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雙減之後,海外教育公司進中國的困境與機遇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經典

圖源:視覺中國

芥末堆 阿宅 11月5日

出海正在成為中國教育公司熱衷的新業務可能性之一。甚至有海外中文教育從業者向芥末堆表示,“這是一個‘沒有理由不做’的領域。”但對於此前有計劃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教育公司來説,這片曾經藴藏着無數機會的沃土此刻卻充滿了不確定性。

相較中國教育公司出海,海外公司進中國的歷史更加悠久。自加入WTO後,伴隨英語學習需求增長與市場逐步開放,海外教育公司曾掀起過一波進入中國市場的潮流。此前,早幼教、英語學習相關、STEAM教育、國際教育、出版等領域的多家海外教育公司落地中國。

隨着“雙減”落地,國內外資本已大幅撤離學科培訓,有計劃進入中國的海外公司可能選擇先觀望市場走向。11月2日,英國威斯敏斯特公學官網宣佈,其在在海外授權的唯一一所國際學校——成都威斯敏斯特學校結束運營。

而在硬幣的另一面,中國市場對於海外教育公司來説,仍是不可或缺的的拼圖。芥末堆了解到,仍有海外教育公司正在思考進入中國教育市場的可能性。但“雙減”政策背景下,這種思考伴隨着對市場機遇的期待同時,也有對形勢不明朗的擔憂。一位海外教育從業者向芥末堆透露,“現在很多公司都覺得中國市場的形勢尚不明朗,不確定性太高。”

中國市場——不可缺少的一塊拼圖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有巨大的待釋放消費潛力的中國一直都是海外企業都不願錯過的市場,在教育領域也是如此。數十年來,多個賽道的海外教育公司都曾以不同形式探索中國市場,這與中國在不同階段對教育的需求和人才培養重點密切相關。

伴隨着改革開放和中國加入WTO,中國出現了外企就業和出國留學熱潮,面向大學生和職場人士的成人英語培訓在中國拉開帷幕。瑞典的EF(英孚)、意大利的Wallstreet English(華爾街英語)以及美國的Berlitz(貝利茲)相繼於2000年前後進入中國市場,開辦線下培訓中心。

與此同時,英語被納入教學大綱,人們對地道、高質的英語學習資源需求也變得更加旺盛,Pearson(培生)、McGraw Hill(麥格勞·希爾)和Scholastic(學樂)等老牌歐美英語教材出版商開始與國內出版社合作,切入中國市場。

在這期間,中國家庭的經濟能力逐漸增強,家長對科學育兒的意識和需求增加,早幼教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的中國引入了相對成熟的歐美和日式早教。市面上常見的有以美吉姆、金寶貝和悦寶園為代表的的美式早教,以迪貝芬蘭和HEL Schools為代表的芬蘭早教,以及以七田真和科貝樂為主的日式早教中心。

時間快進到2010年前後,三大MOOC平台在美國誕生,中國在線教育行業也隨之蓬勃發展,更多主打教育科技的海外公司將中國視為其國際版圖中不可缺少的一塊拼圖

Coursera、Udacity和edX這三大MOOC平台都曾進駐中國市場。在中國開啓在線教育元年的同時,STEAM教育概念也於2014年前後在中國興起,相比於輸出此概念的歐美國家,中國公司在該領域的發展進度稍落後。憑藉先發優勢,以色列的CodeMonkey、美國的CodeCombat和Roblox、丹麥的樂高、瑞典Mojang Studios(已被微軟收購)開發的Minecraft、以及日本的索尼,都以少兒編程和STEAM教育為入口打開中國市場,擴大自己的國際化版圖。

與此同時,人們對以英語為主的外語學習需求還在持續增長,這一階段面向青少兒和成人,將教育與科技結合,強調遊戲化、個性化和在線社區的在線語言學習平台瞄準中國市場,其中包括英國的Lingumi(靈格美)、Memrise(憶術家)和Busuu(博樹),以及美國的Duolingo(多鄰國)和Age of Learning。

在英語能力提升方面,Renaissance Learning(睿樂生)、MetaMetrics的Lexile Framework for Reading(藍思閲讀框架)和Reading A-Z等英語分級閲讀服務商與中國國際學校、英語培訓機構合作提供英語學習解決方案。

涉及到海外與中國的交匯點,另一個不得不提的便是國際教育。中國是公認的留學生出口大國,參加英語水平測評和留學考試對有留學打算的學生來説是必經步驟。ETS的託福、美國大學理事會的AP和SAT,國際文憑組織的IB課程考試、培生的PTE、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的KET、多鄰國的DET是目前較常見的英語水平和留學相關的考試。

此外,在軟硬件領域,國外大廠也通過其軟硬件產品進入中國教育領域,如微軟推出教育版Office和教育版的Surface電腦,惠普曾與騰訊推出教育智能本,英特爾也在為學校提供智慧教育解決方案。

