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4月29日,五一勞動節前夕,合肥市瑤海區和平小學花衝分校舉行勞動技能大賽。
紅星新聞記者 潘俊文 實習記者 周煒皓
編輯 張尋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併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
自2022年9月秋季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根據《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勞動課程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共分為十個任務羣,針對不同學段制定學習項目。
該課程標準公佈後,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第一,網友們對該政策持支持態度,但也有網友擔心,勞動教育會成為新的“家長作業”。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教育學家熊丙奇認為,這類擔心是對勞動教育的誤讀——在基礎教育階段,勞動教育是“五育並舉”不可或缺的一環,勞動教育的課程設置充分考慮了各學段的學習能力,目的不是簡單的培養技能,而是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管理能力、自我規劃能力。
他同時指出,現階段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還需要在師資力量、教學設施、考評體系等方面着力,需要地方政府、學校和社會力量共同發力,更好地打通資源渠道,建立健全勞動教育體系,讓學生們真正喜歡這門課程,並從這門課程中獲益。
培養孩子熱愛、尊重勞動,“提前分流”是誤讀
紅星新聞:中小學勞動教育是“提前分流”嗎?
熊丙奇:這實際上是個很不正確的解讀。
根據新職業教育法,已經強調職業教育是作為類型教育,普職分流已經變成普職融合發展,而不是很多家長所理解的普職分流,甚至普職分層。
如果我們去理解這些輿論的話,可以看出這之後的一些現實問題:整個社會存在崇尚學歷,淡化、漠視技能,為什麼學生不願意成為技能型人才?為什麼很多高校本應該進行職業教育,又都不安於職業教育定位?
原因其實就是我們從小對孩子的教育,走了一條錯誤,或者説扭曲的道路,跟孩子灌輸的是遠離勞動的價值觀念。比如説告訴孩子,“你如果好不好好讀書,以後就是服務員、出租車司機或者是快遞小哥。”
如果按照這樣的教育觀念,整個社會的教育結構都會發生問題,整個基礎教育階段會產生嚴重的焦慮和內卷。實際上,按照整個社會的需求,我們必須有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資料圖。4月25日,四川眉山市彭山區組織彭山一中部分學生在觀音街道龍門橋社區的一片油菜地裏開展勞動教育實踐課。
按照100個孩子來算,家長都跟孩子灌輸今後要高學歷,要去讀大學,要去成為學術型人才,但是最終這100個孩子中能夠成為學術型人才,能夠進入所謂名校的學生,再怎麼也不會超過10%。剩下的90%,從事從小被教育“低人一等”的技能型職業,他願意去做嗎?
所以説“提前分流”這種解讀的背後,恰恰反映出今天的教育問題。退一步説,就是取消中職分流,高等教育能夠取消分流嗎,進入社會能夠讓孩子們都去做同樣的工作嗎?
回過頭來説,勞動教育不是為分流做準備,而是為所有孩子的都能有出彩的機會,來做出的根本性的調整。每一個孩子,不管今後從事什麼樣的工作職業,都是有出息的,都有獲得個人價值實現的機會,這才是我們應該有的教育觀念。面向所有孩子,而不是盯着少數的孩子來培養,也就是教育的迴歸。
在基礎教育階段,它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全面發展,強調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孩子未來不管是哪一類人才,都可以有這個基礎。
紅星新聞:勞動教育課程的制定標準和依據是什麼?
熊丙奇:勞動教育的課程方案和標準制定,是希望孩子通過體驗勞動來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對孩子今後的發展,以及孩子家長都是一件好事情。
如果孩子沒有生活技能,沒有獨立性和責任心,怎麼在未來做到獨立生活?這一點,許多孩子進入大學、進入社會之後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就是前車之鑑。對父母來説,在平時重視孩子的勞動習慣養成、生活技能培養,是最輕鬆的。
沒有獨立性、自主性、自制力的孩子,是不可能學習好的。很多孩子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考察的核心能力就是自主學習能力,自主管理能力,還有自我規劃能力。如果學生沒有勞動體驗,就不會有獨立性的培養和責任心的培養,而獨立性和責任心恰恰是更好發展的基礎。
↑專家指出按照整個社會的需求,必須有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圖為2021年6月2日,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職業中學開展車工技能比賽。
現在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課程方案和標準,就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系統性培養,強調“九年一貫”,在不同的學段結合教學目標,還有孩子的認知能力,來設置適合的課程教學內容。整個勞動教育,無非是實現三個目標:
第一,讓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這種基本的生活技能在日常勞動中進行體現,包括家庭的日常勞動、學校的日常勞動。這是從小就可以做的,整理書包、自己洗衣服,包括體驗一些簡單的生產勞動,種菜、養魚,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就是要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這個實際上是在所有教育中都會一以貫之的,包括勞動教育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聯,包括語文、數學、思想道德,可能都會提到怎麼樣珍惜勞動、珍惜勞動成果,這是第二個。
第三個層面,實際上勞動教育跟職業啓蒙是接軌的,我們從小就讓孩子去體驗不同的勞動社會生活,拓寬孩子的視野,形成他們自身的職業興趣和專業興趣。所以可以看到,隨着學段年齡的上漲,學生就會從以前的日常勞動,到接觸生產勞動,以及一些先進的勞動技術。
需要強調的是,這只是職業啓蒙,而不是説要讓孩子們去受職業教育,這是兩個概念。
資源配套,勞動教育才能讓學生開眼界
紅星新聞:怎麼解決勞動教育的設施、師資問題?
