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5月7日訊(記者董小迪)近日,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從此前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並公佈了《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標準”)。這意味着,今秋開學起,從炒菜做飯、簡單的家電維修,到體驗木工、紡織等生產過程,應用三維打印等新技術,中小學生的課堂將迎來大批豐富的新內容。
勞動課的獨立將為學生帶來哪些好處?與傳統勞動課相比,新標準下的勞動課有何特點?讓勞動課真正“落地”,我們還要做些什麼?對此,中國網記者專訪了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
2021年10月25日,重慶市沙坪壩區濱江小學,小學生們在製作宮保雞丁等菜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勞動教育有助於學生職業啓蒙
熊丙奇告訴記者,我國中小學之前就對學生進行過勞動教育,但勞動教育存在被邊緣化、弱化的問題。這次印發課程方案和標準,將勞動課獨立開課,是對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落實,體現了對勞動教育的重視,也使勞動教育的內容更豐富、更成體系。
根據新標準,勞動課程內容共設十個任務羣,包括清潔與衞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製作、工業生產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志願服務。不同學段有不同目標。
以烹飪為例,第一學段(1-2年級)要參與簡單的家庭烹飪勞動,如擇菜、洗菜等;第二學段(3-4年級)要學會做涼拌菜、拼盤,學會蒸、煮的方法;第三學段(5-6年級)要做2-3道家常菜,會設計一頓營養食譜;第四學段(7-9年級)要能設計一日三餐的食譜,獨立製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從一年級到九年級的一體化勞動課程設計和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學會自主生活的技能,形成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尊重普通勞動者的健康的勞動價值觀。此外,學生參加勞動教育的過程,也是進行職業啓蒙的過程。”熊丙奇説。
他認為,由於長期以來被禁錮在書本上,不去了解社會,不去體驗各種勞動,很多孩子上了高中後找不到對學科的興趣,高考時選校、選專業很迷茫。
“傳統的勞動教育更多的是讓學生做一些生產勞動。現在,勞動的概念範疇被拓寬了,納入了服務性勞動,結合了新技術的發展。參加這樣的勞動教育,學生可以拓寬視野,在勞動過程中探索、培養自己的興趣,獲得職業啓蒙。”熊丙奇分析。
2021年9月18日,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石門寨學區下平山小學學生展示收穫的油葵。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避免勞動課被邊緣化家、校、社會要這麼做
如何避免勞動課走上被邊緣化、弱化的老路,真正實現“落地”?對此,熊丙奇認為,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應該提供高質量的勞動課程教學,家長和社會應轉變對勞動教育的認識。
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按課程要求,加強勞動課專任師資建設和課程建設、場地設施建設,形成科學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地方政府要依法保障對學校勞動教育的投入,督促各校按國家課程規定開齊開足勞動課。如果存在勞動教育缺師資、缺場地設施,以及學校的勞動教育課時被擠佔的問題,要依法追究地方政府和學校的責任。
學校要結合辦學條件和當地的情況,豐富勞動教育資源與內容。相較於給學生布置種花、養魚的任務,學校可以開設相關實驗室,提供場地,在勞動課老師的指導下,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興趣,而不是把勞動教育變為家長的負擔。
“勞動教育還需要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家長包辦孩子除學習之外的一切,不讓孩子做家務,甚至把學習與勞動對立起來,把勞動作為對孩子的懲戒措施,是不少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式。”熊丙奇建議,家長要意識到培養孩子基本生活技能的重要性,這是真正的對孩子負責,家長“大包大攬”更多會導致孩子獨立性弱,且缺乏責任意識和感恩意識。
中國發布·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