進校是一大目標

與中國公司出海一樣,海外公司進中國同樣面臨文化和語言層面的差異和政策監管,也要與不斷成長的本土企業一同競爭。這些年來,為了更好地在中國進行本土化經營,海外教育企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進入方式。

澳大利亞貿易投資委員會(Austrade)於2017年發佈的《中國在線教育和教育科技機遇》報告提到,外國教育提供商在中國的運營方式有四種:建立外商獨資企業;與中國合作伙伴一同建立合資企業;與中國公司合作;以及直接從海外提供服務前文提到的公司大多屬於這四種類型。

第一和第二種包括外商獨資企業培生教育集團,以及英孚於2003在中國設立的名為上海英培商務諮詢有限公司的中外合資公司。

一些遊戲和少兒編程公司採用第三種方式,比如CodeCombat和Minecraft在中國區由網易代理,二者中文品牌名分別是《極客戰記》和《我的世界》,後者的教育版於2019年落地中國,其中國大陸版權歸屬京東所有;Roblox在中國大陸由騰訊代理,中文品牌名羅布樂思;樂高與網易和騰訊都達成過戰略合作關係。

芥末堆此前介紹過的Kahoot!旗下的語言學習應用Drops則屬於第四種,雖然已經推出了簡體中文版,但目前是直接從海外提供服務,同時會請國內代理公司在國內主要的應用商店發佈。

此外,為了以低成本快速拓展市場,也有企業選擇在中國設立外資代表處,比如多鄰國於2019年以這種方式落地中國。在近期的海外教育公司融資新聞中,這種方式也經常出現。

進入中國後,這些海外企業通常採用B2C、B2B和B2B2C這幾種常見的商業模式。在中國教育領域,To C是面向學習者和家長,To B則主要面向國際學校、國內教培公司、政府、學校。

令一些海外企業感到明顯差異的是B2B中與政府和公立校的合作。“美國是自下而上,中國是自上而下。”Code Combat創始人尼克·温特(Nick Winter)曾這樣告訴芥末堆,美國老師是產品入校的主要推動力。而在中國,一線教師只是產品的使用者和推薦者,校長才是最終的決策者。

儘管差異明顯且競爭激烈,但進校意味着能快速觸達大量學生和老師,獲得穩定收入,所以進校也是這些海外公司的一大目標,而且此前已有案例。例如:索尼為K12學校提供STEAM教學解決方案,STEM教育平台妙啓思從2020年開始與多家學校聯合開展“未來學校STEM實踐項目”

新的切入點在哪?

在“雙減”的監管下,面向學齡前兒童提供線上培訓和線下學科類培訓,以及提供學科類英語培訓的海外企業難免會受到影響。此外,由於國內教培機構受到影響,與其有合作的海外企業可能也會被波及。

雖然以往進入中國市場的調研報告無一例外都會提到對監管不確定性的擔憂,但此次“雙減”政策涉及範圍之廣和程度之深,使這一影響因素顯得尤為突出。外國投資公司撤退後,原本計劃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企業可能會選擇停下腳步,先觀望市場走向。一位海外教育從業者向芥末堆透露,“現在很多公司都覺得中國市場的形勢尚不明朗,不確定性太高。”

然而,即使如此,中國仍然是海外企業看好的重要市場。今年3月,挪威遊戲化互動教學工具Kahoot!在挪威奧斯陸證券交易所全面上市。當時,Kahoot!首席執行官艾勒特·漢諾(Eilert Hanoa)曾向芥末堆表示,“我們未來的計劃肯定包括進一步拓展亞太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

北美和歐洲是Kahoot!的前兩大市場,亞太市場位列第三。在這些市場中,由於產品本身的屬性,Kahoot!採用B2B和B2C相結合的模式,面向學校、老師、學生、家長、職員提供服務,應用於學校、企業和家庭場景。在美國K12領域,Kahoot!已有一定知名度。

在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中,Kahoot!提到已在亞太地區首先推出日語版,而且將於下半年推出阿拉伯語和簡體中文版。

近期在與美國在線教學平台Class Technologies和西班牙互動內容製作工具Genially的採訪中,二者也都向芥末堆表示未來有可能拓展中國市場。

Kahoot!、Class Technologies和Genially都是SaaS類型的產品,既面向教育用户,也面向企業用户。由於不提供具體教學內容,且旨在解決人們的普遍需求,這些平台通常能快速獲取不同國家的用户。

在教育SaaS領域,國內翼鷗教育旗下的在線互動教室產品ClassIn已服務多個國家的用户,印度的此類產品Teachmint頻獲融資後,也在加速佈局國際市場。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這類海外平台能否順利進入中國教育市場,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國內教培企業轉型的熱門領域,海外企業毫無疑問會遇到更多競爭對手。

#國際教育##上市##在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