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原著:皇帝自詡的情意,洗白了記憶,天真了歲月
皇帝當然認為自己是個重情重義的君王,哪怕富察皇后賜他兩名寵妃暗藏零陵香的鐲子,阻了她們的生育,哪怕她至死都未洗清謀害哲憫皇貴妃和兩位皇嗣的嫌疑,皇帝依然在富察皇后薨逝之後給了她極致的哀榮。
只因她是他的髮妻,是他後宮無限多的女人中最像皇后的一個皇后。
富察皇后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並不好過,接連斷送了兩個兒子,衰敗的身子再無孕育的可能,曾經被踩到塵埃裏的如懿再度崛起,高晞月離世后皇帝對她的疏離和猜疑,又因許嫁公主之爭,太后那頭也失了情分。
這個時候的富察琅嬅,孤獨寂寞冷,還要加上憂心、驚恐和來日無多的悲傷。
她只是沒想到,萬萬沒想到,只待她一嚥氣,皇帝對她的夫妻情意,忽然深紮根猛抽芽,枝葉茂盛,碩果累累。
此後皇帝不僅下旨將長春宮保留原樣,不許改動分毫,還寫下了緬懷結髮妻子的詩超過百首。末首作於他八十六歲那年,最後一次到富察皇后陵前,寫下了“吉地臨旋蹕,種松茂入雲。暮春中浣憶,四十八年分”的傷感詩句。
不過這位皇帝雖然寫詩甚多,堪稱佳作的幾乎沒有。
《如懿傳》原著中提到,晚年的老皇帝常常長時間枯坐於長春宮,由妻弟傅恆和女兒璟瑟陪着,一同追憶富察皇后在世時的點點滴滴。
璟瑟曾經嘆息,如果額娘活着的時候就能享有這些愛重,可有多好!
很明顯,富察皇后倘若仍然活着,她是享受不到這些待遇的,因為活着的富察皇后,會是一個年老色衰、無子無寵的惡毒女人,皇帝只會厭惡她、遠離她。
偏偏死亡拉開了距離,時光洗白了記憶,那些真實的罪惡和猜疑的罪名,都風過無痕。富察皇后在歲月的那一頭含笑佇立,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后成為大清後宮的一座神祇。
對於意歡,皇帝是問心無愧的。
一開始,皇帝就知道她是太后的棋子。可是始於顏值,陷於才情,皇帝見到她,確實“心意歡沉”。
對於這枚單純的棋子,皇帝有真心的喜歡,因此對她體貼入微,又包容她孤傲清高的性子。甚至在意歡懷上那條“漏網之魚”後,皇帝再三斟酌,還是讓齊魯保住這個孩子,因為他也知道,意歡是真心愛慕他的女子。彼時的皇帝,只是默默盼望意歡能生下一位公主,這樣才不辜負他對意歡和這個孩子的保全之心。
可惜事與願違。
更可惜十阿哥死後,“坐胎藥”的真相被揭曉,皇帝與意歡,再無前路。
嬪妃自戕,罪及家人,何況焚宮,更是罪大惡極。
而對於意歡之死,皇帝只説是因十阿哥之亡,舒妃傷心過度,不慎失火焚宮。
這固然是為了保全皇家顏面,卻也直接保全了意歡家人。雖然意歡父親早已嚇得頻頻上表請罪,皇帝到底不曾怪罪。
對於皇帝而言,他自始至終不曾負了意歡,而意歡身為太后的棋子,還敢追究“坐胎藥”的真相,這就是她不懂事了。
青櫻,是皇帝年少時的一個綺麗舊夢。
潛邸的弘曆,雖然已經娶了出身大家的富察福晉,後來又納了侍候他多年的、温柔靦腆的高晞月,可他同青櫻的情分是不同的。
最初的他並不情願娶青櫻為側福晉,他三哥不要的女子,皇額娘就想塞給他?他不樂意。
是養母熹貴妃勸他收了,並例舉了種種益處,他才應下。
後來熹貴妃與皇額娘安排他們見了一次。
那時青櫻不過十三四歲年紀,驕傲的閨秀,卻因三阿哥的拒絕,成為京城閨秀圈的笑談。
他是温潤如玉的謙謙君子,因生母的卑微,難免沾了幾分失勢皇子的蕭索。
君須憐我我憐君,這一面,定了姻緣。
有一日,陪着滿宮嬪妃看戲,一出《牆頭馬上》——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青櫻抬起眼,他含了一縷笑,沉沉相望。
就是這段遙遙相顧,彷彿暮春裏的花苞,忽然一陣春風至,便張開了重重心瓣。
從青櫻妹妹,到側福晉、嫺妃、貴妃、皇貴妃,終至扶她登上鳳位,以為在這無人之巔終於有人陪伴,以為這一生越走越近,誰知早已漸行漸遠。
當初那個天真嬌憨的少女青櫻,究竟去了哪裏?
翊坤宮娘娘自裁之後,皇帝建梅塢,聽戲只聽《牆頭馬上》,還貼身收納繡着青色櫻花紅色荔枝的絲帕。
他真正想收藏的,是如懿的一生,還是時光最初的青櫻?
在設計讓皇帝“偶遇”汪芙芷成功後,海蘭對容妃説過:皇上最喜歡的,是姐姐當年的樣子。
而在原著的最後,皇帝同海蘭提起如懿時依然嘆息:如懿如果懂得自下而上的敬慕,而不只是喜歡,或許她與朕也不致如此。
由此可見,讓皇帝心無雜念珍藏在青葱歲月裏的,從來都是最初的青櫻,而不是相看兩生厭的如懿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