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武平大禾鄉上湖村,是處在閩贛交界處一個非常偏僻的小山村,此地位武夷山脈餘脈,村子四周羣山環抱,山山相連,層層疊嶂,雄奇高峻,鬱鬱葱葱,像一道綠色的圍屏,幾條山泉匯成的小溪,縱橫交錯,流水潺潺,然後彙集成一條較大的河流穿村而過,四季不息,山環水繞,雲蒸霞蔚,看上去就象一幅浸染過的淡淡的水墨畫,空靈、高遠、清新、幽雅,讓人一見,便不能忘懷。
由於這裏地勢偏遠,諸峯雄立,巖幽林深,風景奇秀,村裏山清水秀,綠水盪漾,生態優美,就在這樣一個村子裏,建起了一座原中央蘇區福建省黨政軍機關紅軍烈士陵園,數百位紅軍烈士安葬於此,80多年前,這個寧靜祥和的村子曾經歷過那般驚心動魄的血戰——史稱“上湖突圍”。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主力紅軍8.6萬餘人戰略轉移,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長征,為了掩護主力紅軍戰略轉移,在當時蘇維埃臨時中央中心區域的閩贛交界處長汀、武平、瑞金、會昌等地,留守蘇區一支5000多紅軍的隊伍,從此,展開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牽制和消滅了大量敵人,有力策應了主力紅軍長征。
這支紅軍隊伍由蘇區中央局任命的福建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萬永誠、福建軍區司令員龍騰雲,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吳必先,參謀長遊端軒、縱隊司令員吳楚雲等率領,與數十倍於己的敵人浴血奮戰。
當時,留在中央蘇區的黨組織及紅軍部隊,面臨着幾十萬敵軍分區“清剿”的嚴重局勢,敵軍一方面圍追堵截轉移西進的主力紅軍,另一方面繼續圍剿留守中央蘇區的紅軍部隊。在敵我力量極端懸殊,鬥爭環境十分惡劣的情況下,中央蘇區和閩粵贛邊區黨組織和紅軍部隊經受了極其嚴峻和殘酷的考驗,最終實現了從正規戰向游擊戰的戰略轉變。
1935年二、三月間,敵人發動了第二次所謂地毯式“清剿”,並叫嚷要“掘地三尺”“斬草除根”,決不讓蘇維埃政權“死灰復燃”,一時情況非常緊急,敵人從四面八方向這支部隊所在的根據地壓迫而來,眼看地盤越來越小。
為此,省委召開緊急會議,將部隊和省級機關進行戰時編制,成立三支游擊隊,第一支隊由龍騰雲任隊長,第二支隊羅化成任隊長,第三支隊毛澤覃任隊長,計劃向武平、永定、龍巖方向突圍。
毛澤覃率第三支游擊隊部分隊伍轉戰江西瑞金、會昌田心等地,後轉移到武平烏山一帶時被敵包圍。他在突圍時中負傷,4月26日在汀瑞邊界的黃鱔口在遭遇敵軍追擊包圍,隨後在彈盡糧絕下壯烈犧牲。
與此同時,羅化成、吳必先也率領紅軍戰士突圍,在濯田園當南坑不幸被俘。吳必先在獄中受盡嚴刑拷打,8月在江西九江英勇就義。羅化成、梁國斌等在押回長汀途中乘敵不備,逃脱虎口。
之後,多股敵軍形成會合之勢,向黃泥塘一路前進,從瑞金、會昌、武平、長汀等方向對紅軍完成包圍,這支隊伍所有人員陷入重圍,突圍部隊屢遭失敗。
1935年4月,當紅軍突圍至大禾梅子壩山中,萬永誠和龍騰雲率省委機關幹部、紅軍游擊隊員來到上湖村。
上湖蘇區政府把當地祠堂作為指揮部,還提供大批物資給部隊。由於對敵情偵察失誤,部隊在村中吃飯時暴露行蹤,陷入敵軍的重重包圍之中。萬永誠臨危不懼,組織600人部隊與數倍於己的強敵對抗,血戰一晝夜,紅軍將士傷亡慘重。
在最後一次突圍中,萬永誠、龍騰雲和參謀長遊端軒、縱隊司令員吳楚雲,以及省級機關和紅軍二十團餘部大部分指戰員壯烈犧牲,遺體遍佈祠堂四周及附近山頭。在戰鬥結束敵人撤走後,上湖羣眾盡力尋找紅軍指戰員遺體,並用谷席子將其掩埋。
至此,福建軍區領導的十九、二十團及地方游擊隊已損失殆盡,中共福建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省軍區也停止了活動。
萬永誠烈士, 江西贛州人,畢業蘇聯莫斯科紅軍步兵學校,回國後擔任中共江南省委軍事委員會書記、贛東北省委書記、閩浙贛省委書記,參與領導贛東北、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多次反“圍剿”鬥爭和根據地的各項建設。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擔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兼福建軍區政治委員,留在閩西堅持鬥爭。
龍騰雲烈士廣西人,大革命時期在家鄉參加農民運動,在右江地區參加農民武裝鬥爭,參加百色起義,創建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和北上轉戰湘贛邊的多次戰鬥,隨軍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任軍部特務連連長、紅三軍團營長、團長、參謀長、撫東軍分區司令員。率部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作戰。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任軍區司令員留在原地堅持鬥爭。
吳必先烈士,福建長汀人。1927年組織農民協會,任鄉、縣、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書記。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後,留守蘇區堅持遊擊鬥爭、率領第一縱隊突圍,因叛徒告密,在濯田園當南坑不幸被俘。在獄中受盡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組織獄中鬥爭。1935年8月在江西九江英勇就義,時年32歲。
王良烈士,四川綦江人。畢業上海持志大學學習,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黃埔軍校第5期學習,他先學步科,後學騎科,成績優異,後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隨部到井岡山,參加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連長、支隊長、黨代表、師長、軍長、縱隊司令員等職務,參加中央蘇區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
冬雨霏霏,霧罩青山。先烈忠魂,山高水長、浩氣長存。站在閩贛紅軍悲壯的突圍最後一戰的烈士陵園,看着這些為掩護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他們孤軍斷後,浴血奮戰,敢打硬拼,視死如歸,軍民團結,血濃於水,這些來自各地的革命志士長眠青山,有很多人連姓名也沒有留下,但他們的功勳永世長存,他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一座永恆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