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一直是不適合進行攻城戰的兵種。縱使在野戰中馳騁千里,也經常在敵人的城池前望牆興嘆。但在中國歷史上,卻有一次戰爭史上罕見的騎兵攻城案例。建立時號稱固若金湯的統萬城,被一支輕騎兵為主的軍隊,輕易攻陷。
洗牌的季節
北魏 胡夏 西秦是北方最大的三股勢力
公元5世紀初,中原陷入了五胡十六國的混亂局面。
在這一輪慘烈的洗牌中,居於北方的鮮卑人強勢崛起,建立了最初的北魏政權。北魏三代君主用了幾十年時間,陸續佔領了今天的河北、山西、山東和河南等地。在南部打敗了北伐的劉宋軍隊,在北部擊敗了南下的柔然部落。這讓他們成為北方最強大的割據勢力。
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燾在繼位後,有意消滅殘存在其周圍的西秦、胡夏、西涼等國家,完成統一北方的大業。但在具體的戰略目標上,卻猶豫不定。
北魏太武帝 拓跋燾
此時北魏在北方最大的對手,是盤踞在今天關中和內蒙古伊克昭盟一代的胡夏國。
胡夏的開國皇帝是匈奴人赫連勃勃,殘暴好戰卻也智勇雙全。他在位於河套地區的黑水河畔,修築了著名的統萬城,作為其統治的核心根據地。當地不僅是南匈奴數百年來內遷後的聚居地,也是向北聯通草原路線的一個戰略基地。胡夏就依靠關中與河套兩地,東拒北魏,西窺涼州。對於北魏來説,這就是一頭卧榻旁的猛虎,讓他們日夜不安。
但讓拓跋燾憂心的是,一旦北魏全軍進攻胡夏,北方的柔然必然趁機南下偷襲。
在北魏與劉宋戰爭中,類似的劇情就發生過一次,讓他們最終勝而無功。但如果先打柔然,那麼劉宋和胡夏又不免趁機來攻。
胡夏與劉宋 可謂是北魏的兩個心腹大患
舉棋不定之際,拓跋燾率領鮮卑騎兵主力,來到和夏與柔然接壤的陰山山麓田獵放牧,操演兵馬。此舉也是為了觀望形勢,尋找出兵的時機。
最終,讓僵持破局的那一顆棋子,是赫連勃勃的去世和夏國因為傳位爆發的內亂。
太武帝拓跋燾通過間諜偵知,自赫連勃勃死後,夏主赫連昌倉促繼位。因為之前的夏國諸王子互相攻殺,導致關中大亂,人心浮動。北魏大軍因此才下決心攻夏。
胡夏的一代雄主 赫連勃勃
超越時代的要塞
在陰山附近待機而動的北魏軍隊
北魏兵分三路攻入夏國領土。
司空奚斤率領45000兵力進攻蒲坂(今山西永濟)作為正面牽制。宋兵將軍周幾率領偏師10000人,作為奇兵進攻陝城(今陝西陝縣)。主力由拓跋燾率領,從北魏都城平城出發,渡過黃河直取胡夏的都城統萬城。
北魏在此時出兵,還看中了胡夏國內兵力空虛的弱點。
原來,胡夏這時候正在舉全國之兵和西面的西秦激烈交戰,國內一時之間難以調集攔截北魏軍的強大軍力。公元426年11日,拓跋燾率領北魏主力軍渡過黃河後,留下大軍在後,親自率領18000人的騎兵部隊,日夜兼程奔襲統萬城。他企圖以閃電戰,打夏軍一個措手不及,趁亂奪取城池。
拓跋燾之所以採取這樣冒險的策略,是因為他很清楚統萬城不是一座普通的城池。
據説夏主赫連勃勃來到這個地方的時,曾讚歎説: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於是下令在此修築都城。其實統萬城南俯關中,北接中國最好的馬場河套地區,向西進入河西走廊,向東窺視山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乃至即使赫連勃勃攻下長安後,依然選擇統萬城作為夏國的國都,並傾注大量人力和物力來建造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市。
