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劉志春:用心做好本真教育 讓孩子自由成長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經典

行知路上陶花開之並蒂蓮

花語故事:擁有花中君子之稱的“並蒂蓮”,是花中極品。從教40餘年的劉志春猶如這並蒂蓮花,成為江蘇省學語文名師和名校長。作為語文教師,他尊重學生,始終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作為校長,他尊重老師,始終將教師放在首要位置。“教育,少些藝術,多些科學。”為了實現讓學生們自由成長這個教育理想,他堅持用本真的心做本真教育。

△劉志春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錢璐 記者 戴明夷)1979年,適逢高考制度改革。高中畢業的劉志春報考了讀書期間可以包吃包住,未來可以轉户口、包分配工作的曉莊師範學校(南京曉莊學院的前身),成了曉莊首屆普師班的一員。回憶起在曉莊吉祥庵校區讀書的700多個日子,劉志春説:條件雖然非常艱苦,但學校提倡的艱苦樸素教育和老師們嚴謹的教學風格對他影響至深。畢業40年來,他從一名普通的小學鄉村教師出發,一路發展成為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南京市名教師、名校長。做個本真的教育人、保持樸素的本真教育觀從未改變。

曾經的艱苦樸素都成了寶貴財富

70年代末,曉莊師範的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劉志春印象裏,遇到大雨天時,學校因排水不暢而漫進宿舍:淹過牀肚子,臉盆、澡盆甚至球鞋還在宿舍裏四處飄蕩。劉志春所在的81屆普師班還有個特殊的地方是班上都是男生,每到飯點大家都會提前衝到食堂打飯。“因為班上沒有女生,也就不存在像別班女生將吃不完的飯菜留給男生吃的福利。我們又都處於長身體階段,食堂裏的飯菜定點定量。為了能找相對飽滿些的饅頭或者肉圓,我們班男生們總是到第一時間衝到食堂打飯。”

△上排左四為曉莊讀書期間的劉志春

曉莊師範讀書期間,劉志春對老校長陶行知先生的“做中學,學中做”思想高度贊同。

説到這,就不得不提及曉莊讀書時期獨特的勞動教育。“學校會專門空出一週時間讓我們參與勞動,有時候到周邊菜農家收割、學農,有時候幫助學校鋪跑道等。我們吉祥庵校區操場的跑道就是我和同學們用學校食堂的煤渣鋪成的。那時候,我們從早上幹到晚上7:00,有的挖煤、有的推小車、有的卸煤渣……一天下來,渾身很累但心情舒暢。”劉志春説,“勞動不僅是體力活,更是同學之間相互協作的過程。我當時是班上最小的,同學們讓我做相對輕鬆些的活,深厚的情誼不知不覺會在勞動中產生。”

生活條件艱苦是一方面,曉莊老師也崇尚艱苦樸素教育。“我的班主任、語文老師陳錫康如今年過八旬,我們只要同學聚會都會請他到場。同學們在一起印象最深的就是陳老師對我們嚴格的生活要求:他每天定時定點的到宿舍叫我們起牀。當他看到我們有的同學穿着鋥亮的皮鞋、搽着冒着油光的髮油時,陳老師總是提醒我們:不要忘本,不要過分追求物質。”在陳老師的教育下,劉志春和全班同學歷次年級成績排名都名列前茅。

在教師崗位上工作了40餘年的劉志春,仍舊感激曉莊讀書期間那段歲月。在他看來,艱苦樸素的教育觀至今都不過時。好的教育不是“拼爹”“拼錢”,更多則是需要為孩子們創造一個靜心讀書的好環境。

探索引導教育向本真境界接近

曉莊畢業後,劉志春回到家鄉、江寧縣上坊中心小學執教。10年後,他又先後輾轉於江寧百家湖小學和江寧實驗小學,把學校帶入江寧區一流名小學的行列。在此過程中,他成長為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江寧老百姓心目中的名校長。

△劉志春在六合鄉村學校借班上課,讓更多孩子感受本真教育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劉志春本真前行,為了實現“讓學生依戀語文”這個教育理想而不懈探索。為了讓學生依戀語文,他致力於讓自己成為學生依戀的語文老師,打造讓學生依戀的語文課堂。“1987年,北京語文界泰斗、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編袁微子先生來聽我的公開課及點評,讓我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水平轉化為學生水平?通過大量閲讀教育教學理論書籍,讓我意識到:應該把兒童放在主體地位。學習好比‘過河’:一邊岸是已知出發點,另一邊岸則是教師需要帶領兒童到達的彼岸,也是未知的世界。在此岸到彼岸的過程中,有的是學生牽着老師衣襟,在橋上穩當有序地前行;還可以在河中放上踏腳石,老師站在前面,吸引兒童沿着自己選定的路線前進,直到彼岸。”在教學實踐中,劉志春逐漸形成了自主開放的閲讀教學模式。“通過自己的引導,讓學生在儘可能大的閲讀空間內,自主感知閲讀材料,通過多種渠道獲得相關信息,養成閲讀習慣,提升閲讀能力。”面對閲讀教學形式多樣化,劉志春始終提醒自己:課堂教學研究永無止境,唯有沉下心來,摒棄浮躁,迴歸本真,不斷思考,不斷研究,才能不斷前行。

打造本真教育,讓孩子自由成長

劉志春目前擔任江寧實驗小學的校長。在劉志春的帶領下,學校發展至5000人的師生規模,併成為南京市小學人數之最。學校還是江蘇省一張靚麗的書香校園名片。作為省首批書香校園建設示範學校,劉志春校長帶領師生們打造並實踐“百年實小 悠悠書香”計劃。學校師生們在全國、省市學科競賽及音、體、藝等各項比賽中頻頻獲獎……

△劉志春校長所在的南京江寧實驗小學校園內景

偌大的校園如何才能管理得井然有序而且特色鮮明、辦學質量突出?劉校長以學校的閲讀文化名片介紹道:學校正在實行悠悠書童計劃,從閲讀教科書、課外書和社會書三個方面開展閲讀實踐活動。“除了我們常説的課外書閲讀外,為了提升各個學科的品質,我們還會想方設法地促進學生們之間交流,如別的同學在課上回答問題時,老師鼓勵其他孩子們能夠補充不完整的、糾正同學説錯的,説出自己獨到的觀點。悠悠教科書不僅是讀教科書本,更多的是培養學生傾聽別人發言的習慣。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交流,培養學生們形成良好的聽説讀寫思維能力。學校1-6年級,每個年級都有課外實踐活動。如一年級學生去東山之前,會了解東山的歷史典故、名人歌詠古詩詞、字畫、東山再起等詞的來源等……徒步爬山後,學生們回來後用畫筆或和家長述説的方式展示一天的收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江寧實小的孩子們在校6年將經歷12次社會實踐活動,相當於獲得了另外一個畢業證。劉校長説,校園文化不是貼在牆上的口號標語,也不是成人眼裏的教育意義,而是學生和老師自覺行為。這才是校園文化的核心。“通過老師們完成一個行為,埋下文化種子,做成習慣就是文化,做到極致就是品質。通過本真教育,引導孩子實現自由成長是所有教育的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