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個月,父母做對這3件事,孩子更優秀
文:超媽
在家長們的翹首以盼中,孩子們終於開學了,家長們也慶幸,終於在崩潰的邊緣把孩子給送走了。
但是,即便開學了,也不意味着家庭教育可以中斷,更不意味着家長們可以撒手不管了。
要知道,一個孩子的優秀,不僅得益於老師的澆灌,更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開學第一個月,是為整個學期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期,父母做對這3件事,孩子更優秀!
1、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俗話説: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人培養了自己的習慣,又逐漸被這種習慣所改變,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好的和不好的都同樣如此。
新學期,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大都是希望孩子能取得一個好成績。
但是,要想孩子取得好成績,不僅僅是讓孩子是叮囑孩子上課聽講,下課完成作業就能實現的。
真正能讓孩子在學習上乘風破浪的是好的學習習慣,先有好成績,再有好習慣。
開學第一個月培養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期,其重要性要遠超於多學幾章新知識。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説過:“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孩子想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光指望老師是不行的,光指望孩子自己更不行。
家長的長期參與、指導與陪伴都有很重要的意義,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於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
因此,想要讓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關鍵!
家長要多督促,多陪伴,多以身作則,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孩子越早養成好習慣,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和生活越受益無窮。
2、給孩子信心,而不是差評
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
家長每天對孩子説的話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
每個孩子平均一天會得到超過400條的負面評論,而正面評論卻只有30多條。
“你怎麼這麼笨?”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為什麼別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這些,都是家長責罵孩子的常用語。
家長使用打擊教育,是希望能夠激勵孩子上進,但是對孩子來説,這卻是一種定義。
你説孩子笨,孩子就真的變笨了,你説孩子不聽話,孩子就真的不聽話了,你説孩子一事無成,孩子就真的一事無成了。
正如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説: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説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家長一味的差評,不但不能激勵孩子,還會讓孩子變得內向、自卑、不自信,這會影響他們未來的性格、行為、心理,甚至還會影響一生的幸福。
所以,新學期,請對孩子嘴上留情,多説鼓勵的話,少説打壓的話,多給孩子自信,少給孩子差評。
因為家長的肯定,是孩子優秀的動力。
3、不放縱,不控制,正確的管教孩子
魯迅先生説:
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任其跋扈,在門裏是暴主、是霸王,但到了外面,便如施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一類是終日給予冷遇和呵斥,讓孩子畏葸退縮,彷彿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看似聽話,放出去,則像剛出籠的小禽,絕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教育孩子,是一件需要平衡的事情,一味的嚴管和一味的放縱,都會傷害孩子。
只有恩威並濟,既讓孩子脱離父母的肩膀,憑一己之力站在地面上,又讓孩子深信父母是愛他的,只是愛有規則。
才能讓孩子充滿底氣的長大,既不會因為父母的放縱而沒有教養,不知分寸,也不會因為父母的嚴格控制失去自我,毫無主見。
每個家庭,都需要建立起一個基本的、不過寬、不過嚴的框架,讓家庭教育這件事,有個基本的尺度。
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父母既要保有同情之心,也有規定限,處理事情不怒吼,更不需要用威脅和懲罰,讓孩子感到教育的過程和結果同樣美好。
管教的目的是關注和引導,不是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和孩子較勁、無微不至地控制孩子的所有言行。
做到在愛的基礎上,嚴慈同體,寬嚴並濟。
俗話説,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
開學第一個月,是為整個學期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期。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要想孩子優秀,父母要善於從家庭生活的點滴細節中發掘孩子的天賦,並適時引導,這才是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
教在學校,育在家庭,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