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孝文帝改革後,為何北魏30年就滅亡了?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經典

從476年開始,北魏的馮太后和孝文帝推行了全面的漢化改革。這場改革運動加速了鮮卑族的社會進步,促進了北方的經濟文化發展以及民族融合。不過,這場改革卻沒有讓北魏繼續保持強盛。從499年孝文帝去世開始,北魏就腐化,並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最終在534年滅亡。為什麼改革後的北魏會滅亡得如此之快呢?

一,北魏官僚的迅速腐化

北魏的全面漢化改革,有利於緩解北方民族矛盾,加速民族融合,是一件好事。但是由於是全盤漢化,也就是導致鮮卑族原本彎弓躍馬、 孔武有力的民族特徵也逐漸消失了,轉而變成了儒雅恬淡,逐漸失去了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北魏遷都之後,鮮卑貴族離開了環境艱苦的平城,生活在氣候温暖的洛陽,其生活也逐漸腐化起來。

大抵黃河下游低地, 氣候土壤均較佳,生活文化較優,而居民較文弱,亦易陷於奢侈淫佚。上游高地,氣候土壤均較惡,生活文化較低,而居民較強武,勝於軍事與政治方面之團結,夏人勢力逐漸東移,逐漸往下,征服下游居民,而漸漸習染其驕奢淫佚之習氣,於是下游民族,乘機顛覆此統治者而別自建立新王朝。——錢穆《國史大綱》


鮮卑貴族的腐化,也就導致政治的腐敗。在在北魏初期,官吏腐敗是存在的,但是對腐敗的打擊力度也非常大,因而吏治總體具有保障。孝文帝去世後,宣武帝“寬以攝下”,使得吏治迅速惡化。後來馮太后臨朝、宦官專權,腐敗也就不可收拾了。《洛陽伽藍記》稱:“於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饒”。當時吏部公開賣官鬻爵,“納貨用官,皆有定價,大都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都五百匹”,其餘官職,各按差等定價。人們直接稱呼吏部為市曹,也就是賣官的市場。北魏的腐敗由此可見一斑。

政治的腐敗,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艱難。當時的北魏地方官員“聚斂無極”,通過各種方面增加税收。官僚、士族還大肆發放高利貸,當時的高利貸利息高到25%,如清河崔光伯通過發放高利貸而“綾絹錢布,匱篋充積”。另外,隨着政治的腐敗,土地買賣又開始出現,均田制遭到破壞,一部分自耕農開始失去土地。在宣武帝年間,開始不斷對南齊發動戰爭,加重了百姓的徭役負擔,所謂“兵士役苦”,許多農民甚至拋棄土地,“競棄本生,飄藏他土。或詭名託養,散沒人間;或亡命山藪,漁獵為命;或投仗強豪,寄命衣食”。


漢化後的鮮卑族

由於社會矛盾尖鋭,佛教得以快速發展。許多農民“絕户而為沙門”“假慕沙門,實避調役。……略而計之,僧尼大眾,二百萬矣。”也就是當時的僧侶數量多達200多萬,已經佔據總户口的十五分之一。國家也大力支持佛教的發展,寺廟大規模的建設,“天下州郡僧尼寺積有一萬三千七百二十七所”。佛教盛行,導致國家的編户齊民減少,減少了財政收入;大規模建造寺廟,導致國庫空虛,加重了剝削和徭役。而在寺院因為廣佔土地,又形成了寺院經濟,形成了僧侶地主,也就是寺院內部出現了分化。


龍門石窟

社會矛盾尖鋭,社會治安也就不斷惡化。宣武帝時期,全國有記載的起義就有10次,其中有四次是在下層僧侶的領導下發生的,他們所到之處“屠滅寺舍,斬戮僧尼,焚燒經像”。一波又一波的起義不斷到來,讓北魏王朝搖搖欲墜。

二,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六鎮之亂

北魏入主中原後,為了防範柔然,在漠南地區修建了防禦工事,設置沃野、懷朔、扶冥、武川、柔玄、懷荒六鎮以駐守。有了六鎮,北魏北邊的壓力就減輕了,這給北魏的南下提供了保障。當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時,並沒有對全國的軍鎮進行變革,這導致六鎮的將領依然保持鮮卑習俗,也為六鎮的尾大不掉埋下了隱患。柔然衰落後,邊疆相對安定,六鎮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六鎮將領的地位也一落千丈。於是,六鎮的將領們開始對中央不滿,開始廣佔良田、剋扣軍餉、欺壓鎮民,引起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523年,柔然可汗阿那進攻漠南,六鎮損失慘重,餓殍遍野。當時的懷荒鎮的百姓要求鎮將於景開倉賑濟,結果遭到拒絕,於是饑民殺掉於景,爆發民變。隨後,其他鎮的百姓也起兵響應,六鎮局勢失控。北魏中央此時兵力空虛,於是和柔然聯合進攻六鎮邊民,六鎮起義失敗。經過六鎮之亂後,漠南地區的經濟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六鎮蕩然,無復蕃捍”。六鎮起義失敗了,但是餘波還在,526年的懷朔鎮的鮮于阿胡、庫狄豐洛據鎮起義,一度攻陷了平城。

