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高考已結束,在接下來的一段“後高考”時期,考生和家長該如何調整心理狀態,做到適度放鬆呢?松江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教師章誠有以下提示。
學生:保持好習慣,做好規劃
高考不僅是過去十多年學習生涯的“終點”,更是未來豐富生活的“起點”。而有的學生會認為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而變得不思進取,整日沉醉在玩樂之中,出現過度放縱的現象,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
章誠建議,學生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一個合適的、循序漸進的減壓放鬆計劃,適度放鬆而不是過度放縱,可以和朋友聊聊天,可以和父母逛逛街。同時遵從原有的學習習慣,去規劃“調整性學習”,為下一階段的校園生活做好準備。
有的學生在本次考試中發揮感覺不佳,情緒有點低落,狀態有些萎靡,可以從三個方面做嘗試。首先是正視情緒,合理宣泄。分數是一個既定事實,不可能更改。學生要學會接納、正視,可以把這次考試當做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再者,遭遇挫折後,有傷心、難過、失落等情緒是正常的。強顏歡笑、假裝沒事並不能使心情好起來。應該不害怕、不逃避,及時進行心態調節。找家長或朋友溝通傾訴,或參加一些有益的運動來發泄負面情緒,必要時也可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
其次是合理歸因,正確認知。調整好心態後,可以嘗試尋找考試失利的原因。歸因過程一方面能減輕失敗受挫的心理,正確的認知自我減少了失敗的體驗,消極情緒自然就會釋放。
最後是重新規劃,展望未來。不能進入心儀的學校並不代表未來人生的失敗,學生們可以根據現在的實際情況,重新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合理規劃。同時利用這段時間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強自我調理,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奠定基礎。
家長:親子溝通不可少
作為家長,在考後可以對孩子的努力結果予以中肯的評價、讚賞,甚至是有些小獎勵,但更重要的是肯定孩子的努力過程,並引導孩子合理安排休閒娛樂。同時家長也要調整好心態,科學進行親子溝通。
調整心態,關注理解。家長在孩子學習中付出的心力可能不比孩子少,而面對不如意的考試成績,父母有傷心、憤怒、失望等情緒也很正常。但家長應當明確,需要對學習成果負責的是孩子,家長無法替代他們面對成績。因此,不要一味地埋怨和責怪,更不要表現出失望的情緒。要明白這個結果也不是孩子自己所希望的,現在的他們同樣傷心難過。所以,家長要學會控制情緒,並關注孩子的情緒,如發現孩子有異常反應,也可以及時尋求心理援助。
真誠鼓勵,正確引導。考試並不是孩子的全部,許多不擅長考試的學生卻在其他方面有着特長和愛好。因此,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看到自己的優點,總結經驗,不要因為考試失利就全盤否定自身,不要把考試當成是決定人生成敗的終點。認真聽孩子傾訴,多鼓勵孩子參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會實踐活動,享受多彩而美好的生活。
共同協作,目標指領。家長們都明白考試是選拔性的,結果絕不可能是“全贏”,所以可以和孩子多多溝通、共同行動,比如收集信息,協助孩子重新樹立下一階段目標,有目的地充實自己。
■文 陳燕 ■圖 資料圖
■欄目責編 周正豪
■欄目主編 代啓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