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女大學生的“奢華生活”,何以令人羨慕 | 新京報快評
▲2020年8月20日晚間,張計玲剛下輔導班晚自習。新京報資料圖
去年,51歲的張計玲考上山西工商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引起多家媒體關注。近日,據新京報報道,她已經步入大二生活,認真過着一個大學生的生活。
一年前,張計玲的高考成績超出二本C類45分——她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年大學生。如今,一年多過去,她已經考過了英語4級,在準備今年的6級考試。每天鍛鍊身體,為了通過體測,她要和20歲上下的同學一起測試仰卧起坐和800米跑。
雖然是學校歷史上年齡最大的學生,每天都引起保安的側目,但是她又是一個“普通學生”——沒有因為成為新聞人物而顯得特殊。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她説自己過着“奢華的生活”。這非常準確地形容了她當下的狀態:一個人,真正享受學習和求知的樂趣,而沒有功利心的考量,確實是讓人羨慕的“奢華”。
絕大多數普通大學生都沒有她的心態。年輕人考上大學,知道自己將來要找工作的辛苦,知道還有一個更難的“社會大學”需要面對。很多人把大學當成是一個階梯,有很強的目的性。有人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準備考研或者考公務員,把大學生活過成高中的延伸。
相比之下,張計玲則是另外一種狀態。等到大學畢業,她幾乎達到了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齡。豐富的人生閲歷和這段時間的求學,可能讓她在未來煥發職業的第二春。而在生活上,她也完成了自己的“社會角色”——孩子長大成人,自己作為母親獲得了一種更自由的生活。
▲大一軍訓時,張計玲(左三)和同學在一起。新京報資料圖
這種“無壓力”,也讓她可以用一種新的眼光來看待學習:一種純粹的求知,認真學習每一個知識點,認真對待每一次考試,享受每一次獲得新知的喜悦——這就是她説的“奢華”。因為在她過去的漫長歲月中,這樣的喜悦並不多見。
事實上,這種求知的樂趣我們在孩童時期都體會過,但是隨着學習競爭性的加強,我們逐漸喪失了這種單純。對於個人來説,競爭性、融入社會和團隊協作的能力,當然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過度迷失於其中,就會簡單地把學習當成工具。
可以看到的是,有的人在大學畢業後,有了“徹底解放”的感覺,從此再也不學習、不讀書,知識結構停留在學校教育中。有的人甚至在高考後就放棄了真正的學習,大學時沉迷於玩樂。這其實是一種對學習的厭倦,相比之下,張計玲的學習狀態,既可貴又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有一位在劍橋大學讀人類學博士的朋友告訴我,她的同學中有六七十歲的老翁——這樣的學習狀態和張計玲接近。人們選擇學習,是因為想獲得知識,或者是解答自己的疑問,研究一個“問題”。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不僅是指泛泛而談的學習,也可以是認真的、規範的求學。
隨着社會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張計玲”出現。人們解決了基本生活問題,有更多閒暇來思考和探索,因此也會生出更多對知識的興趣。
在人生的某一階段,脱離職業和社會角色的常規,投入一段“奢華”的學習之旅,不僅是提升自己的需要,也會增加社會知識總量——去讀書、去研究、去發明創造,也許這就是“學習型社會”。
撰稿 / 張豐(專欄作家)
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