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醒高考生勿信“神押題”“內部指標”等4類謠言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2020年高考臨近。7月4日,教育部提醒考生明辨4類“高考謠言”及案例,包括切忌盲信“神押題”、“內部指標”、“判卷內幕”等。
每年高考前夕,網上總會有些不良機構或不法分子借高考之機炒作一些虛假信息,誤導考生和公眾。為此,教育部聯合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等部門梳理彙總了近年來出現頻率較高的高考假新聞、假信息,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明辨網絡謠言,謹防上當受騙。教育部稱,希望各網站不為謠言提供平台,希望網民不信謠、不傳謠。
切忌盲信“神押題”
2019年6月12日,山東濟南警方破獲一起網絡售賣高考押題試卷騙取考生家長錢財的案件。
教育部表示,每年都會有不法分子在網絡平台或交流羣中兜售所謂“高考真題”“絕密答案”等,標榜“準確率極高”“違約退款”等誘惑信息,並以“預付訂金”等名義要求用户先付款。有的不法分子聲稱可以花錢僱傭“槍手”替考,還有的借傳送“樣題試卷”的名義向用户電腦或手機發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教育部提醒,高考試題屬於國家絕密級材料,其保管和運送都有嚴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觸試卷的人員都實行封閉式管理。廣大考生及家長不要存在僥倖心理,不要相信那些能提前拿到高考真題或答案的言論。不要在網上購買所謂“高考真題”“絕密答案”等。購買涉密材料,本身也是違法行為。
根本不存在所謂“內部指標”
教育部稱,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和家長不熟悉高考相關招生政策實施詐騙。有的聲稱不用看分數,只要花錢就能搞定;有的吹噓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學定向招生計劃,保證錄取,公開叫價,收取高額“定向費”。
高考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教育制度。教育部表示,經過40多年不斷改進完善,我國已經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學規範、監督有力、公平公正的考試招生體制機制。高考招生錄取工作都是在網上進行,並嚴格執行已公佈的招生計劃,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指標”,更不會向家長收取高額費用。
避免掉入“准考證丟失”吸費陷阱
以往高考期間,網上經常流傳××考生准考證丟失的信息。廣大網民看到後替考生着急,迅速在羣內和朋友圈轉發,短時間形成影響範圍較大的輿情。有不法分子往往藉此虛構情景騙取網民同情,提供虛假信息,所留手機號多為吸費音訊電話。若有好心人按照電話號碼回撥,並且按電話提示音操作,就可能掉入吸費陷阱。也有網民虛構撿到“試卷”消息,借高考話題散佈虛假信息博取關注。
教育部提醒,看到類似信息,建議先跟考生所在中學或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佈的舉報電話聯繫確認。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建議不做轉發,更不要撥打信息中的聯繫電話。
切忌對高考閲卷胡亂猜測
每年高考成績公佈前後,總有人炒作某地高考閲卷工作極不嚴肅,閲卷教師甚至不管對錯,亂打分。教育部稱,事實證明,發佈這些帖子的人往往是為博取關注,還有的是部分高考成績落差較大或考試不理想的考生和家長武斷地認為是閲卷出了問題,胡亂猜測。
教育部表示,高考閲卷是非常嚴肅的工作。現行的高考“網上評卷”模式,從制度設計到實際操作充分體現客觀公正。評卷教師要過“四關”,資格關、培訓關、考核關、試評關;閲卷一般實行“一人評一題”“雙評制”,“雙評”超過一定差值的,則提交第三位教師進行“三評”,確保評卷分數的準確和有效。此外,評卷系統還制定了嚴格的評卷質量監控體系,對評卷質量進行全程跟蹤、實時監控和分析,及時預警和提示等,確保出現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和糾正。
新京報記者 馮琪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