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被俘回國,經歷坎坷,82歲謝絕照顧,只求一枚紀念章!
浴血三八線147: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蔣慶泉
作者:相忘於江湖
1953年4月17日,三八線中段,一座海拔281.2米的小山硝煙瀰漫。
志願軍23軍67師201團2營5連,16日夜對石峴洞北山發起突襲,在4連配合下9分鐘攻上山頭,殲滅美軍一個加強連。然後固守陣地,等美軍白天反撲時,67師炮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進攻的美軍步兵大量殺傷。但經過一天激戰,5連在美軍兇猛反撲下也傷亡大半。
和營長一起來到前沿指引炮兵的報話員留了下來,等待營長回去求援。
可是報話員這一等,一直等到第二天呼喚“向我開炮”失敗,整整等了57年!
一、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
2010年,一位82歲仍每天和老伴騎三輪車去集市賣鞋墊的老人,忽然在網絡走紅。
這位老人就是苦苦等待營長搬救兵的話務員,《英雄兒女》王成原型之一蔣慶泉。
蔣慶泉,1928年出生於遼寧錦州,少年時家境貧困沒讀過書,但養成了堅毅的性格和好學的習慣。1949年,21歲的蔣慶泉正是“鮮衣怒馬少年時”,和無數有志青年一樣參加瞭解放軍。1952年,在輪換部隊23軍做一些修建工作。1953年,分配到67師任報話員。
4月16日,201團2營5連奉命三打石峴洞北山,連裏的報話員臨時生病無法參戰,營長臨時帶上了蔣慶泉趕到前線,負責為5連召喚67師的炮兵,打擊反撲的美軍步兵。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召之即來,打則必勝。這就是志願軍的戰士。
只是蔣慶泉沒有想到,一個意外變故,影響了自己的一生。
二、裹屍馬革英雄事,縱死終令汗竹香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隨着時間推移,志願軍裝備和戰鬥力也在悄然提升。
1952年,志願軍貫徹“零敲牛皮糖”思想和“冷槍冷炮”戰術,依託坑道、大炮和手榴彈,積少成多佔據優勢。當進入1953年,志願軍主動出擊“抓一把就走”,進攻也開始發威。
1952年6月6日夜,美軍為搶奪緩衝地帶實施“回擊計劃”,美45師師長戴維L.魯弗勒少將奪取了11個目標陣地,豬排山(石峴洞北山)被編為10號,被美45師180團佔領。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志願軍39軍117師馬上組織部隊,輪流出擊。
6月9日夜,359團3營全殲美180團1個加強連220多人,傷亡107人。6月11日夜,349團1營殲守敵140餘人,傷亡41人。6月20日夜,349團2營殲敵500餘人,傷亡300人。
前面有車,後面有轍。9月18日,38軍朱月華337團如法炮製,殲美259人,傷亡74人。
進入1953年,23軍接過38軍防務,201團5連在3月兩次反擊得手。4月16日反擊,是23軍67師201團5連第三次奇襲。而美國電影《豬排山》之戰,就發生在1953年4月17日。
三、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志願軍6次反擊而不佔領“豬排山”,就是為打擊敵有生力量,同時輪換作戰部隊。
201團第三次石峴洞北山反擊戰,67師對手是美7師,師長特魯多少將。為了加強火力,劉春山給黃浩配備了42門火炮、5輛坦克。坦克炮很快就把美軍陣地掀翻,2營5連2排在連長朱金餘帶領下衝上主峯,朱金餘負傷犧牲。1排堅守兩天一夜,67師炮兵殺傷美軍900多人。
但我軍也傷亡238人,其中就有“王成”蔣慶泉。激戰過後,連長、排長、班長全部犧牲,一個加強連165人僅剩10幾個人。一直給炮兵當“眼睛”的蔣慶泉,和幾個傷員退守最後一個碉堡。
傷員們在四周替蔣慶泉擋子彈,掩護他給炮兵指引位置。
最後,蜂擁而來的美軍逼近碉堡,蔣慶泉對步話機高喊:向我的碉堡頂開炮!201團團部步話機員陸洪坤愣了一下,接着問:會不會對你造成影響?蔣慶泉急聲回答:別管了,快開炮!
多年以後,陸洪坤和蔣慶泉老友相見,兩個耄耋老人還和孩子一樣爭執不休。
蔣慶泉滿腹委屈:開炮犧牲就是英雄,受傷被俘就是狗熊,為什麼不向我開炮?!
可在陸洪坤記憶中,201團炮兵陣地的確開炮了,一定是你老蔣記憶裏搞糊塗了。
四、杖策只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
1953年4月18日,蔣慶泉和戰友沒能呼喚來志願的炮火,卻等來了美軍的催淚彈,接着碉堡被火箭筒炸開。一片刺眼的火光過後,兩個戰友頭被炸碎,自己肚子和眼睛受傷,失去知覺。
當蔣慶泉醒來後,已經躺在美軍卡車上,成了一個俘虜。
戰俘只有三個選擇:去日本,當間諜或者進戰俘營。蔣慶泉毫不猶豫,寧死不降,輾轉漢城、釜山、濟州島戰俘集中營。23軍《戰地報》記者洪爐根據蔣慶泉的事蹟,寫了《頑強的聲音》準備發表,部隊也要為他請功。可是,他的名字出現在戰俘名單上,稿子壓下了。洪爐以於樹昌為原型,另寫了《向我開炮》。
在受盡屈辱與折磨後,蔣慶泉終於和6000多名被俘戰士一起回到了祖國。
歸來後,蔣慶泉因為特殊身份,命運多舛。多虧志願軍67師政治部提供了他“向我開炮”的足夠證據。蔣慶泉回到老家大嶺村,當了一個農民,婚後生有2子3女,默默度過了57年。
五、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1964年電影《英雄兒女》上映,蔣慶泉看完後回家偷偷痛哭一場。
1981年,國家為志願軍被俘戰士落實政策。2008年,“向他開炮”的老戰友找到了他。
2010年,這位82歲的老兵謝絕了補償和特殊待遇,只要求給一枚抗美援朝紀念章。當年近百歲的裴周玉老將軍,由兩名戰士攙扶把紀念章別到他胸前,兩位老人相擁,號啕大哭。
蔣慶泉還2個心結還沒有解開,直到這年見到了當年201團的副團長黃浩。
蔣慶泉問:我讓你們向我的碉堡頂開炮,為什麼不開炮?
黃浩回答:炮彈打沒了。
蔣慶泉再問:營長説好的支援呢?
黃浩説:是我讓他們撤下來的。為了支援你們,我已經犧牲了6個連長。
蔣慶泉釋然了,他永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當年的副團長從沒忘記自己。
他想到《英雄兒女》王成背後,有江蘇泰興的楊根思,河北樂亭的趙先有,山東萊陽的於樹昌。他甚至想到當年紮了自己一刺刀的美國大兵,劫後餘生見面還是朋友,希望這個世界不需要再打仗。祖國需要打仗的時候,會有更多的“王成”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