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跳跳媽媽談教育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至今已經有44年的歷史了,在這幾十年的過程中,高考模式也在不斷改革,向着最完善最科學的模式變化着。
最開始是
大文大理
的分科模式,後來變成
選科學業水平測試
的模式,到現在最新的
3+1+2高考模式。
所謂3+1+2高考模式就是,語數外三大主科分值為150分,物理歷史任選其一100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任選其二共200分。
這種模式下共有1
2種選擇模式
,學生可以任意選擇,根據自己的優勢去選擇,本以為可選擇性多了,高中生的幸福感會更強,但事實卻恰好相反,新高考模式非常沒有得到學生們的大力支持,還率遭詬病。
“3+1+2新高考模式”引爭議的點
物理地位水漲船高,化學地位一落千丈
山東等省市在此之前就施行了高考改革,為
3+3高考模式
,語數外三大主科+三門選科,這種模式下物理這一高中最難科目受到冷落,不是真心喜歡物理的學生,幾乎是不會選擇,一些地區高中出現了
“棄物理”
的現象,這不符合
“科技興國”
的教育理念,因此改良版的3+1+2高考模式來了。
3+1+2高考模式下,物理成為必選之二,選擇的人數多了不少
地位水漲船高
,與之相反的就是化學這一科目了,化學是除物理外最難學的科目,在可選擇的情況下,學生們肯定不願意同時選兩大難科,因此選化學的學生非常少,一些化學老師也是發出哀嚎:
“這樣下去要失業了。”
文科越來越不受重視,前途一片渺茫
雖然新高考模式下,沒有明確的文理分科了,但是
選了物理就是偏向理科,選了歷史就是偏向文科
,而一些高校對於選科要求很高,只有選了物理才能報考,有1%可能學得懂理科的學生,都會義無反顧選物理成為所謂的理科生。
文科生被冷落程度再達新高度,在報考等方面都感覺到很迷茫,很焦慮。
賦分模式猶如排位賽,讓考生捉摸不透
3+1+2新高考模式中,
“1和2”卷面分數並非最終得到的分數
,採用的是賦分制模式,所謂
賦分制
就是根據排名的百分比去給出最終分數。
比如説卷面分數95分,在全校排名前10,那你的最終分數就是100分,這樣看來對於學霸來説是一件絕頂好事了,從前總分能考550分,現在都能達到600分了,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一些考生就被賦分模式搞得心神不明。
高考分數
619賦分後變成598
去年一學霸考生就在賦分模式下丟了“21分”,高考後對答案預測分數為
619分
,因為高考時把自己的答案寫在了橡皮上,所以幾乎是沒有無差的,但是最終成績出來後最卻只有
598分
,考生對這一分數不平衡,一度想去複查分數,但後來通過網上查和報道才知道是自己
賦分的3個科目拖了後腿。
雖然在分數上三個選科並不差,但是全省這3科成績普遍都很高,高分段人數很多,自己
的排名到了中下等的位置,在賦分的模式下,就丟了21分。
選科選不好,賦分模式下就沒有優勢,尤其是對一些本有信心考一本大學的學霸來説,
要想打好賦分這場排位賽,還需在選科上下功夫。
賦分猶如“排位賽”,怎樣才能成為王者呢?
3個選科跨度不要太大;
有的學生看到12種選科模式感覺很興奮,什麼都想學一下,選一個物理選一個政治,再選一個生物,覺得這樣比較學習起來容易,還有利於今後報考,
因此“物+生+政”成為了2021年考生選科的熱門組合。
筆者認為,
政治與物理和生物搭配並不是最佳選擇
,因為這3個科目跨度很大,融合性差, 學生很難從剛開始的物理思維一下子轉變到政治思維,今後學起來很難,將成為賦分模式下的犧牲品。
選優勢學科,把優勢發揮最大;
新高考模式下選科一定要選自己的優勢學科,然後把優勢發揮到最大處,那麼在賦分模式下不僅不會丟人,還會撿分,成為3+1+2高考模式的受益者,更容易獲得高分,考上重點大學。
總結:
賦分模式讓家長和學生難以接受,認為就是多此一舉,其實不然,賦分更具競爭意識,讓學生和家長不再只專注於自己,還要抬頭看看周邊的成績,關於他人成績的同時形成一個良性競爭環境,更利於教育的均衡發展。
今日話題:你對於3+1+2高考賦分模式怎麼看?是支持還是反對?歡迎留言交流分享。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