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丨血戰上甘嶺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經典

對於幾代中國人來説,抗美援朝戰爭中記憶最深刻的上甘嶺戰役,就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的陣地戰期間。上甘嶺並不是一座山峯的名字,而是一座村莊的名字。

五聖山,位於朝鮮中部的金化地區,在它的南麓有兩個無名小高地,加起來面積只有3.7平方公里。上甘嶺,其實是這兩個小高地山窪裏的小村莊。而這裏,是志願軍中部戰線的戰略要點。

1952年10月14日,以美國為首的所謂的聯合國軍集中火力,發動了以上甘嶺為主要目標的“金化攻勢”,又叫“攤牌行動”。美軍將領範弗裏特,就是那個突破火力極限的“範弗裏特彈藥量”的發明者,放言最多6天、傷亡200人,就可以完成任務。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在志願軍的頑強抵抗下,“攤牌行動”最終發展為持續43天、雙方投入總兵力超過10萬人,傷亡近5萬人的大型戰役。

在上甘嶺戰役中,敵人先後投入6萬餘人兵力,並又一次使出了範弗裏特彈藥量。向不足4平方公里的志願軍陣地,傾瀉了190餘萬發炮彈和5000枚以上的炸彈,炮火密度超過了二戰的任何一場戰役。

按美軍的設想,在這樣的火力密度下,不可能有人能生存。但美軍完全低估了志願軍的坑道戰術,正是密密麻麻的坑道,使上甘嶺一役,成為世界戰爭史上堅守防禦作戰的典範。

血戰上甘嶺 坑道防禦功不可沒

在朝鮮戰爭兩年多的時間裏,志願軍部隊共構築了大小坑道1250公里,戰壕和交通壕6250公里,形成了以坑道為骨幹的堅固陣地防禦體系,在正面戰線上建起了一道地下長城。正是這種前所未有的陣地防禦體系,一次次粉碎了敵人的瘋狂進攻。

汪學文(91歲 時任志願軍第46軍136師407團參謀):遇上敵人空襲的時候,在坑道里邊特別難受,這倆耳朵就像兩個錐子扎進去再拔出來一樣,五臟六腑都震動了,都活動了好像。不是身臨其境,誰也體驗不出來那個難受勁。

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白天丟失了陣地,就退入坑道,晚上又發起進攻,奪回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43天的戰鬥中,陣地56次易手。當敵軍的猛烈炮火傾瀉時,坑道里很多人的牙齒磕破了嘴唇,甚至有戰士被炮火震死。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人們發現,陣地土石足足被炸鬆了兩米。

陸柱國(92歲 時任志願軍戰地記者):最後在上甘嶺上抓起來一把是什麼東西,一個是碎石頭,一個是炮彈渣,一個是人的骨頭,就是這三種東西,石頭、炮彈渣和炸彈的彈皮和人骨頭。

被封鎖的上甘嶺陣地 灑滿鮮血的火線運輸路

在敵軍的猛烈進攻下,坑道部隊傷亡嚴重。為了補充兵力,志願軍把機關人員、勤雜人員、軍長的警衞連等陸續派入坑道。嚴密的封鎖,還使坑道部隊糧盡水絕、傷員得不到救治。當時部隊下令,誰能向上甘嶺的坑道送進一筐蘋果,記二等功!可事實上,雖然後方採購了幾萬公斤的蘋果,卻沒有一筐能夠送進坑道。上甘嶺戰役中,運輸人員傷亡高達1700餘人,在通往上甘嶺兩個高地的山路上,灑滿了火線運輸員的鮮血。

上甘嶺戰役有三件法寶:坑道、火炮和手榴彈

雖然志願軍發射的炮彈數量只相當於敵軍的21%,但通過靈活使用,已能夠進行大規模的炮戰。此外,比起輕重機槍來,手雷、手榴彈等投擲彈藥更受到坑道部隊的歡迎。

誰在上甘嶺打得硬 誰的腰桿就硬

經過晝夜反覆的爭奪,志願軍打退敵人670多次進攻,最終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敵2.5萬餘人。到11月25日,志願軍奪回上甘嶺,粉碎了攤牌行動! 經此一役,聯合國軍在朝鮮正面戰場上失去了信心,再也無法向中國人民志願軍發起大規模的戰役了。

15軍軍長秦基偉在回憶錄中寫道:“當時,整個朝鮮戰場其他地方的槍聲稀落了,板門店談判桌上談判雙方都在等着上甘嶺的消息,誰的部隊在上甘嶺打得硬,談判桌前誰的腰桿就硬,講話底氣就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