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是教育的最佳時機,除了老師的引導,自己的學習態度更重要
一個人成長的黃金階段稱之為“蒙”,“蒙”其中一個意思是萬物初顯朦朧的狀態。《易經·大象傳》言:“山下出泉,蒙”。在一座山下湧出了一股泉水,泉水能夠衝破山石,説明矇昧的景象將會發生轉變。
蒙的本質就是亨通,有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斷湧出生機。這個階段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蒙者如同白紙,可以隨意鋪排渲染,他若能夠聽從師長的教育,朝向正確的道路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於是六五言:“童蒙,吉”。如果錯過教育的最佳時期,也就達不到最佳的效果,可見教育的時機尤為重要。
“蒙”是意味着自我意識的展現,正是一個人意識到了自我缺陷,欲求上進,便會求教於老師,這正是接受指導的好時機,把握“蒙”的時期進行學習,便能夠收穫成長。
學習本身就是來源於自我追求,它是由內而發的,並非外力所至,學習是主動向老師請教,而不是老師要求逼迫學習,老師的作用就是啓蒙。正因為能夠意識到自我的缺陷,積極進取,同成為了“童蒙,吉”。
老師的主要作用是點撥、啓發學生,而不是代替學生完成所應該經歷的思考、實踐。老師應當抓住學生最佳受教育時期,利用“蒙”的狀態進行教育。
教師對於學生反覆多次詢問過的問題不予理會也是一種回答,像孟子説的:“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教育的方式方法各式各樣,我不屑於去教誨他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不去教導他,是希望他可以自我反省,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從中獲取成長,找到問題的答案。
能夠根據老師的回答去實踐去尋找答案,這是需要勇氣的,沒有勇氣只會不斷追問,以求得自己心靈的安慰。
要抓住“蒙”的機會進行自我教育,才得以提升,方能亨通。能夠真誠的去向老師求教,並對老師的回答付諸實踐,在實踐中獲得新知,這才是正確的,才得以固守正道,所以才會“利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