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科學保教】沒有艱難磨練,怎能茁壯成長?家長們,再不要有冬天不去幼兒園的想法了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經典

天氣越來越冷了,孩子會賴牀不起,你怎麼辦?要不要送孩子去幼兒園?

問別人沒用,要問自己。你覺得有能力不送嗎?將來孩子不願意上小學,也要送嗎?再將來孩子不願意工作,不願意做事……一個父母,如果不懂得引導孩子,判斷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就是失職的父母。

越是對家長依賴性強的孩子,越不願意去幼兒園,離開了一個安全熟悉的環境,小孩子會覺得緊張,自然會哭鬧。但是上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説,是人生一個新的階段,可以學會和集體如何相處。家長需要做更多工作,你可以試試如下的辦法:

第一:給他帶一些具有安撫性的玩具,平常很依賴的,比如小熊,或者他最喜歡的就帶到幼兒園,找點歸屬感

第二:要給他做思想工作,告訴他只有長大的孩子才能上幼兒園,而且不要常常問他:幼兒園有人欺負你嗎?餓着了嗎?這樣給孩子潛意識的想法就是上幼兒園會餓着,會被欺負,就更不願意去了。要用積極的態度跟他溝通,比如:你今天認識了幾個好朋友?

第三:如果小區裏有同學最好,儘量讓他認識同小區又是同班的小夥伴,讓他們熟悉,在幼兒園有一些熟悉的面孔就會減弱壓力。

第四:不要太寵着他,因為孩子在家裏就像小太陽一樣人人愛,到了幼兒園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他會很不習慣,這時你就不要再像原來那樣寵他,要儘量讓他知道,他長大了,不像原來了,長大的孩子上幼兒園是不可商量的事情,是必須的,他慢慢也會習慣。

第五: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要儘量很開心。如果讓孩子看見你在外面掉眼淚,你覺得他會怎麼想。在他心中爸爸媽媽是全能的,如果為了幼兒園傷心的話,他會對幼兒園更具怕。

第六:作為家長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幼兒園和老師良好的形象,要與老師經常溝通,知曉孩子的心理變化,告訴孩子,老師和媽媽一樣喜歡他,相信老師會用心照顧孩子,孩子慢慢就會懂得,媽媽不在的時候,還有老師在身邊,他就會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每到冬天,有很多家長説家裏有爺爺奶奶,就讓孩子在家待著吧,可以少受些風寒。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温度變化與孩子感冒發燒關係不大,不當穿衣才是罪魁禍首。

隨季節氣候温度的變化來加減衣服的做法是正確的。但從科學的角度,兒童正處在快速身體發育時期,其身體內部新陳代謝的速度,要比成人高出很多,維持身體温度所需的能量釋放也多於成人。因此,按理説 兒童應當比成人穿得少才科學。但事實上,我們的大多數家長更容易給孩子多穿。

科學的道理是,正常的兒童和大人一樣,體內都有很好的恆温系統。只要不給他們穿得太多,其恆温系統就能很正常的工作。如果穿得太多,從上到下捂得嚴嚴實實,孩子的身體內部的温度調節功能就會失調,這樣才更容易感冒。建議寧可給孩子少穿,或者和父母穿得一樣,也不要武裝到牙齒般的多穿。

有一個非常重要鑑別標準,就是孩子穿得正常的時候,他們的手總是涼的。如果你想知道孩子的冷熱,你應該將手伸到衣服裏去摸孩子的胳膊、腿或脖子。如果是熱乎乎的,而且沒有出汗,那就是正合適。當然,也可以觀察看孩子的臉色。孩子感到冷的時候臉上沒有紅潤。

還要記住,在寒冷的天氣裏,必須給孩子戴帽子,因為他們的大部分熱量都是從頭部發散的。做到這些,即便氣候如何風雲變幻,家長也能從容面對。

也許你不知道,冬天堅持送孩子去幼兒園才真正能夠讓寶貝們健康成長呢。繼續往下看您就明白啦。

一,幼兒園每天有規律的兩小時室外活動,絕對是有利於孩子健康發育的舉措。

它不僅能增強體質,而且會少得病。經常讓孩子到室外去呼吸新鮮空氣,空氣温度的變化,有利於兒童因適應冷熱變化能力的提高而增加自身免疫力。這在百年前就是已經成為科學事實了。

幼兒園的室外活動,不僅有規律和保持足夠的時間,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在一起,由老師組織活動,快樂無比,運動量會大大增加。冷空氣中的運動,由於其心肺功能的增強而使孩子臉色紅潤,胃口大開,吃得多,睡得好,長得快。

而呆在家裏的孩子,由於一直住在温暖房間裏,其臉色會顯得很蒼白,沒有血氣,食慾大多不好,得病的幾率其實更高。

二,0-6歲的孩子,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對其心理發展都是無比的珍貴。

孩子在幼兒園中所接受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豐富課程活動(刺激),與家庭中單調乏味的環境相比,是絕對不能同日而語的。

0-6歲是孩子幾乎所有方面發展最快時期(關鍵期)。尤其在腦中樞神經細胞間的聯繫建構方面,只有將兒童置於具有豐富刺激(課程活動與師幼間及兒童間交往)環境中,才能形成合理及豐富的結構。而結構合理與穩定,腦的功能才強大無比;而功能的強大,才能讓孩子在學業和事業上如魚得水,春風得意。僅就語言和人際交往發麪的發展來看,呆在家裏一個冬天(至少要三個月),其損失都幾乎無法用任何事物可以衡量,且是終生不可逆轉的。

在家裏,成人與孩子間的語言交流,與有教師和同齡孩子的環境相比,是相當單調和貧乏的。而0-6歲接受性語言刺激和交流性語言影響,對未來語言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

從交往方面看,家裏的環境僅僅限於成人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而在幼兒園裏,老師和兒童間,尤其是同齡兒童之間的交往,對於眾多的獨生子女來講,其分享與合作的品質、自我意識的形成、去中心化的完成等,都對兒童未來發展產生重大的、終生的影響。而這些影響來得越晚,其塑造的可能性越低,自我中心的改造就越困難。

此外,針對適齡兒童所設計的任何課程,僅僅呆在家裏,其損失是不可能有機會再可以彌補的。

三,温室中的花朵,是永遠都無法長成能經風雨、傲蒼穹的參天大樹的。

邏輯上,沒有磨練,怎能茁壯成長;不能茁壯,怎能經風雨見世面。將孩子放在沙漠裏都能生存下來,那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的功能,往大了説,是讓孩子成才,對社會有用和作出貢獻;往小了説,是要承擔家庭的種姓血脈傳遞,生生不息。無論哪一種功能,我們都希望孩子起碼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以及繼之自我發展的能力。然而,我們做家長的,如果把孩子固有的本能都養育沒了,連生存的能力都沒有,還怎麼能夠“齊家”和“治國”?

很多家長怕孩子受傷,在孩子該爬時不讓爬,該走不讓走,該跑不讓跑。豈不知這樣一來,孩子大肌肉協調能力發展受阻,走路能夠把自己絆倒,受傷的幾率更高,這不是得不償失,反而害了孩子一輩子嗎?把冬天呼吸一點冷空氣的權力還給孩子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