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育部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的主要內容。《意見》分別設定了兩個目標:一是到2027年,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初步建立,供給總量進一步擴大,供給結構進一步優化,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二是到2035年,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經費投入、治理體系適應教育強國需要,適齡學生享有公平優質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總體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保障義務教育,要實現“優質均衡”;二是保障各級各類教育的學生資助,要實現“應助盡助”;三是保障面向青少年學生的衞生健康、文化體育、就業創業等其他基本公共服務,要實現“應保盡保”。《優質均衡意見》明確提出,要堅持優先保障、政府主責、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覆蓋全民,優質均衡。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田祖蔭介紹,當前義務教育面臨着城鄉、區域、校際、羣體的四大差距,要着力完善政策措施,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促進教育公平。
第一是以推進學校建設標準化為重點,加快縮小區域教育差距。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推動義務教育學校各項辦學條件達到規定標準,創造良好的教學、文化、生活環境。加大對中西部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省級政府要聚焦促進省域內不同地市、縣區之間縮小辦學條件和水平的差距。
第二是以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為重點,加快縮小縣域內城鄉教育差距。要建立與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合理規劃佈局城鄉學校,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切實解決城鎮擠、鄉村弱問題。推進教育數字化,有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服務農村邊遠地區提高教育質量。
第三是以推進師資配置均衡化為重點,加快縮小校際辦學質量差距。實施校長教師有序交流輪崗行動計劃,完善交流輪崗保障與激勵機制,加快推動縣域內校際間師資均衡配置。完善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管理辦法及運行機制,加快實現集團內、學區內校際優質均衡。
第四是以推進教育關愛制度化為重點,加快縮小羣體教育差距。完善隨遷子女入學保障政策,加強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教育保障和關愛保護,確保不同羣體適齡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作者:張鵬
編輯:顧軍
責任編輯:樊麗萍
圖片來源:本報資料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