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康熙執政61年,前往五台山達5次之多,五台山為什麼這麼重要?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經典

五台山

康熙一生在位長達61年之久,這也是大清走向強盛的61年,在半個多世紀的統治內,康熙皇帝曾多次前往全國各地遊歷,如南京的明孝陵,是康熙皇帝每到江南必去拜訪之地,其目的自然是拜訪前朝的開國帝王朱元璋,藉此緩解滿族與漢族之間的隔閡,更是向朱元璋宣示,中國在滿族的統治之下照樣能夠走向強盛,甚至要遠超明代。除南京明孝陵外,山西五台山也同樣受到康熙皇帝的青睞,他一生共前往五台山5次,昭示着五台山的不同尋常。

焦晃老師飾演的康熙

一、佛教聖地五台山

其實不僅康熙與五台山有很深的淵源,傳聞他的父皇順治就是去了五台山出家。而在其後,乾隆與嘉慶皇帝也曾多次拜訪過五台山。那麼五台山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夠引起清代諸帝的關注呢?

順治皇帝

山西五台山,又被稱為“清涼山”,在五台山內建有文殊菩薩大殿。五台山是藏傳佛教的聖地,作為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一直傳承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佛教傳承地,其地位就由一座普通的山峯一躍成為佛門聖地。

五台山祭祀的文殊菩薩

康熙一生當中曾5次前往五台山,第一次與第二次最受關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正值康熙壯年時期,這一年他兩次前往五台山。

那他去五台山有什麼特殊含義呢?

就在他去五台山的前一年,康熙剛剛前往滿族“龍興之地”東北巡察盛京、吉林,拜謁祖先,並前往蒙古進行慰問,後一年則祭泰山、拜孔子、下江南、謁明孝陵,如果將1683年的故事與前後兩年結合起來看,可以看出康熙的多處拜訪是有着深層考慮的,並不是臨時想出的主意。

康熙劇照

此時的康熙正處在雄心滿懷的時刻,就在1681年,三藩之亂剛剛被平定,就在1683年當年,又從鄭氏手中收復台灣,對於國家的穩定功在千秋。所以在1683年的出訪必定有着極大的政治意義。而且這一年秋天拜訪五台山的不只康熙皇帝,還有孝莊太皇太后,她希望前往五台山燒香拜佛,以祈求上天保佑大清,有了太皇太后的加持,這一年的拜訪顯得更加隆重。

影視劇中的孝莊

二、溝通滿與藏

1697年,康熙第三次拜訪五台山,也就是在這一年,康熙皇帝平定了西北準噶爾之亂,此次前往五台山同樣有着祭祀祈福的深意。

平定準噶爾

第四次和第五次分別是在1700年與1709年。第四次是因為永定河與黃河治河工程完成,在古代治河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所以要隆重地祭祀;第五次則是因為皇太后的七十大壽,前往五台山是為皇太后祈福。

康熙每次前往五台山都會給五台山帶來巨大的好處,例如康熙曾多次動用宮內財產修整五台山大殿與佛像,為的是表達自己純真虔誠的祭祀之心。

但全中國那麼多名山,佛教名山也不只有五台山一座,為什麼康熙及後代帝王如此青睞五台山呢?

五台山

五台山,是藏傳佛教的聖地,而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大清起自東北,在多年征伐的過程中始終追尋戰爭的正當性,當滿清攻克蒙古軍時,意外找到了當年元朝所遺留下來的傳國玉璽,於是在滿、蒙、漢三方的支持之下,皇太極才找到了立國的正當性,於是建國大清,改元崇德。

皇太極

同時,皇太極還得到了元朝時期喇嘛八思巴所建造的固爾嘛哈噶喇佛像,此後皇太極便建立了供奉佛教的寺廟,並宣稱得到了藏傳佛的支持。崇德七年,西藏達賴派出使臣前往東北,正式承認大清,雙方自此建立起了聯繫。

八思巴

順治九年,達賴親自趕赴北京會見順治皇帝,在這次會面中清帝得到了西藏最高統治者達賴喇嘛的承認,皇帝更是被喇嘛尊稱為“文殊菩薩”,將人間帝王變成了上界“菩薩”。

總而言之,大清立國的正當性是滿、蒙、藏、漢各方共同承認的結果,作為大清的最高統治者,康熙皇帝自然有必要採取措施以勾連起各方,使自身建國的合法性不斷得以鞏固,而五台山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三、各方中介五台山

作為諸方勢力的交匯處,五台山有着非同尋常的獨特性。就西藏一方來説,五台山自元明以來就是藏傳佛教的聖地,藏傳佛教第五代祖師八思巴還多次前往五台山進行拜謁,而後來皇太極拿到的固爾嘛哈噶喇佛像,最初就是存放在五台山受人祭祀的。

而就蒙古一方來説,五台山地處漢蒙交通要道,其影響力隨着道路傳遍漢蒙各地,五台山周邊的漢、蒙民眾,都十分信奉五台山裏的佛祖菩薩。

五台山藏傳佛教觀音洞

塑造各民族之間的共同認同是大清建國之後一直追求的目標,事實上一個多民族國家政權也必須這麼做,正是康熙在內的諸多大清帝王沒有像元代皇帝那樣採用強硬手段與暴力手段,並積極學習儒家文明,祭祀孔子,尊重讀書人,繼承了漢族文化,並藉助諸多手段溝通滿、蒙、漢、藏等多方勢力,才使得大清能夠在佔有如此龐大的版圖之下,很少發生大規模的地方反叛,這不得不説與清代帝王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文史君説

康熙一生共5次拜訪五台山,每一次拜訪除祭祀、撰寫詩文等固定的形式之外,還有着諸多背後的政治考量。若將其與拜謁孔子、明孝陵等地方聯繫起來,可以看出康熙皇帝正努力學着以漢族皇帝的身份去做天下共主,同時又尋求着可以凝聚漢滿蒙藏等多方共識的途徑。

參考文獻

常建華:《祈福:康熙帝巡遊五台山新探》,《歷史研究》2016年第2期。

王敬雅:《康熙西巡五台山若干問題探析》,《故宮博物院院刊》2014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陽)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