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的蒙驁一家,在荊軻刺秦王后,差點被秦始皇滅族
《大秦賦》持續播出,劇中,秦國上將軍蒙驁給人印象深刻,而他的兩個孫子蒙恬、蒙毅也是秦始皇嬴政少年的玩伴。在秦國曆史上,蒙氏一族曾經擁有超然的地位。蒙驁歷經秦國四代君王,立功無數,他的兒子蒙武也是一代名將,蒙武的兩個兒子蒙恬和蒙毅更是秦始皇稱帝以後,較為倚重的兩位驍將,例如,蒙恬在攻打匈奴方面,就曾立下威名,《過秦論》中有云:“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蒙氏一族在秦國雖然舉足輕重,讓人沒想到的是,在“荊軻刺秦王”事件發生後,秦始皇一怒之下,差點滅了蒙氏一族。這個故事,還要從頭説起。
秦始皇嬴政出生於趙國邯鄲,邯鄲之戰爆發後,他的父親嬴異人逃出邯鄲,而嬴政卻被留在趙國。後來,燕王喜迫於趙國的壓力,派燕太子丹到趙國為質,這期間,嬴政和太子丹患難與共,抱團取暖,關係還不錯。後來,嬴政歸秦,做了秦王,而太子丹卻被父親派到秦國繼續為質。此時的嬴政,已經不是落魄公子,他是高高在上的秦王,而太子丹還是人質。所以,二人再次見面後,太子丹覺得嬴政看不起自己,最後趁機逃出咸陽,併發誓要殺掉嬴政。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國滅掉了趙國,秦軍的鐵騎來到易水之濱,燕太子丹知道形勢危急,必須要想辦法阻止秦國吞併燕國的腳步,這是,通過田光的介紹,太子丹認識了荊軻。太子丹厚待荊軻,有求必應,荊軻十分感動,答應做太子丹的“死士”,到咸陽刺秦。當然,這其中還有兩個人也參與了其中,一個是自殺的樊於期(下圖),另一個是陪荊軻一起到咸陽的秦舞陽。樊於期是嬴政欽點的要犯,荊軻要刺秦,用樊於期的腦袋和燕國的地圖來取得秦王嬴政的信任。而秦舞陽同樣也是一名“死士”。
就這樣,肩負着太子丹的重託,在易水河畔,荊軻和秦舞陽辭別太子丹來到秦國。但是,荊軻雖然來到咸陽,但並不意味着他就能見到秦王,因為嬴政不是誰想見就見的,即使是燕國使者也不行。這時,另一個人幫了荊軻一把,此人名叫蒙嘉。《戰國策》記載: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意思是,荊軻來到咸陽後,由於見不到秦王,於是持“千金”賄賂一位叫蒙嘉的人,此人在秦國擔任中庶子,是秦王嬴政的寵臣。
另外,蒙嘉還有另一個重要的身份:他是蒙驁的兒子、蒙武的弟弟、蒙恬和蒙毅的叔叔。
蒙嘉並不知道荊軻是來刺殺秦王的,他認為荊軻和秦舞陽真的是來獻地圖的,於是,蒙嘉對秦王嬴政説:“燕王不敢興兵和秦軍對抗,願意投降秦國,派使者來獻燕國地圖,並送上樊於期的人頭。只希望見大王一面,聽大王吩咐。”
嬴政一聽,大喜,立即“見燕使者咸陽宮”。因為是蒙嘉引薦的,荊軻跟隨蒙嘉入宮時,侍衞也沒有檢查地圖中是否有匕首。接下來,就發生了荊軻刺秦王的事情。
荊軻向秦王獻圖,圖窮匕見,秦王大駭,繞柱而走,荊軻在後面拿着匕首追秦王。因為距離太近,秦王腰間的長劍拔不出來。殿上的大臣都沒帶兵器,只能空手攻擊荊軻,荊軻勇猛,來一個放倒一個。情急之下,有一位叫夏無且的醫官把身上的藥箱拋向荊軻,正好砸中目標,正在這時,嬴政拔出佩劍 ,砍斷了荊軻左側的大腿。荊軻倒地後,仍堅持最後一搏,把手中的匕首扔向嬴政,打算來一個“小李飛刀”,很遺憾,沒能擊中嬴政,嬴政又刺荊軻一劍,削掉了荊軻三根手指。就這樣,荊軻刺秦徹底失敗了。
而此時,有兩個人異常緊張,一個是站在殿外等候的秦舞陽,他聽聞殿內有動靜,連忙衝向大殿,但隨後被守門的侍衞所殺。另一個就是蒙嘉,他收受賄賂,帶荊軻入宮,沒想到荊軻竟然刺殺秦王,他雖不知情,但罪責難逃。
果然,到了第二天,嬴政賞賜那些保護自己的人,醫官夏無且被賞賜了兩百黃金,趙高也被賞賜一百黃金,其餘參與殺賊的大臣都有賞賜。蒙嘉戰戰兢兢,最後,秦王提到了他的名字,將蒙嘉凌遲處死。
蒙嘉收受賄賂,帶外臣刺殺秦王,按秦律不僅要被處死,還要連累全族。秦王嬴政本欲誅殺蒙氏一族,但考慮到當時蒙驁已死,蒙武還在外領兵,並未參與其中,而蒙恬和蒙毅又是自己的肱股,最後大發善心,不累及族人,但蒙嘉的老婆孩子全部處死,以儆效尤。
事後,嬴政仍不解氣,命王翦、王賁父子帶兵殺進燕國境內,燕王喜恐懼不已,不惜殺掉太子丹,拿着太子丹的人頭求放過,然而,秦王嬴政的怒火豈是一個人頭就能熄滅的?最終,燕國被滅。
筆者認為:荊軻刺秦王雖然家喻户曉,但這種行為並不值得肯定。戰國末年,各國之間恩怨情仇不斷,相互征伐,陰謀陽謀層出不窮。然而,國與國的較量還是要看硬實力,燕太子丹意圖用這種“小伎倆”來解決秦、燕之間的矛盾,其實太過天真。即使刺秦成功,燕國從秦國的鐵騎下僥倖存活嗎?顯然不能。
蒙氏一族從蒙驁開始,為秦國立下不世之功,若帶荊軻入宮之人不是蒙嘉,而是其他人,恐怕早就慘遭滅族了。由此可見,秦始皇對蒙氏一族還是手下留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