六鎮之亂後,北魏將六鎮的26萬降户分別安置在河北的冀、定、瀛三州。但是這些降户到達河北後無處就食,淪為流民。當時河北又恰好出現了饑荒,“饑饉積年,户口逃散”,於是就引起了河北起義。河北的起義主要有杜洛周和葛榮領導,後來葛榮兼併了杜洛周,攻佔了冀、定、滄、瀛、殷五州之地,部隊多達幾十萬,然後葛榮向洛陽挺進。另外,河北的戰亂又導致河北的20萬户居民流亡青州,最終爆發了山東起義。於此同時,關隴地區也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這個北方大地都陷入了戰亂之中。


由於全國起義蜂起,北魏的軍隊無法鎮壓,只能依靠各地豪強武裝去平叛,這就導致豪強武裝的坐大,其中以爾朱榮為代表。爾朱氏為羯族人,早期追隨拓跋氏南征北戰,立有軍功。北魏建國後,其他部族被下令解散,但是爾朱氏卻得以保留。六鎮之亂後,北魏無法鎮壓,於是爾朱榮乘機起兵平叛,都督並、肆、汾、唐、恆、雲六州軍事,鎮守山西,眾多六鎮將領也來投靠,成為了全國第一大軍閥勢力。

三,外戚專權到軍閥混戰

基本上任何一個朝代都難以避免外戚專權的現象。武帝末年,為防止後宮擅權,在立昌邑王為太子時,就讓其母鈎弋夫人自刎,以消除隱患,此舉就是“子貴母死”。北魏建立後,將“子貴母死”作為了固定的制度,《魏書》記載“魏故事,後宮產子將為儲貳,其母皆賜死”,這是北魏早期能夠保持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宣武帝即位後,也就取消了子貴母死制度,這大大增加了外戚專權的可能性。

515年,年僅33歲的宣武帝去世,只有6歲的元詡即位,是為孝明帝,胡氏掌權。不僅胡氏清除了權臣高肇,逼迫皇太后高英出家為尼,自己成為了皇太后,開始臨朝聽政。胡太后掌權後淫亂後宮,於520年被領軍元叉、長秋卿劉騰等軟禁在北宮。523年,劉騰去世,胡太后又再度臨朝聽政,從此朝政荒廢,威德不樹。528年,孝明帝意外去世 胡太后立元氏(元姑娘,孝明帝妃子潘充華所生之女)即位,幾天後,又説元氏為女子,於是又立臨洮王元寶暉的兒子元釗為帝,元釗時年剛三歲,史稱北魏幼主。國家大事,就如兒戲一樣被胡太后玩弄。


在孝明帝去世前,曾經聯絡爾朱榮進京剷除胡太后勢力。孝明帝被迫害後,爾朱榮率兵南下,擁立元子攸為帝,攻入洛陽。胡太后被迫落髮出家,但爾朱榮不肯放過,於是將胡太后和元釗投在黃河沉死,又殺百官王公卿士二千餘人,此事被稱為“河陰之變”,從此北魏王朝也就名存實亡。爾朱榮掌權後也玩起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元子攸成為了傀儡。

爾朱榮還是十分具有軍事才能的,他在消滅胡太后勢力後就出兵四方,消滅了河北葛榮,山東邢杲以及隴西各族的起義,使得北方在軍事上再次統一起來。不過元子攸也不想當傀儡,530年,元子攸乘爾朱榮入宮朝見之際,伏兵殺榮。之後,爾朱榮的兒子爾朱兆等起兵復仇,攻陷洛陽,殺元子攸,改立元恭為帝。此後,原本投入爾朱榮帳下的六鎮將領紛紛獨立,各自起兵。如高歡在河北一帶發展,最終將爾朱氏取而代之,關中的宇文泰也興起,北魏政權最終宣告滅亡。

推薦閲讀

北魏馮太后和孝文帝改革:歷史上唯一的遊牧民族全盤漢化改革

統一北方,將宋文帝打的倉皇北顧:拓跋燾不愧是北魏第一雄主

北魏是如何統一北方的?鮮卑族為中國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

鮮卑族在十六國的優秀表現:成為第一支成功入主中原的遊牧民族

十六國簡史:從五胡亂華到北魏統一,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兵火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