留存至今的統萬城遺址
之所以説統萬城堅不可摧,是因為夏國為了修築該城,投入勞役10萬,並以胡人叱幹阿利維匠作為工程師。
此人在修造方面的水平極高,且為人苛刻到了殘酷的程度。
他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命造甲匠穿着自己造的甲冑,命造弓匠用自己造的弓射之。甲冑射破則斬造甲人,箭矢穿不透則斬造弓人。
統萬城也是在這種原則下指導修建的。
一段城牆造好後,即派武士以鐵錐鑿之,穿入一寸則殺築城工匠。當然將工匠屍體埋入城牆可能只是個傳説而已。但在這樣殘酷的刑罰監督下建起的統萬城,的確稱得上是銅牆鐵壁。
今天考古學家提取統萬城的城牆材質樣本,發現這是一種以大量石灰混合砂石組成的物質,類似於明代流行的築城材料三合土。
《晉書》裏説夏國工匠“蒸土為城”,可能正是生石灰遇水產生大量水蒸氣的場景。石灰經化學作用後變成碳酸鈣,碳酸鈣不但自身質地堅硬,還是砂石的粘合劑。同時石灰遇水膨脹,會將砂石更緊密的擠壓在一起。根據明清的記載,用三合土鑄造的城牆,刀砍出火星而城牆不傷。來叱幹阿利用鐵錐來測試城牆堅固程度,也是出於類似原因。又因為碳酸鈣築成了白色的城牆,當地又把統萬城叫做
“白城子”。
統萬城遺址的航拍照片
這種先進的築城材料在中原地區廣泛使用,差不多已經是統萬城建立後的1000年了。而位於歐亞大通道上的胡夏國,卻已經在公元5世紀就使用了此類築城技術。
即便是在後來的明清兩代,用三合土修築的城池也不忌憚早期火炮的攻擊,更不用説攻城器械相對原始的南北朝時代了。
不僅如此,根據現存的遺址考證,統萬城還是一座防禦工事比同時代中原城池更先進的城市。
城市本身不但分為廓城和內城二重,且內城分東西二城互為犄角。外城上築有馬面,可以將火力覆蓋到城下死角。考古發現還證實這些巨大的馬面和四方的樓台內部都是中空的,可以藏兵屯糧,在交戰時調動非常方便。這也是領先於當時中原築城技術的一個設計。
統萬城不僅城牆堅固 內部結構也易於防守
要想攻下這麼一座在當時的中原看起來是超時代的城池,進攻一方必須付出巨大的努力,還需要有足夠的時間。這一點正是北魏君臣都非常擔心的。
在出兵之前,北魏大臣長孫嵩就勸諫説:如果敵人死守統萬城,以逸待勞。我軍攻城不下,柔然趁虛前來攻打,我們怎麼辦?
拓跋燾也是基於這樣的擔心,寧可甩開主力,使用機動性最強的一部分騎兵,以圖達到攻擊的突然性。
他希望能在夏軍來不及防守的短暫時間,用騎兵突破城門,達到奪取統萬城的目的。這個計劃是極富有軍事冒險主義色彩的,但卻又非常符合此時北魏軍隊的特點。
北魏希望以騎兵突襲的方式 迅速攻克統萬城
第一次突襲
北魏時期的戰馬俑
説起北魏軍隊,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其數量龐大的具裝甲騎。一場大戰,動輒以萬計的數量出動人馬俱甲的重騎兵,是中國歷史上重騎兵運用的第一個高峯。
然而在早期的北魏軍隊中,重騎兵數量嚴重不足,充當軍隊作戰骨幹的是大量草原式遊牧輕騎兵。快速襲擊正是這些輕騎的拿手好戲。
事實也證明拓跋燾的這次大膽冒險,至少取得了部分成功。
當鮮卑輕騎兵突然出現在統萬城附近的郊野時,夏國上下顯然沒有任何準備。胡夏國皇帝赫連昌正在宴請羣臣,聽到魏軍殺到,君臣失色。皇帝立即率領禁衞軍出城迎敵,結果連陣勢都沒列好,就被魏軍騎兵擊敗。
