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鴻章曾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學,最終僅回來94人,剩下的人哪去了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經典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個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都非常頻繁。出國留學也成為了一種中國的新式的熱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出國門,去國外的知名大學深造,或者是參加各國名校的交換生的計劃。學成歸來的“海歸”們也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中國人瞭解出國留學,卻很少有人知道中國第一批“留學生”的故事。

清朝末年,被洋槍洋炮打開國門的清政府,面對中國日益深入的國際事務,迫切需要一批能夠掌握外國語言,瞭解外國國情的人才,雖然清政府開辦了同文館或廣方言館這類的外語學堂,但是收效甚微。

容閎,一個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的人,從美國留學歸來的他,投身到清末的洋務運動中。同治九年,容閎第一次提出了選派學生赴美留學的提議,這個提議也受到了曾國藩和李鴻章等洋務派大臣的認可,上報朝廷獲得了批准。

1872811日,第一批赴美幼童從上海出發,到達美國舊金山,被分配到了美國當地的居民家中,開啓了長達15年的異國求學。這批由清政府嚴格選拔的幼童學習能力非常之強,迅速克服了語言障礙,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工業、科技知識。並且當中的很多人,後來都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美國的著名大學進行深造。1881年,清政府制定的幼童留美計劃期滿,這批留學生也到了迴歸祖國的時候。但是此時的留美幼童在長達15年的美國生活後,處境各不相同,想法也各不相同。

容揆是留洋運動發起者容閎族弟,在耶魯求學的他看到了自由、開放的西方環境,也對清王朝封建制度下的腐朽深惡痛絕,以容揆為代表的部分留美幼童,就拒絕了清政府的徵召,以繼續學業為藉口留在了美國。

在這批120人的留美幼童中,拒絕回國和病故的有26人,早期因為不守紀律被遣返的9人,剩下的94人在1881年,全部回到了中國,並在各行各業貢獻着自己的所學。其中誕生了眾多中國近代工業建設的先驅,比如詹天佑。也有為民族尊嚴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名將,比如鄧世昌。也有人蔘與親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征程,比如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的唐紹儀。這批幼時出國求學的“留學生”,處於兩個時代的變革節點,他們最後的選擇也都不相同,他們曾經肩負一個古老國家的命運,也是新時代第一批探路人,他們在歷史的洪流中,譜寫他們的傳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