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結束,高三學生卻被迫“改科”,終於為自己的無知“買單”

距離2021年高考還有130多天,高三第一輪複習已經結束,這意味着高三的複習,也進入了中後期,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一位同學卻提出要“改科”。

原來,這個學生在新高考選科時,選擇了化學+政治+歷史的組合,而現在,這個學生的化學完全“學不了”了,考試只能考20多分,打算改成政史地的“純文科”組合,雖然現在改科,面臨很大的挑戰,意味着要重新自學地理,但是他還是在權衡利弊後,決定改科。

一輪結束,高三學生卻被迫“改科”,終於為自己的無知“買單”

現在改學地理,難道比學化學還好嗎?這個學生跟我分析,化學已經是20多分的水平了,繼續選擇下去,只能墊底,在高考賦分時,就是“炮灰”,賦分會成為最低的那個層次;地理即便從現在開始學,人文地理有很多和政治、歷史的學法相通,自然地理理解了,也能做題好一些,即便是學不好,賦分的時候,還有一些“差生”給自己墊底,最差也不會比化學差。而且自己未來的目標是文史類專業,自己也對這些專業感興趣,化學對於自己完全是沒有用的。

一輪結束,高三學生卻被迫“改科”,終於為自己的無知“買單”

這個分析,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問題是既然這樣,當初為什麼要選擇化學呢?

這個學生説,自己選擇化學,完全是出於“想當然”了,雖然學校進行過多次選科的講座,但是他依然誤以為選擇哪個組合,就是和這個組合的學生一起比較,而不知道是單科賦分。另外,高一的時候,化學考60多分,地理不怎麼學,也考60多分,但是自己卻自認為有能力學好化學, 就選擇了這個“不倫不類”的組合。

一輪結束,高三學生卻被迫“改科”,終於為自己的無知“買單”

看到這裏,真是又可笑又可惜!一個本來成績還不錯的學生,到了這個時候,卻被迫改科,理由竟然是那麼荒唐。雖然改科後,他依然有考好的可能,但是這在最後5個月,真的很難了,即便最後考得不錯,他也已經為自己的錯誤選擇“買單”了。

新高考選科,打破文理分科,尊重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和特長選科,這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改革方向,但是同時也對於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有能力選擇嗎?

一輪結束,高三學生卻被迫“改科”,終於為自己的無知“買單”

事實上,根據我的觀察,有很多學生都是沒有能力選擇的!他們的家長,很多都沒有上過大學,即便是上過大學,對於現在的高考和大學的情況,也已經不是很瞭解了,如果不善於學習,能夠給孩子的指導也是有限的,而對於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從高一開始就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這實在是要求太高了。

所以,在選科中,就出現了“隨大流選科”和“想當然選科”的情況,當學生選完科之後,發現自己選得不對,或者越學越困難時,就會想辦法去改科,而一旦改科,就會衝擊學校的教學秩序,引發重新調班,重新購買新教材等一系列問題,而且改科的學生,往往不是一個,也不是一時,每次考試結束後,都有一部分學生申請改科,這樣無論對於學校還是對於學生個人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

一輪結束,高三學生卻被迫“改科”,終於為自己的無知“買單”

所以,在選科的問題上,學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不研究新高考選科,不對學生的選科進行指導和引導,任由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選科,看上去是尊重了學生的興趣,實際上則是“不作為”的一種表現,而最終還是由學校和老師來“買單”,因為社會是按照成績評價學校的,出不來成績,社會給學校施壓,學校給老師施壓,老師就是拼了命,也無法改變一個選錯方向的學生。

一輪結束,高三學生卻被迫“改科”,終於為自己的無知“買單”

當然,在這個問題上,社會對於學校也要寬容,否則會把教育推向“功利化”,比如社會用成績評價學校,而在新高考中,選擇不同的組合,成績上是有很大差距的,比如一所重點高中,如果只開設文科或者偏文科的組合,這個學校的成績一定會很好,但是,如果過多學生選擇了物理(3+3模式下)或者物化生,學校成績也會自然下滑一些,這不是老師的教學質量下降,而是選科賦分的結果,如果逼着學校出成績,學校就會引導學生放棄物理,這無論是對於學生還是對於國家,都是不負責的。

新高考,新挑戰,新機遇,一切都需要學習,需要適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1 字。

轉載請註明: 一輪結束,高三學生卻被迫“改科”,終於為自己的無知“買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