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新悦
教育部近日公佈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新增1961個專業點、撤銷804個專業點,31種新專業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列入2022年相關高校本科招生計劃。據統計,山東此次共有45所高校新增120個本科專業。
無論是着眼山東還是放眼全國,此次新增專業有兩大特點:
首先,“人工智能”“智慧”“健康”“數字”“網絡”“數據”等成為關鍵詞。全國新增備案本科專業名單中,有95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專業,成為新增備案數量最多的專業,山東共有5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專業,分別是山東建築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德州學院、濱州學院、煙台南山學院。
其次,全國工學專業增長“一枝獨秀”。從專業大類來看,這31種新專業集中在工學、農學、文理等門類。其中,工學大類增加了14個專業,佔全部新專業的45%。實際上,近年來工學專業一直在增長。據統計,2013年至2018年工學類淨增專業數量超過排名2至4位的管理學、藝術學、文學三類專業的總和,佔新增專業總量的37.9%。
可以説,上述兩大“特點”,反映了當前社會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教育部表示,此次在本科專業設置調整工作中,支持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需要,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增設文理、理工、醫工等交叉融合的新專業。
這種調整意義何在?一方面,當前以計算機技術輔助實現各行各業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已成為行業發展趨勢,而精通計算機技術與行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在當下成為社會對人才的剛需。
另一方面,人社部發布的2021年三季度全國“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58個屬於“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最新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總量將接近6200萬人,人才需求缺口約3000萬人,缺口率達48%。
而對於山東來説,加強科技創新,加快數字變革,推動產業轉型,方方面面都離不開高質量人才的支撐。當前,戰略引領型人才缺乏等問題仍然存在。
正因如此,增設新增專業,引導走進高等學府的青年學生關注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將為全面推進實施國家發展戰略儲備人才與滿足學生個體發展需要相結合,顯得更加重要。
事實上,不只是走進高等學府的“本科人才”需要引導,職業院校培養的“技工”“普工”等,也需要更加優良的環境,引導他們步入生產一線的崗位。目前,一些年輕人不願走進工廠,認為“不體面”,企業招工難成為普遍現象。
山東提出,堅定不移強化科技創新,其中一點就是要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培育一批卓越工程師、齊魯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我們需要看到,增設本科專業只是人才培養鏈條中的一個環節。尋找工作時,薪酬待遇、工作環境、休息時間、體面程度等都是年輕人關注的因素。因此,這是一場社會總動員,要從多個層面提升製造業人才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大眾日報客户端記者 於新悦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