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歷如此重要,為什麼大部分人選擇考研而非高考復讀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光年meo屋”(ID:NuoBoMiao),36氪經授權發佈。
第一學歷相當重要,有經驗的公司都會透過花裏胡哨,琳琅滿目的獲獎履歷生平,一眼瞅中你的軟肋:第一學歷。
之前我高中老師説:
如果你研究生上了名校誰還問你本科是什麼學校,好比説你上了大學,誰還問你高中在哪上的。
年輕的我深信不疑,而父親是教育局局長的同桌告訴我,這老師見識短淺。
我卻不以為然,心想你再牛還能比老師牛。現在回想起來,家庭環境所造就的同學間的差距,早就出現了,只是我們當時不知道而已。
在高考考場中,大家在一根起跑線上出發,確實屏蔽了不少不確定因素,能直接考察出人的綜合基本素養。
但考研無法彌補第一學歷的缺陷,甚至有朋友對我説,“考研的都是社會上混不下去的人。”
到底是社會上混不下去?還是想在努力一把,讓自己不要混的更差?考研,真的沒有復讀對人生的影響大?
來來,有一批對象牙塔頗有心得的鏟屎官,對這個問題有着毒到的見解。
@姜某某高考二本考研升一本32歲HRBP
其實當時沒想到第一學歷重要。很多高考失利的同學,覺得只要有能力,學歷算什麼。高中沒有努力,那就大學努力。唯有努力是永遠不會被辜負的。
總覺得能力最重要,我就不信我的學歷會影響我的未來。
這就導致還在學生時代的幼小心靈很容易被毒雞湯矇蔽“比爾蓋茨哈弗退學依然世界首富”、“名人都是沒上過大學的!“。
然後更多人也趁着已經厭倦了學習,只想趕緊上大學解脱。
隨着時間流失,直到進入社會上才赫然發現,自己被忽悠了。什麼學歷沒關係,這都是説給那些大佬們聽的。而自己就算花100倍的努力,也幹不過985 211的應屆畢業生。沒有學歷加持,工資比相同工作年限的本科生差了整整一倍。
第一學歷的門檻,已經淘汰了太多曾經自命不凡的少年們。
他們終於認識到,能力是比學歷重要,但社會風氣就是如此,大廠永遠看學歷,在高學歷裏,努力不值一提。
很多人都是漸漸發現學歷的重要性,既然改變不了第一學歷,那就只能通過考研的方式,試圖洗白而繼續努力。
@老衲生氣的一筆專升本28歲新媒體運營
即便復讀也沒有絕對的把握考好。如果不是在重點高中,一般的學校能考上清華北大的也就幾個人,很多人的想法是能考上本科就可以了,加上學校師資力量,不是誰都能考上那時覺得遙不可及的學校的。
甚至根本就沒有那樣的認知,老師都會覺得你異想天開。
很多人其實對考試是有畏懼和緊張的,一屆高考已經把他們的意志消磨得差不多了。很有可能你在付出一年的努力之後,看着朋友都開始了大學生活,自己還在苦逼學習。
如果未來混的沒有他們好,又是新的打擊。這一點就已經能勸退很多人了,我就聽不少人説,夢到參加考試,在夢裏特別緊張,醒來還心有餘悸。對這些人來説,復讀是需要很大勇氣的,但梁靜茹只有一個,沒這麼多勇氣批量發放。
還有當時我不想給家裏太多負擔,自己出來工作後可以再深造,甚至有考上三本,因為學費放棄本科讀大專的,之後想想才發現自己多傻。
當然也有一些不喜歡讀書,混日子的,家裏有礦的等認知不到第一學歷重要的。
@王麗科高考二本考研升一本30歲程序員
究其本質,其實考研是比高考簡單的。比如,像我這種數學不好的,考研擇校的時候即便選專業最強的學校我也考上了。你要我高中復讀考個211,簡直比登天還難,為啥?
數學缺一腿,一下子給你拽個幾十分,差一分都差多少人啊,全國的人跟你一起搶好學校。如果有幸攤上高考大省,人多,全國卷,毫無優勢好不好。
高考濃縮了3年的知識,你要掌握起來比掌握考研的知識點要困難很多,所以考研的競爭力度也比高考小一點。而且考研的題目沒有難度不會有太大的起伏,這不像高考為了選拔人才,有時候題目會出的特別難。
考研,真的是隻要努力就能得到結果。
同時,考研自主選擇性大一些,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想考的學校,目標有了,信心就有了,剩下的就是找資料看書找學長,這些多因素綜合的事情。
@寶藏女子圖鑑985畢業29歲教育行業
其實第一學歷的問題,有很多人是做過研究的。在17年的一篇文章裏面[1]説,第一學歷是否畢業於 “211院校”對於起薪確實會產生顯著的影響。與第一學歷為普通院校的研究生相比,擁有“211院校”背景研究生的起薪約高11.8%。
換句話説,只要第一年年薪漲幅超過11.8%,就可以抹平這個第一學歷的差距了(在平均水平上)。看起來是不是沒那麼難?當然這個平均水平是作者研究得出的結論,對於個體的差異,當然可以表現得巨大了。
看起來是不是沒那麼難?當然這個平均水平是作者研究得出的結論,對於個體的差異,當然可以表現得巨大了。所以吧,第一學歷有時候也沒那麼重要。
[1]武瑋. 研究生第一學歷與起薪差異[J]. 教育與經濟, 2017(03):91-98.