鮮卑人的輕騎兵
按照既定計劃,拓跋燾命令騎兵緊緊追擊敗逃的敵軍,試圖跟着敗兵一起衝進城中奪取統萬城。
少數鮮卑騎兵就這樣跟着混亂的敗軍,衝入了統萬城的外城,並順利衝入了西內城,在西內城的西門放起火來。
就在千鈞一髮之際,統萬城發揮了超出中原城池的強大防禦力。
從各藏兵處和暗道衝出的伏兵重新奪回並關閉了西門。衝入內城的少數魏軍全部被殲滅,只有領隊的軍官冒死越過內城城牆,在混亂中逃出了城池。
在奪城行動失敗後,全屬輕騎的北魏軍就不可能再依靠正規攻城戰來奪取統萬城了。
拓跋燾心中卻已經有了再次攻略統萬城的計劃。他一面對左右説:統萬城不可得也,它年當與卿等取之。一面派出騎兵在城郊四處焚掠,殺獲平民數萬人,掠奪牛馬十餘萬頭,並拔城郊居民萬餘家遷移到魏國。清空統萬城郊野後,魏軍退兵返回了自己的首都平城。
第一次統萬城之戰,還造成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戰果。
魏軍兵臨京師城下,並在城郊四下殺戮的消息傳到了夏國各地守軍的耳中。蒲坂守軍認為統萬城已經淪陷,於是在魏將奚斤還沒到來就倉皇撤走,蒲坂軍的不戰而逃,也引發了夏國防線的大崩潰。駐守長安的赫連昌之弟赫連助興也棄城連夜奔逃。奚斤率軍攻入長安後,迅速分路出兵,佔領了整個關中之地。胡夏國的南方領土全部淪陷,只能聚兵於統萬城附近,準備迎擊北魏的再次進攻。
防禦統萬城的匈奴士兵
第二次突襲
北魏時期的軍事貴族
公元427年,魏夏戰爭進入第二年。夏國稍稍從潰敗中恢復,立即命平原公赫連定率軍對關中魏軍大舉反擊。
魏國方面,自去年閃電戰奪城未果後,決定周密準備,對統萬城進行第二次圍攻。
為此,拓跋燾下令在陰山砍伐樹木,建造攻城器械。又命令長安方面魏軍堅守戰線,最大限度的牽制夏國兵力。最後,他還派人在黃河上架橋,預備渡過重型攻城器械。
5月9日,魏軍開始渡過黃河,展開第二次統萬城攻堅戰。
這一次魏軍派出精騎3000作為先鋒,他們是早期魏軍中為數不多的具裝騎兵。緊隨其後的是作為野戰軍主力的30000輕騎兵和30000步兵。墊後的還有搬運攻城器械的30000名徵召炮灰。大軍在拔鄰山屯駐修整後,拓跋燾決定率領30000輕騎兵先行前進,展開第二次騎兵襲擊戰。
北魏軍隊中的具裝重騎兵與步兵弓箭手
鑑於第一次騎兵襲擊戰的徒勞無功,魏國羣臣都建議不如等待步兵和攻具到齊後舉行強攻。拓跋燾卻不以為然的説道:
用兵之道,攻城為下。如果全軍俱到而強攻,夏軍必然害怕閉門堅守。一時不能攻取,糧盡兵疲,進退無道,不是上策。不如騎兵先往。敵人看見我軍不是全軍來攻,必然有所怠慢。再用弱兵將守軍引誘出來,舉行決戰。我軍深入敵境二千餘里,退路已經被黃河切斷,正是兵法上所説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局面。雖然不能馬上攻陷統萬城,卻可以將城中守軍在野戰中消滅掉。
魏軍騎兵集團渡過黑水後,在6月抵達統萬城郊外。
此次魏軍實行了極好的隱蔽機動,將大部騎兵埋伏在城外的山谷中,僅派出人數不多的一支誘敵部隊,公開向統萬城中的夏軍挑戰。
南匈奴騎兵是胡夏國的核心軍事力量
此時,胡夏軍中有將領投降到魏軍一邊,報告了夏軍具體的防禦戰略。
夏主赫連昌率領禁衞軍死守統萬城,平原公赫連定則先打敗南線魏軍,奪取長安。再以得勝之師回救首都,內外夾擊殲滅統萬方向的魏軍。
