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學校的“三權下放”改革

一所學校的“三權下放”改革

如何推進辦學管理體制改革?如何解決教師隊伍整體超編、結構缺員、新建學校沒編問題?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將人權、事權、財權下放學校,擴大辦學自主權,激發辦學活力?這是很多地方都面臨的問題。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道里區教育局聯合區編委辦、區財政局、區人社局等部門專題研究、實地調研,形成了道里區推進“兩自一包”(管理自主、教師自聘、經費包乾)改革的頂層設計。2018年新建成的哈爾濱市東湖路學校成為首家改革試點。道里區教育局為此成立了改革辦,專門負責工作的協調、推進和落實。

東湖路學校是由哈爾濱市教育局投資建設的一所現代化新區學校,這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是道里區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開篇之作。在道里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的強力支持下,東湖路學校以區域人事制度改革試點為依託,以優化內部民主管理機制為抓手,率先在全區實行“兩自一包”新機制改革。學校辦學機制新穎靈活,全新的管理模式得到社會各界極大的關注和認可。

“三權下放”怎麼穩着陸

當這“三權”下放給學校,給予學校最大辦學自由度之時,我們深感責任重大。近三年的改革實踐,使我們感受到:分權是保護,設崗是關鍵,目標是方向,過程是導向,薪酬是動力,創優是目的。

“人權下放”——體現在學校自主招聘教師。學校自主確定招聘教職工標準,按崗、按需擬定招聘人數,自主確定招聘程序,並將招聘標準、程序和結果報區教育局備案。教師招聘按照“資格審查、筆試、面試、體檢、崗位聘用、簽訂勞動合同”等環節嚴格執行。目前,學校除核心團隊人員為在編身份外,其他教職工均為校聘教師,其中有放棄公辦學校編制的教師。

學校自主管理教師,實施校長負責制下“扁平化管理、共同治理”的民主治校模式。學生髮展中心、教學管理中心、課程開發中心、師生服務中心、校務督辦中心等五大中心下設各部室,垂直對接,減少時間、人員上的浪費。

具體來講,在教師身份管理上,學校聘請專業律師嚴格把關校聘教師勞動合同,保障教師權益。學校對教師實行“長短合同制”“一年期合同制”“嚴格退出制”管理。在教師崗位管理上,學校主要從學部學年、師資師訓、校務督辦三方面入手,實行中心管理一貫制——由五大中心制定相關的教育教學等工作常規管理考核細則,不同學部同步管理,體現“兩自一包”新體制教師管理的新特徵。在教師的考核上,基於教師的發展需要,學校採取崗位考核和績效獎勵考核方式。在教師待遇方面,學校依法依規落實待遇,對教師實行按勞分配、按崗取酬、績優酬高、薪隨崗變的分配原則,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

“人權下放”還體現在學校自主選拔和聘用幹部。東湖路學校管理團隊成員也是教育局“人權下放”的“產物”,為了切實體現新機制學校選拔任用幹部的優勢,教育局充分尊重學校的意見,由校長提名各中心負責人的人選,自主搭建管理團隊,由區教育局進行考核任命。新機制學校的幹部選拔自主權,還體現在不佔編教師一樣有參與學校管理的機會,可以通過競聘成為學校的中層或副校長,同樣也是聘期制,避免了學校管理固化、集權或者缺少活力。

“財權下放”——學校實行經費包乾制。“經費包乾”是指參照同等辦學規模的學校,將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整合,以生均經費形式打包撥付。年初一次性撥付給學校,年度包乾,由學校自主管理和使用。學校在經費管理和使用上責、權結合,各中心根據工作需要進行經費預算申報,經教代會討論、校長辦公會審議通過後報教育局審批。學校經費使用須接受學校財務監督委員會監督,區教育局委託專業機構或責成內部審計部門每年對學校進行審計,並開展資金使用情況績效評估。

經費包乾克服了傳統經費統收統支管理辦法中的一些弊端,使單位在經費管理和使用上的責、權、利相結合,提高了學校當家理財的積極性,有利於教育事業計劃和工作任務的完成。

“事權下放”——學校自主設計和發展學校。對改革學校的校長來説,人權、事權、財權都不小,如何防控風險、保護校長,最終還要落實在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上,實行校長負責制基礎上的分權治理,開門辦學、開放辦學、高度自主,打破現有部門設置,建立適應改革所需的內設機構,依法辦學、分權治理、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家校共治。

改革有效激發學校辦學活力

記得學校剛開學時,網絡貼吧上有很多質疑的留言:“全是招聘的教師,教育教學經驗少,能行嗎?”“招聘的教師,教師隊伍會不會不穩定,總換老師呀!”

也有這樣的回帖:“招聘的教師,更得有工作壓力,幹不好學校就不會和他們簽約。”我們覺得,這些聲音不正是學校要解的題嘛!

新建學校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發展。要想讓教師有好的發展,學校不能讓教師成為被動的改革者。“兩自一包”的推行,有效激發了教師幹事創業的激情。

在揚州一所私立學校工作了九年的趙老師,工作受認可,工資又可觀。她一看到招聘公告,連覺都沒睡好。在她的印象中,自己的家鄉一直是保守的,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兩自一包”改革,讓她激動不已。面對原學校的挽留,內心縱有不捨,她和丈夫還是回到了黑土地。

築巢引鳳,道里區搭建了鼓勵人才幹事創業的發展平台。新機制學校簡單的人際關係、按勞取酬的分配方式、持續的專業發展平台,點燃了老師們的教育熱忱,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東湖路學校第一批校史的書寫者。

新學校、新機制、新團隊、新教師、新學生……一羣人,一條心,為了夢想一起拼。

學校建校招生僅僅兩年多,目前已有2000餘名在校生,教師130人。初中部各科的成績位於道里區前茅;小學部的學生也在各級各類賽事上嶄露頭角;教師在各級各類大賽上也收穫了成長。

“兩自一包”豐富了區域教育生態

“兩自一包”教育管理機制改革的推行,促進了管理團隊、教師、學生和家長的轉變,使學校贏得了社會、老師、學生、家長及兄弟學校校長的廣泛認同和高度評價,也豐富了道里區的教育生態。

“‘兩自一包’管理機制改革對我最大的獎勵,就是我的成長!”呂老師是一名有6年教齡的小學老師,“雖説我是校聘教師,學校對我們的培養力度卻很大,每學期創設各種學習機會,搭建展示平台,讓成長隨時發生。以往我在其他學校做臨聘教師,一些機會是沒有的。我們學校是新教育實驗學校,讓我更加明確了未來專業發展方向。”

教育的起點是人,終點是人生的幸福,而過程則是生命的成長。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是我們的專業追求。

近三年的“兩自一包”改革實踐,這所新機制學校逐漸有了濃郁厚重的教書育人氛圍、開放辦學的自主發展環境、公平競爭的專業發展機制。學校的服務更到位、方法更靈活,孩子更開心、家長更放心、老師更舒心。在區委、區政府和區教育局的大力扶持下,目前道里區多所學校也參加了“兩自一包”改革,更多的老師、學生、家長從中受益。道里教育在改革中不斷激發新動能,引領新發展、貢獻新智慧。

(作者系哈爾濱市東湖路學校校長、特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1年03月31日第7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83 字。

轉載請註明: 一所學校的“三權下放”改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