@貓叔聊填報志願211畢業38歲教育行業
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沒選擇復讀,這並不意味着讀研上名校沒什麼用,也不意味着考研不如高考復讀。這僅僅意味着雙非本科想上研究生更難,以及沒上研究生的雙非本科出去找工作的機會會更少而已。
另外,現實角度來講,第一學歷確實有用,但絕對沒有如此重要。也不要妖魔化第一學歷而忽視能力的提升。
我身邊的學生,很多非985 211(二本、三本、甚至是一本學生)考上了碩士,總有人冷嘲熱諷,什麼考上也沒用,找工作都看第一學歷,研究生太好考了,沒什麼含金量。
三人成虎,謊言説多了就成了真理,於是很多人慌了,感覺本科考不上好學校一輩子就完了,怎麼努力也沒用了。
那個萬眾矚目的夏天,你本想着一朝成名天下知,你本有機會考上名校,可是你沒成功,這個心結才是你真正難以忘懷和重要的東西。
這事要用理性的心態去看待,而不是聽風就是雨,這些言論基本上沒有什麼獨立思考能力的人無腦跟風,以為掌握了什麼真理,其實只是為自己的不求進取尋求心理安慰。
但是必須雖調一點,這種情況是淘汰規則的最後一個辦法。就是當大家能力都很不錯,但又必須淘汰,這時候就只能從一些硬性條件出發。
所以就會出現要985 211學校,卻不要普通大學的這種隱形規定。但是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不要一開始就給自己泄氣。
面對這種負面影響,停止抱怨你,看看哪些部分自己可以提高,通過絕對的實力脱穎而出。
請相信,第一學歷不好的影向遠沒你想得那麼嚴重,通過很多努力進行彌補。實際上,很多企業對第一學歷有要求的案例很少,但第一學歷不好通過考研翻身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你踏乘風而去985畢業28歲程序員
許多人在思考事情的總是下意識和別人比較,不知不覺走向牛角尖,不知不覺偏離了問題本身。
比如一個非985 211的人在考慮深造的時候總會下意識想,我第一學歷不好,即便考上研究生也比不過那些985 211出身的研究生,到底還考不考?這就是典型的思維誤區。
因為你沒有意識到努力的意義並不是和別人比,而是讓自己進步,讓自己變得更好。和別人比永遠處於失敗之中,因為總有人比你強。
比如你是一個三本學生,只能找個月薪3000的工作,還得被挑來挑去,費勁巴拉才能找到一個,整天怕失業。但如果你去考研,上了985甚至是普通一本碩士,可以比較容易找倒月薪6000的工作,還可以挑來挑去。
當然有人説和別人比才會讓自己進步,沒毛病,可是如果心態這麼積極的話也不會有這麼多糾結了。
觀察你曾經的周圍,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那些學習最努力的,往往成績不是最好的,甚至屬於中下階層。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因為我們被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給騙了,他們不斷給我們灌輸努力的重要性:
做成一任何一件事,天賦只佔1%,努力佔99%,你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你努力不夠。
然而哪怕只差0.01%的天賦,奔跑的過程都天差地別。就像很多人説的,高的天賦給人以持續的學習快感,越努力越有希望,而差一丟丟天賦,就可能會讓你越努力越吃力,越努力越絕望。最後又失敗了,你回頭反問那些宣揚努力的人,他們又用學習方法不適當的藉口搪塞過去。
班裏那個最努力的人,可能正是因為天賦比別人低,努力的結果卻收效甚微,他沒有辦法,所以只能更加努力來緩解絕望的焦慮。從這方面來看,很多人之所以放棄復讀,是因為他看不到他這種學習模式的希望,卻又無從改變。
事實上,在做成一件事的過程中,天賦和努力的重要性,各佔50%,甚至天賦更多,這就是事實。我們需要認清事實。
然而認清事實不是終點,而是起點,不同的天賦層次,對應着不同的學習策率。只有通過認清事實並接受事實,我們才能更加心平氣和的去尋找更明智的解決策率,
考研也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不堪,考研最大的益處在於,他給予那些高考失意的學子們持續學習的意識。很多考入名校的天才選手最終都被自我腐化,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潛意識讓他們覺得上了名校就可以一勞永逸,從而荒廢四年時光。
作者簡介:最老的一屆90後,浙江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畢業,十年從事社會學科研經歷,業餘愛好研究貓咪社羣。我筆下的,正是你所關心的。喜歡的話記得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