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46歲新晉院士:我上研究生時,卸載了所有遊戲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經典

小年説:

近日,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公告出爐,46歲的武漢大學教授宋保亮當選。

這位年輕院士的科研生涯是怎樣的?本文是宋保亮教授在2019年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演講,希望能對你有所啓發。

推薦給你。

46歲新晉院士:

我上研究生時,卸載了所有遊戲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非常榮幸作為教師代表在這裏發言。首先要熱烈祝賀同學們來到武漢大學——這所有着126年厚重歷史和人文底藴的全國最美大學。相較於本科階段寬口徑厚基礎的學習,研究生階段才是你們科研生涯的正式開始,是你們探索自然和人類社會更多未知領域的起點。

看到你們朝氣蓬勃的笑臉,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研究生生涯,我的師長、我的同學,以及我帶過的學生們。

1997年,我從南京大學畢業後,進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讀研究生。入學後,發現作為一名研究生其實非常自由,沒有老師天天盯着你,有大量自主安排的時間,生活費也很充足,於是也開始和其他同學一樣熱衷打遊戲。

但是,我很快覺得這樣不行,太虛度光陰。為了把遊戲徹底戒掉,我把遊戲光盤扔掉了,把遊戲從電腦裏徹底刪除,還在自己的書桌上貼了個字條:“每天看一篇文獻”。我的導師看到後,非常高興,估計從那時候起他就對我的印象很好,並在此後的科研中給予了我非常多的幫助,我們現在依然有很密切的合作。

所以,我給大家的第一個建議就是:第一印象很重要,要想辦法給你的導師留下一個深刻的好印象。

我的研究生導師李伯良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他給我很多自由,也很大方,讓我可以探索許多課題和方向。這個階段的訓練教會了我如何來選擇新的科研方向,為我將來獨立做PI之後開拓新的課題特別有幫助。

由於我在這個階段堅持讀了很多文獻,所以我的思維和眼界就非常開闊。我的實驗訓練是在博士後階段完成的,和大多數人的科學訓練是反着的。

所以,給大家的第二個建議就是:研究生階段的科學訓練沒有固定的模式,可能也沒有完美的條件,但你一定要利用現有的有利條件儘可能發展自己。

在我研究生畢業前一年多,美國西南醫學中心的兩位大牛Mike Brown和Joe Goldstein第一次來中國,他們是1985年生物化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當時他們在復旦做學術報告,我穿過大半個上海去參加了這個學術會議,主動和他們交談,正是因為研究生階段的積累,使我有底氣敢於和他們交流。

此後,我獲得了他們給我到美國西南醫學中心做博後的offer,這是我的科學研究生涯中最重要的經歷。所以,我給大家的第三個建議是:不要錯過和大牛親密接觸的機會。

在Brown-Goldstein實驗室,我受到了最嚴格的科研訓練,他們科學研究的品位、實驗設計的嚴格、對高質量數據的追求等等對我影響特別深。這個階段養成我堅持一個方向、把一個通路做透的科研習慣。

3年博士後期間,我以第一作者發表了1篇MC,1篇CM,3篇JBC。但我的工資和去其他地方做博後的同學比較起來,一直是最低的。我很慶幸我沒有因為工資高低原因選擇其他的實驗室,否則我不可能學習到這麼多東西,不可能成長這麼快。所以,我的第四個建議是不要讓金錢左右你的選擇,犧牲了長遠的事業發展。

2014年,我從中科院來到武漢大學,這裏的師生在各種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孜孜以求追求科學真理、勇攀科學高峯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朱英國院士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這位農田院士年近古稀還堅持在農田、在實驗室潛心研究,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糧食安全事業。

幾年來,生科院從海內外引進了院士、傑青等各類高層次人才24人次,新增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免疫學、微生物學三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在Science、Cell頂尖雜誌上論文發表獲得重大突破,年均高水平論文20篇以上。

朱玉賢院士曾自信的和我説:如今在我們實驗室培養出的研究生,已經毫不遜色在美國培養的研究生!

在我帶的研究生中,有2個我認為他們是非常優秀的。一個特別喜歡問問題,他一直在思考課題,他經常會來給我説“宋老師,我又有一個想法”,他寒假回家回來會給我一頁紙寫滿他的想法。

另一個特別勤奮,特別能做實驗,通常大多數同學會從我佈置的實驗中挑1-2個簡單的做,而她是把我建議的實驗全部都做,我們每週的組會,她的結果總是其他人的幾倍。最後這兩個人都發表了高水平的科研論文。

給大家的第五個建議是,勤於動腦、勤於動手,找一個你身邊的優秀的人,以他作為你的榜樣,每一個細節你都要做到和他一樣好,甚至更好。

在這裏,我想分享下認識過的大師——北大程和平院士。他的背景是物理和電子,他把背景知識優勢在生物學領域應用到極致。他在研究生階段最早接觸到雙光子顯微鏡,一直設想要把這個顯微鏡小型化。2018年,他們成功做出了2.2克的雙光子顯微鏡,可以裝在動物的頭上記錄腦內的神經活動。

在此,給大家的第六個建議是,做科研腦子裏要裝着一兩個非常前沿甚至是異想天開的科學問題,等將來條件成熟或者你哪天靈光一閃,你就有可能找到突破點來攻克這個難關。

當今時代,是近幾百年以來我們中華民族的科技水平最接近世界最高水平的時候,我們在科技方面的進步和前進速度是舉世公認的,我們國家對人才和科技的重視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同學們,樹立理想是很容易的,但為理想而奮鬥是艱難的,這裏,我借用舒紅兵院士的話,“真正將科研視作自己的事業和生命,可能會累,但不會覺得苦”!科學研究是不斷挑戰你的智力和毅力極限的過程,希望你們都能夠承擔起這個光榮的歷史使命,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來源:中國青年報

流程編輯:TF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