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進入10月,秋天的氣息越來越濃,秋季中醫養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10月2日,“封”趣黃金週的第二天,我們邀請到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老年幹部科副主任伍文彬教授,以及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養生教研室副主任、成都營養學會常務理事胡鵬,來講一講秋季中醫養生中的注意事項。
早睡早起
一到秋天,很多人總是感覺睏乏,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老年幹部科副主任醫師伍文彬介紹,《黃帝內經》指出:“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秋季白晝漸短,陰氣漸生,宜“收氣”,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能夠適當緩解“秋乏”。
適當春捂秋凍
伍文彬介紹,在中秋時節,天氣已經逐漸涼爽,晝夜的温差已經有明顯的變化,而這個時候,不少人會覺得一早一晚有些涼快,於是趕緊增加衣服。實際上,在中秋時節,雖然氣温已經開始變化,但是並不穩定,依然要防備“秋老虎”來襲,所以,過早的增加衣服,一旦氣温回升,容易出汗,而秋風卻沒有春風那麼温柔,出汗吹風,容易着涼,從而出現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發燒等傷風感冒症狀。所以在這個時候,適當凍一凍,為入冬打好基礎,才是上策。秋凍也應適度,因人而異,不能過於寒冷,老人小孩更應注意保暖。
適當鍛鍊忌悲憂
秋天是提高肺部活力的季節。適當户外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肺活力,還可以消除秋天睏乏,有助於減肥,如户外徒步,傳統保健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慢跑等。
此外,中醫學理論中秋天對應肺臟,在五情中對應悲憂,憂則傷肺,同時肺氣虛,也易產生悲憂情緒。“秋日自我情志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舒暢,切記整日悲觀,滿懷傷感。遇到傷感之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
飲食需潤燥生津
秋季乾燥的氣候容易讓人“上火”,感到口乾舌燥,皮膚水份也易流失,伍文彬提醒,要特別注意水份的補充,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多喝米粥等等。《素問·髒氣法時論》載“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所以,秋季宜收不宜散,應少食辣椒、葱、蒜等辛辣食物,同時,多食酸味食物。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百合山藥粥,百合能夠清心、潤肺、寧神,山藥有健脾胃、益肺補腎的功效,也可以喝點豬肺湯,豬肺性平味鹹,功能行氣健脾、理氣化痰,或者吃陳皮健脾理氣。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養生教研室副主任、成都營養學會常務理事胡鵬,特別推薦川貝釀梨,不僅香甜可口,同時還具有養陰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非常適合秋季食用。尤其適合肺熱咳嗽、陰虛燥咳、肺癰等症的人羣。
川貝釀梨製作步驟
食材:雪梨10個 糯米150g 蜜桔50g 蜜冬瓜50g
藥材:松貝15g 百合20g
調料:冰糖
1、將雪梨洗淨去皮,在柄端2釐米處切下梨蓋,挖出梨核;從松貝中選4粒備用,其餘制粉與百合、糯米放蒸碗內入籠蒸熟;蜜餞切小顆粒,與糯米飯、冰糖拌勻。
2、將備好的各料裝入梨腔內,在上面各放1枚松貝,蓋上梨蓋,入籠蒸約20分鐘即成。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人民日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