乎並沒有原以為的那麼強勁。

一方面,很多學校的研究生人數已經超過了本科生。

2012年東南大學畢業的研究生比本科生多308人,2018年的南京大學畢業生中研究生比本科生多845人,首個創辦研究生院的中科大,2020屆的碩士研究生比本科生多出了一倍不止。

“我投了90份簡歷,給我面試機會的不到一半,最終真正給我發offer的只有一個月薪三千塊的。”小楊苦笑着説。

半年前,她剛從英國某G5學校金融學畢業,在此之前就讀於國內985的金融系,渴望找到一份對口的工作。

“我不説我的學校有多麼好,但是至少不會在簡歷篩選時候露怯,但是真正走到面試的時候才發現,大家都是研究生起步,多得是清北復人的本碩連讀。”

物以稀為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很多研究生原本自己已經站在了更高一層的獨木橋上,可是回頭一看,這不是獨木橋,而是一個大平台,上面密密麻麻站滿了人。

而另一方面,和兢兢業業在學校苦讀兩三年相比的學碩相比,只有週末上課、為在職人進修的非全日制專碩則也令他們頭疼。

2014年,國家取消雙軌制後專碩入學人數和學碩持平,甚至超過了學碩,這不僅。很多人開始質疑自己辛辛苦苦讀研的目的。

那些苦苦哈哈做實驗寫論文,磨破嘴跑斷腿去招聘的學碩生,自然羨慕“一邊賺着錢一邊有一搭沒一搭讀書,最後還和我們取得了同等學歷”的專碩人。即使知道兩者含金量之間的區別,仍然會產生“努力和所得是否匹配”的困擾。

當然,和本科生相比,碩士比本科生的起薪的確要高很多。2019年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博士、碩士、本科、專科的月起薪算數平均值分別為13849元、8778元、5417元、3548元,碩士研究生比本科生多了3000塊,人力資本對起薪的影響肉眼可見。

然而問題在於,當你讀完三年研究生之後,你的本科同學已經成為了職場上摸爬滾打三年的老社會人了——

而碩士畢業後的起薪,幾乎工作三年後薪資相持平。

資料來源:網易數讀

如果考慮到跳槽的情況,“讀完研後沒有本科同學工資高”這種事情,也並不罕見。

教育回報率最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不是一句極端的讀書無用論,而是在當下,社會性的過度教育已經帶來了薪酬懲罰:根據浙江大學的研究,在2019年研究生就業中,有約一半的人超出了招聘者的要求,但最終薪酬卻比和自己水平匹配崗位的薪資低5.1%。

我們陷入了一個難以克服的內卷怪圈,本科生就不了業、拼命想讀研,研究生就不好業、質疑學歷提升的意義。

在結構性錯配、學歷通脹的的情況下,身處其中的個體人好像很難做些什麼能改變這一切。

但其實,教育的意義也並不在於就業一個選項,而用“性價比”衡量一件事情值得與否,永遠只能得出冷酷的結論。

接受自己的平凡,也未嘗不可。

努力不是為了證明給別人看,只是為了自己將來能夠有更多的選擇。

你本科就去工作,我讀了三年研究生,他現在還在gap,但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作者丨杜都督 編輯丨花木藍

參考資料

1.有間大學.讀完研,你的工資可能還沒本科同學高.2018-09-28

2.財經雜誌.學歷貶值致薪酬下降5.1%,高校生就業內卷怎麼破?2021-1-2

3.麥可思研究.考研人數創新高,學歷提升後收入會更好?2020-12-26

4.高學歷,低就業:中國存在過度教育現象嗎?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