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的發展史得知一個道理:強大的祖國永遠是我們堅強的後盾
夫河渠,國家之大事也 浚沙泥之隘塞,匯西湖之水,都為一區……所以啓閉以時,使東南順軌以浮漕而利涉乎?昔之城河水不盈尺,今則三尺矣。昔之海甸無水田,今則水田日闢矣……湖既成,因賜名萬壽山昆明湖,景仰放勳之跡,兼寓習武之意……乾隆御製《萬壽山昆明湖記》
最近祖國正在慢慢恢復,各個地方各個行業都在有條不紊復甦,前兩天有看到一個信息頤和園開放後,人非常多,導致都限流了,畢竟特殊時期還是不宜人流聚集,這都是題外話了,既然我看到了這個話題,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頤和園的歷史吧,希望大家喜歡,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
頤和園
頤和園前身叫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説起頤和園就不得不提它跌宕起伏的歷史了始建於乾隆十五年,在咸豐十年被英法聯軍燒燬;28年後也就是光緒十四年重建,這時候才真正地改名為頤和園,作為那時候的度假勝地;好景不長到了光緒二十六年再次遭到破壞,和圓明園一樣遭到八國聯軍的洗劫;清朝滅亡後國民 時期再次遭到破壞。
乾隆
算了算頤和園也是夠慘的,建了毀,毀了建,來回折騰,所以我們現在能看到頤和園也是不容易。幸運的是在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算熬出頭了,也算是個被保護的大寶貝了,現在已經是5A級旅遊景區,也是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的皇家園林,也算是苦盡甘來。
不過其實想想,相比較圓明園,頤和園又是比較幸運的了,圓明園相信很多人都去過遺址,簡直慘不忍睹,而頤和園就相對比較完整。不過通過比較古代頤和園與圓明園的格局又不難發現,可以説是頤和園算是繼承了圓明園的建築風格並且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功能更加齊全,像大他坦就是新時期的代表建築。
以上也算是頤和園的發展史吧,雖然不算是發展,接下來我們得説説頤和園在乾隆盛世時期的發展歷程,那時候叫清漪園,清漪園與香山靜宜園、暢春園、玉泉山靜明園和圓明園是聞名於世的三山五園,這個園區可以説在當時的作用並不僅僅是度假觀光之用,相反是政治中心,在當時的作用毫不誇張的説比紫禁城有過之無不及。
作為三山五園之尾的清漪園其實本不該被建造的,因為在圓明園擴張建造完成後乾隆表示不會再繼續建造園林,但是僅僅經過五年便開始繼續建造第五園清漪園,是什麼讓乾隆堅持修建清漪園呢?
清漪園的作用由上可大致看出乾隆修建的意義,調節水庫,兼作演武以及皇太后祈福之用。且在三山五湖之中是屬於點睛之筆,可謂是一園建成,全盤皆活。
可是自己國家再怎麼寶貝也經不住侵略者的破壞啊,這麼好的地方就被那些人給燒了,東西搶就搶了,為何要燒呢?是不是以為燒燬了自己的罪孽就不會被後人所知道,呵,掩耳盜鈴之舉罷了。
光緒十二年,光緒皇帝命重修清漪園,正式命名頤和園,這個名字沿用至今,其實之前同治皇帝有提議修建圓明園的不過反對聲音太多也就不了了之,重修頤和園雖説也有反對,不過相對圓明園來説反對的聲音少了很多也就順利地進行了下去。
不過後來在閲讀文章的時候,有一篇文章引起小編的注意(稍後文章名字放在文尾感興趣的可以看看),説重修圓明園其實挪用了大量的海防經費而導致北洋海軍的停滯不前,削弱了本國的軍事實力,那時候處於甲午戰爭前期,但是卻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重修頤和園。可能沒有挪用,但是到了這種時候依舊貪圖享樂重修樂園,之後被列強的侵略簽訂各種條約,又在情理之中了。
這也正是印證了之後頤和園再次遭到洗劫,八國聯軍洗劫了焚燒了頤和園;那時候大興土木地修建園林,這種結果一點不奇怪,內憂外患期間修建園林而不去發展軍事力量,最終修得再好也是給別人做了嫁衣。
後記
那時候的頤和園就像一個孩子,可惜出生在了動盪的年代,出生在了內憂外患的時代。出生在了腐敗的晚清。“衣服”縫縫補補可是屢遭壞人破壞,可憐,可悲!
還好,到了現在,我們的國家足夠的強大,足夠的富裕,人民安居樂業,頤和園這個國家的掌上明珠再次有了温暖的大家庭,不用擔心受怕,不能擔心壞蛋,受到大家的喜愛。
國家的富強太重要了,只有有了強大的國家我們才能有強硬的後盾,無論何時我都慶幸自己出生在中國,回顧中國的歷史你會越來越愛我們國家,建國70餘年發展至此,還有什麼不知足的,當然,我相信以後會發展得越來越好。不需要崇洋媚外,不需要去任何國家留學,更不需要改國籍,我覺得中國國籍比任何國籍都珍貴,是我們國家每個人享有的獨一無二的權利,應該感恩。(針對最近的留學生事件有感而發)
我們和頤和園都一樣,曾經因為國家的弱小受到各種欺負:但是也憑藉現在國家的富強享受到了各種福利,頤和園用自己的外觀給人以精神的享受;我們則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為自己的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落後就要捱打,千古不變的道理,時刻保持一顆進取的心,時刻保持一顆愛國的心,加油自己,加油祖國!
全文參考文章
1【從頤和園大他坦説起——淺論圓明園和頤和園歷史功能的轉換】王其亨張龍張風梧2008年6月30日發表於《圓明園》學刊第八期——紀念圓明園建園300週年特刊
2【修建頤和園挪用“海防經費”史料解讀】陳先松2013年4.25發表於歷史研究
3【百度百科】
由個人整理寫作,如有錯誤歡迎指出,如有文章侵權。立即刪除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