熊丙奇:真正的勞動教育,是讓學生能夠見識各種領域的先進勞動技術,感受先進勞動生產力的教育。我們現在最擔心的是,勞動教育的師資建設、課程建設跟不上需求。
勞動教育要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就需要配套的師資建設、課程建設,還有對它的課程質量評估。學校需要建立勞動教育實驗室、勞動教育基地,還需要社會的勞動教育基地,組織專業的老師來進行授課,這樣的勞動教育一定會讓學生大開眼界。
但現在可能出現兩種情況,比如在學校內搞一些基礎勞動,佈置勞動作業叫父母完成。舉個簡單例子,我要讓學生體驗孵小雞,不可能讓家長去買孵蛋器,自己在家裏養雞,而應該是學校有孵雞蛋的實驗室,讓孩子瞭解孵蛋雞蛋的過程,用上儀器觀察雞蛋的變化。
你想想,如果有了這些設施,孩子對科技的理解,對生產養殖的理解,對現代農業的理解,將是多大程度的改變?這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這也是困難的地方,要有多少投入,建立多少先進的設備,開發多少場地,還要有專業的老師來指導。
至於師資,現在也很不夠。有的學校有的地方有條件,可能有專職的教師,但總體上看,專職的教師非常少。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有兩個方案。第一個是對學校的老師進行勞動教育培訓,讓他知道怎麼樣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科老師參與到勞動教育中來。第二個就是去社會聘請專業人員做兼職老師,比如工廠企業、現代農場、大學,都可以把相關人才聘請過來做兼職老師,這就需要整合這些資源,給我們的學生提供相應的課程。
↑資料圖。2021年10月12日,江西新餘市渝水區仙來學校學生正在本班責任地進行勞動課實踐教學。
各地的中小學校,也可以打造各自的特色,比如請專業人士開設工作室,帶動學生做勞動教育,也可以把非遺工作室請到學校裏面來,讓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同時培養手工能力。這個就要結合當地的情況、學校的辦學條件,來吸引社會的力量,豐富課程體系,真正引起學生的興趣。有的學生做傳統剪紙,有的學生做手工課,還有的學生做維修、做木工,多有意思?
要做的東西太多了,如果真的要把勞動教育變成學生喜歡,又能引導家長和學生全面轉變勞動教育觀念的課程,在師資建設、課程建設上還要做大量的文章和工作。
當然,勞動教育肯定也要發揮社會資源,共享資源。可以委託第三方機構,購買第三方服務,讓校外的機構到學校裏開設勞動教育場地,派人指導學生開展相關課程。也可以和職中、高校、企業等進行合作,利用現有的設施、師資力量,引進社會資源。
實際上就是要打通渠道,整合資源,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資源來真正加強對勞動教育的建設。
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參與最重要
紅星新聞:考評結果會納入升學嗎?
熊丙奇:要推進勞動教育的改革,我們的評價就不能用考試評價,考試評價會異化——通過考試就結束了。
真正的勞動教育、體育教育、美育教育,要是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參加這個課的過程、表現,這才是最重要的。同時,還應該關注每個孩子自身獲得的成長,比如通過勞動自身的變化,對勞動的態度,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這個實際上是我們在評價中最為關注的。
國家已經在強調,要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這個就是我們在推進五育並舉,尤其關注美育、體育、勞育的時候要注意的。比如現在大家很關注,把體育和美育納入中考,是不是能解決對體育和美育重視不足的問題,如果只是重視考試,很容易又會變成應試體育和應試美育。
對學校來説,要開啓、開足、開好這些課,更應該看學生上每節課的表現,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這才是真正的評價方式。勞動最後是要學生去體驗,培養習慣和興趣,評價每個學生的勞動成績,不是以考試來,也不是為了考出高低來,還是要以學生參加勞動的過程進行評價,應該是個過程性的綜合素質評價,納入學生成長檔案和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我們現在應該注意的是,不要總想把所有東西都納入中考、高考來解決問題,那又是一種應試思路。另外,我們對學校的辦學評價,應該聚焦於學校是不是按照國家規定的課程要求開啓、開足、開好所有課程,讓學生獲得充分的教育,而不是隻關注教學的結果。
在開展勞動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採取新的評價體系,引導大家關注整個勞動教育的開設和具體質量,學生自身的興趣和習慣的培養。
紅星新聞:地方政府該怎麼管理學校的勞育教育?
熊丙奇:我們的地方政府、學校,必須高度重視義務教育的課程開設和課程質量,這是最核心的。我們也強調了依法治教,學校必須要強調開啓、開足所有的課程,圍繞着開啓、開足課程有兩個方面必須要做:
第一,政府部門怎麼保障學校開啓、開足課程。這需要有師資的配備、資源投入和保障。我們之前講體育、美育開不起,可能因為有些地方體育、美育老師都沒有,場地也沒有。如果勞動教育缺乏相應的資源,可能會變成形式主義。所以説落實義務教育的課程方案和標準,要對地方政府提出更具體的要求。
第二,政府部門要有合理的評價體系來評價學校辦學,督促所有學校按照國家規定開啓、開足、開好義務教育課程,比如勞動教育的課時數要保障,課程質量要保障,如果學校擠佔勞動課的課時,就追究學校的責任。
強化這方面的督促力量,勞動教育才能是不僅方案寫得好,而且能真正落地,避免紙上談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