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博士稱:鄭和下西洋根本不存在!留學生的一句反問,讓他無言
初中歷史課本里,我們就知道了鄭和七下西洋的故事。由於元末明初我國的造船行業迅速發展,再加上航海知識的進步和羅盤的普及。到了明成祖的永樂年間,明朝的海運事業已經相當發達。
當時明朝有意沿襲元朝的大規模外交制度,不過,兩者在理念上有所差異。元朝是通過征服和侵略的形式實現外交,而明朝的皇帝則想通過和平交流實現邦交。此背景下,鄭和下西洋便顯得相當有必要。
而在明永樂3年,三寶太監鄭和帶着他的船隊,以及大量明朝的禮物,從南京浩浩湯湯出發了。一直到宣德8年,鄭和先後七次揚帆起航,讓全世界都見識到了明朝的強大國力。最遠甚至抵達了東非和紅海等地,前後和30多個國家建立的外交關係。此舉,堪稱亞洲人自己的“地理大發現”。
如此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事件,也是被我國教科書翻來覆去地講,如今幾乎已成了每個國人的常識。但在近幾年,社會上卻多了一種不同的聲音,即認為鄭和下西洋只不過是一場歷史騙局。
這個論斷最早是由一位叫林炎平的加拿大籍華裔博士提出來的,他還曾寫過一本叫《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一書。雖然他是華裔,但他出生和成長都是在加拿大,還是一位理工博士,對我國的歷史文化並不是很瞭解。那麼,誰給他的勇氣如此肯定鄭和下西洋是假的呢?
當然是根據他的理工知識,在林炎平看來,我國史書所裏記載的鄭和下西洋的船隻,長140米,寬接近60米。算下來,每艘船的排水量在3萬噸左右。這個排量,如今只有鋼鐵船才能辦到,而古代只有木船,顯然夠嗆。
其次,鄭和的木船都是平底的,吃水深度不如尖底船,故比後者的穩定性要差很多。如今的遠洋船隻全部都是尖底船,而鄭和當年的平底船又是如何做到遠渡東非的?所以,林炎平斷定,這一切只是我國明朝皇帝編造出來的謊言。
這番言論是當年林炎平來我國一所大學演講時發表的,而等他話音剛落,底下便有中國學生進行了反駁。這位學生一句反問,竟讓林炎平無言以對。
他是這麼説的,我曾去過東南亞很多國家,譬如爪哇、菲律賓等地,這些國家如今依然保存着鄭和下西洋的痕跡。不僅有紀念鄭和的石碑,還有寺廟等,且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在當地也是家喻户曉。倘若這是我國編造的謊言,那明朝皇帝是不是也提前串通了這些國家,配合自己一起作秀嗎?
林博士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回答。當然,按他作為一個理科生西方思維模式的推斷,確實沒有什麼問題。但他顯然忽視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要知道,光是東漢時張衡造的地動儀,如今依然沒有人能夠完全複製。更別説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還有吹髮可斷的越王勾踐劍。古人還有不少驚喜,是我們後人所不知道的。
所以,歷史應該辯證地看待,不能以一家觀點一言蔽之。雖然林炎平學至博士,但他的視野,確實還不如我國一個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