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心思有多難猜?嘉靖無心説了六個字,竟然只有一人知道何意
人對於權力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會想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因此,古時候很多皇帝想盡辦法延年益壽。比如秦始皇,從當皇帝開始,就想辦法蒐羅仙丹妙藥,指望着能夠延年益壽。
還派了人出海去尋找神仙,帶着大量的童男童女,最終卻永遠消失在海上,任憑秦始皇望眼欲穿,卻再也沒有他們的消息。有這種想法的皇帝太多了,明朝的嘉靖也是其中一位。
嘉靖皇帝並不是按照傳統的方式繼位的,他原本出身並不高貴,因此,一旦當上了皇帝,他就格外重視自己的威嚴。他不喜形於色,看似放任朝政不管,甚至幾十年不上朝,但是嘉靖一朝的經濟財務卻牢牢被他抓在手裏。明朝中後期,皇帝大多聽信或受制於太監。嘉靖雖然也重用宦官,但是他從來不讓宦官代替他批閲奏摺,嘉靖一朝的奏摺很少有遲滯批示的現象。
既然這麼説,那嘉靖幾十年不上朝,時間都用來幹什麼了呢?原來,嘉靖崇尚修道,他把皇宮裝扮得猶如道觀,自己也穿得像個道人,時間都用來修道了。雖然大臣們難得見他一次,但是那些民間方士倒是經常出入皇宮,與他探討修煉之法。
嘉靖一朝,出了一位大奸臣--嚴嵩。嚴嵩原本是個有志之士,可是,明朝中後期,官場的黑暗之氣深深影響了他,使得嚴嵩發現,本分為官根本得不到認可,反而是投皇帝所好更能得到大富大貴。於是,嚴嵩開始為嘉靖皇帝寫青詞。正是因為他寫的青詞受到嘉靖的讚賞,他才一躍成為宰相。後來,他的兒子嚴世藩也入朝為官,父子倆權傾朝野,結黨營私,幹盡了傷天害理的勾當。
至於嚴嵩是怎麼倒台的?説起來像個笑話。嘉靖皇帝向來相信方士的話。有一次,一位方士與嚴嵩的對頭約定好,要坑害嚴嵩。當時嘉靖交代嚴嵩去辦一件事,趁這個空檔,這位方士向嘉靖進言,説最近夜觀天象,大明朝受到了一些威脅。究其根本,是因為朝中出現了奸臣。嘉靖問,奸臣是誰?這位方士裝模作樣地掐指算了半天,説,奸臣馬上就要來了。果然,這時候嚴嵩來回話了。
嘉靖皇帝因此查抄了嚴嵩,昔日裏那些死對頭立馬站出來,列了一大堆嚴嵩的罪狀,最終嚴嵩被奪了官職,死在了大街上。
看了前後經過,只讓人覺得離奇,一代奸臣,弄權幾十年,怎麼會因為方士的幾句話就倒台了呢?其實,方士的話只是導火索,他的倒台有着必然性。那是因為,嘉靖皇帝早就關注到他,只是嘉靖原本就是一位愛斂財的皇帝,生活習慣極其奢侈,嚴嵩正好投其所好,滿足了他。可是發展到後來,嚴嵩的權勢已經不好控制,這時候,有了方士的一句話,嘉靖正好除了嚴嵩。
其實,當時的嚴嵩,也曾是嘉靖最信任的人,他之所以能夠爬到那麼高的位置,靠的是對嘉靖心思的琢磨,總是能將話説到皇帝的心坎裏,事情辦到恰到好處。我們都知道,嘉靖喜歡服食仙丹,認為仙丹可以幫助他延年益壽。
他還會把仙丹賞賜給臣下,讓他們當面服用。那些臣子們不信道,自然明白仙丹裏有大量的重金屬,吃下去搞不好就會中毒。可是,皇帝要求了,誰敢不吃呢?他們在服用的時候大都面露難色,這一點,精明的嘉靖都看在眼裏。可是嚴嵩不同,每次嘉靖賞賜他,他都是非常欣喜地狀態,千恩萬謝地吃下去。如此投其所好,嘉靖怎能不信任他?
不過,有時候,嘉靖的心思他也琢磨不透。這時候,另一位奸臣,也就是他的兒子-嚴世藩就站出來了。嚴世藩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他年紀輕輕就受到朝廷重用,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胡宗憲曾經是嚴嵩的學生,起初他深得嚴嵩重視。不過,對於嚴氏父子,胡宗憲的態度是比較曖昧的。既不得罪也不奉承,讓人看不到根本。有一次,胡宗憲想要做閩浙總督,這時候他就需要藉助自己的老師嚴嵩了。嚴嵩當然也希望他去,這樣他的勢力下沉,斂財也更加方便。於是,嚴嵩便去求嘉靖,希望任命胡宗憲為閩浙總督。嘉靖沉思了一會兒,説“憲似速,宜如何”。
這句話不是很好理解,嘉靖呢,惜字如金,不肯多説,嚴嵩自然也不敢再問。他想了想,是不是在説胡宗憲升遷太過迅速,最好讓他緩一緩呢?不過皇帝態度不明確,就是説還可以爭取一下。他回到家,把疑惑告訴兒子,哪知道嚴世藩立即勸老子不要再提這件事了。嚴世藩説,皇帝的意思,是重用楊宜,這裏的宜,説的就是他。嚴嵩恍然大悟。
很多人説,嚴嵩後來勢力發展到盤根錯節,處處都有他的黨羽,其實與他的兒子不無關係。嚴世藩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深諳官場之道,也是因此,他把自己的父親和自己都推上了一條不歸路。嚴嵩倒台後,嚴世藩很快被處決。只怪他們根本沒有看透嘉靖皇帝,還以為他真的是不問朝政,處處想着矇蔽他。為臣的不想着為國為民,卻貪心不足,儘想着為自己謀利,必然要得到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