拓跋燾要改變魏軍兵頓城下的不利局面,於是使用了間諜。
他派人假扮從魏軍中逃跑的士兵,對赫連昌散佈假消息。赫連昌被告知魏軍騎兵是在孤軍冒進,已經斷糧數天。輜重不到,士兵都只能以野菜果腹的假情報。結果,胡夏皇帝拋棄了既定的閉門守城戰略,派出步騎兵30000人出城迎戰魏軍。
胡夏方面的精鋭騎兵形象
兩軍交戰不久,魏軍誘敵部隊就全軍假裝敗退。
夏軍步騎兵大舉追擊,前後一共跑了5-6裏。這時魏軍突然回師展開反擊,將衝在前面的夏軍主力騎兵包圍後消滅。殘存的夏軍以步兵結陣,堅守不動。
早在和後秦交戰的時候,胡夏就收降了嶺北胡漢丁壯數萬人,大多都充當護衞統萬城的步兵。赫連勃勃命匠作大匠叱幹阿利為禁衞軍制造裝備,都極為精利。
胡夏的禁衞軍的武器盔甲也都堅固華麗。加上夏國統率軍隊的風格一樣以嚴刑峻法著稱,所以步兵戰鬥力相當可觀。在遭到鮮卑輕騎兵猛烈的衝擊時,他們不但沒有出現潰散的跡象,反而稍稍向前,用嚴整的陣型完全壓制了騎兵的衝鋒。
正在硬抗北魏具裝騎兵的胡夏步兵
此時在魏軍正面,突然颳起了風雨,逆風作戰讓他們的處境更加不利。拓跋燾當機立斷,展開草原騎兵慣用的迂迴戰術,命輕騎兵兩翼包抄敵後,將逆風作戰的不利局面化為有利的順風作戰。
但在兵力分散後,留在正面交戰的魏軍重騎兵就更加艱苦了。激戰中,拓跋燾的坐騎驚厥倒地,夏軍蜂擁前來想要殺死拓跋燾。多虧魏將拓跋齊捨身護主,拼死力戰。在他的掩護下,拓跋燾翻身上馬,反殺夏國尚書斛黎,敵軍才稍稍後退。
完成迂迴的鮮卑騎兵,又分左右兩路從夏軍身後殺出。夏軍步兵被四面圍攻,陣勢崩潰。魏軍殺死胡夏的河南公赫連滿和大將赫連蒙遜,斬殺敵軍萬餘人。
北魏騎兵最後以包抄戰術擊潰夏軍
鐵騎踏堅城
北魏騎兵在擊潰敵軍後立即展開攻城
夏主赫連昌隨着敗退的夏軍向統萬城方向退卻。
拓跋燾吸取了第一次統萬城之戰的教訓,命令輕騎兵隊對敗兵緊追不捨。在魏軍急速追擊下,赫連昌竟然來不及進入統萬城,被迫攜數百騎奔向西南的上邽郡躲避。拓跋燾更是展現出其軍事冒險家的本色,換成普通士兵的服飾,跟着第一批追擊部隊衝入了統萬城。
守城的夏兵雖然因失去指揮而一片混亂,還是想方設法在敵軍騎兵入城後關閉了城門。如果不是心腹將拓跋齊,用婦女的衣裙作為繩索讓拓跋燾爬上城牆,一代名將太武帝或許就喪命統萬城中了。
但魏軍已經大批入城,守衞城門附近的400夏兵潰散逃走,整個城市的防禦體系開始瓦解。北魏騎兵在來不及封閉的城區間,橫衝直撞。
6月3日,魏軍正式宣告佔領了統萬城。他們俘虜了夏國官員、后妃等萬餘人。號稱繳獲馬匹30餘萬,牛羊數千萬,珍寶不計其數。
胡夏雖然還能支撐 但已經不是北魏的對手
統萬城的失陷,使得夏國喪失了立國的基礎。在上邽方向的夏國殘餘,雖然組織了幾次有力的反擊,甚至還創造攻滅西秦的奇蹟,但絲毫無法挽救大局。
公元432年,同出鮮卑一系的吐谷渾部偷襲夏軍,俘虜最後一代夏國主赫連定。赫連定被交給魏國後處死,胡夏國宣告滅亡。
統萬城之戰是世界歷史上少有的騎兵攻城戰例。
攻擊方純粹依靠騎兵,尤其是缺乏防護的輕騎兵,攻克了有堅固防禦城市。但這也只是北魏初創時期,缺乏攻城經驗與足夠重騎兵的一種賭博行為。
北魏自孝文帝時代後,重騎兵逐漸成為了軍事力量的核心。這一影響一直到唐朝中後期,才因為各種非軍事因素而逐步衰退。這樣驚心動魄的騎兵襲城戰例,也就再未曾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