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台灣青年從事“互聯網+”教育:吸引更多台灣教師加入

在福州“台青第一雲家園”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一羣從事教育行業的台胞匯聚於此,涵蓋英語、音樂、高爾夫球、美術等領域。

該基地創始人李正能在福州從事英語培訓教育行業已超過二十年,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包括他在內的許多在閩台灣青年的線下教育課程受到影響。雖教學計劃被打斷,但李正能認為,這也是一個新的機遇。

疫情下,李正能成立“台青第一雲家園”,致力於幫助在閩台灣青年拓展網絡渠道、轉型發展。目前,該基地已入駐包含李正能在內的16位台灣青年。

劉宗鑫來自台灣新北,是一名高爾夫教練。林俞青來自台灣台中,是一名鋼琴教師。劉宗鑫來榕發展近十年,在2017年,當時還是劉宗鑫女友的林俞青跟隨他也來到福州發展,目前在該基地做鋼琴培訓。

去年6月,他們倆受到李正能邀約,加入“台青第一雲家園”。

夫婦倆都認為,大陸比台灣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而且大陸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他們看到了更大的“商機”。他們與李正能一同打通線上線下的區隔,加速線上教育發展。

在疫情影響下,劉宗鑫的室內高爾夫教學被迫中斷,他將精力轉投於線上教學,他還開設了一門免費的“教人如何自學高爾夫”課程,他希望能普及高爾夫運動,讓更多人愛上這項運動。

“我教大人高爾夫,她教小孩鋼琴課。”劉宗鑫笑談,前期,林俞青主要是做鋼琴家教,有部分學生還是劉宗鑫學生的孩子。

而如今,通過線上的引流,她又擁有了更多的學生。林俞青表示,在大陸的教學方式,不止有“一對一”的方式,而且有線上線下的結合,“線上可以變成我教學的輔助渠道,而線下,在音樂技巧方面可以更精專一些。”

來自台灣的竹笛教師柯承妘在疫情期間錄製竹笛視頻,通過“台青第一雲家園”為網友普及笛子的演奏知識,也受到了良好的反響。柯承妘説,由於疫情,學生減少,而“互聯網+教育”這種線上教學的方式,是一種很好的趨勢。

“線下教學侷限性大,而線上教學,一名教師就可以輻射到好幾千甚至幾萬的學生。”李正能説,互聯網加上優秀的教師,一定是未來教育的新趨勢。

李正能告訴記者,計劃下週開始幫助在閩台灣青年製作短視頻並投放在抖音平台,“幫他們引流客源”;短視頻投放計劃之後,還打算幫助他們搭建線上課程。

“互聯網+”賦予在閩台灣青年在教育行業更多可能,李正能致力幫助台灣青年教師轉戰線上教育課程。

“未來的教育,一定要加上互聯網的元素。”李正能希望有更多來自台灣的教師加入“台青第一雲家園”。

李正能格外看好互聯網的標準化以及線上學習的隨時性。與過去不同的是,如今他還計劃將線上的教學課程引進到台灣,投放在Youtobe、Facebook等平台。

“台灣在早教方面有很優秀的教師,未來我們平台不侷限於現在的課程,還可以引進親子課,例如講授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的課程等等。”李正希望可以吸引更多各個領域優秀的台灣教師加入“台青第一雲家園”,實現“他們在台灣線上教學,我在大陸幫他們招收學生。”

在李正能看來,台灣的線上教育普及程度低,而大陸互聯網發展飛速,教育方面又有很大的市場。“未來,肯定是更多的台灣教師來教大陸的學生。”

“通過線上渠道,讓兩岸的交流更頻繁。”李正能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3 字。

轉載請註明: 在閩台灣青年從事“互聯網+”教育:吸引更多台灣教師加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