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喝酒的方式,有的是自己在家一人品酒,有的是好友相聚三五人外出拼酒,有的是團體聚會多人一起飲酒。而在古代,這喝酒也是分一人品酒,三五人暢飲,數十人飲酒。
但是,有一點現代人和古代人不一樣,那就是在遊戲助興上面,現在的人喝酒的時候會有划拳遊戲,還有一些諸如數“七”以及真心話大冒險之類的遊戲。而唐朝人玩的就不一樣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唐朝人到底玩的是什麼。
首先,一提起古代人,我的腦海裏就飛過了“行酒令”這三個字。
所以,這第一個要説的就説唐朝的行酒令。
唐朝的酒令有雅有俗,前者自然是文人雅士喜歡玩的,而後者自然就是平民百姓們喜歡玩的。
文人雅士玩行酒令的時候,都喜歡對詩、對對聯或者猜字謎這些能體現智商的遊戲,而對於一般的平民百姓就比較喜歡一些簡單,不用太傷腦子,也不需要做任何準備的行令方式。
在唐朝的時候,這種酒令大概有二十多種,就比如手勢令、拆字令、拋打令、急口令、四字令等等。
在唐朝的時候有三種類型的酒令比較流行,其中有一個就是上面比如之中的拋打令,還有兩個則是律令和骰盤令。
這樣一看感覺這三種類型的酒令好像都沒有見過,也不知道是什麼,不過待會兒接着往下看這些行酒令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看着看着你就會覺得十分的有即視感。
那就先説一下骰盤令。
這種行酒令其實是從當時的雙陸之類的博戲遊戲中發展過來的,而這個遊戲的玩法説簡單一點,其實就是擲骰子,然後按照骰子的點數決定誰喝酒、喝多少。
如果是在平民百姓之間玩這種遊戲,考驗的其實是嗓門和力量,畢竟想要把氣氛帶起來還得要靠嗓子吼出來,這樣氣氛才會被炒熱,而想要擲出自己想要的點數,那還得靠一把力氣,再加點技術。
當然還有一些不想動腦子的文士們,也可以選擇玩這種遊戲,但是他們並不會簡單的直接按照骰子的點數來喝酒,他們可能會給骰子按上別的有含義的説法,然後再玩。
比如三個骰子一起扔,如果扔出三個四點,這就是所謂的“堂印”。
唐朝時候的骰子和我們現在玩的也差不多,一點和四點也是紅色。所以三個四點都朝上的時候,看起來一片紅,就像是政事堂用的印一樣,所以就叫做“堂印”,而這個時候擲骰子的人可以請在座的酒友一起共飲。
這下看出來平民百姓和文人雅士玩的有什麼不同了麼?平民百姓玩這個可能就直接叫擲骰子了,而文人雅士或許就會叫骰盤令。
不過在現代,喝酒的時候會玩骰子的幾乎沒見過了,但也不能説沒有,畢竟我就看見過有人用聊天軟件上的骰子在玩。
那麼,接下來再説説律令。
這種行酒令一般是針對於文人雅士之類的人才會玩的,因為這個還是有一點難度的。
當然,有一些比較斯文的婦女也會玩這種遊戲,畢竟它只需要動動嘴,也不用動手動腳的,不僅能體現自己的風雅,還能體現一下自己的智商。這種遊戲大致上就是某一個人先“發令”,然後確定行酒令的規則。
簡單一點的,比如拆字令,“李字為十八子”這樣子的,但難一點的比方説規定要結合酒宴的場面,結尾還必須是什麼什麼的,這才叫麻煩啊。
在1982年的時候,江蘇那邊出土了大批唐代金銀器,其中有一個龜形酒籌筒,之前在《國寶會説話》這個節目中我還曾見到過這隻“龜”。
然後我又查了一下,這“龜”現在名字叫“銀鎏金論語玉燭龜形酒籌”,它的裏面有着50根酒令銀籌。每一個銀籌的上端都寫着《論語》的句子,下端都寫着飲酒規定。
比如其中有一個銀籌上面就寫着“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自飲十分”這前面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就是《論語》的語句,而後面“自飲十分”則是説要自飲一杯。
除此之外還有“乘肥馬,衣輕裘,衣服鮮好,處十分”就是説誰穿的最好看誰喝一杯,這樣看,有的時候在宴會上太突出也不好,這飲酒肯定是一逮一個準了。
不得不説“行酒令”這種遊戲還是十分有意思的,就和現在的大冒險有點像,不過唐朝時候的行酒令比之現代的大冒險更具文雅,從作詩這一個角度來説,難度也有點大。
最後就是拋打令了。
之前骰盤令要用骰子,律令要用酒籌,而拋打令則是要用香球或者杯盞,也有可能是花或者其他宴會上的東西。
知道擊鼓傳花嗎,它其實就是拋打令的一種。在行這個酒令的時候,大家得圍成一圈,然後互相傳遞杯盞或是其他,不過一般還是用花球比較方便,畢竟杯盞易碎。
當樂曲開始的時候,花球就會在客人之間被打來打去,最後樂曲終了的時候,花球落到誰手裏,誰就要按照規則作詩、唱歌跳舞或者罰酒。
這就和現代的擊鼓傳花沒什麼兩樣了,不過我們玩的時候,不會被懲罰作詩,最多是背詩,當然我想也很少有人會想出罰背詩這種懲罰吧。
其次,在説了上述的行酒令,你以為唐朝人喝酒助興只有這個嗎?不,還有一個,那就是樂曲、歌舞助興。
不説地方府衙、達官貴人家會養樂伎,以供宴會尋歡作樂。唐朝皇帝唐玄宗曾經就賜予哥舒翰“音聲小兒十人”,還賜過安祿山“音聲人兩部”,專門給人家送樂伎、歌伎。
而唐朝比較有名的詩人白居易,我相信這個人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他的生活雖然比較樸素,但其實他的家裏也養了舞伎。
在《白居易集箋校·諭妓》中就説道“燭淚夜粘桃葉袖,酒痕春污石榴裙。莫辭辛苦供歡宴,老後思量悔煞君”。
從這就能看出來,其實唐朝人養樂伎、舞伎就是為了供宴會作樂。
甚至在《唐六典》“太樂署”中還有記載,當時有規定“凡大燕(通“宴”)會,則設十部之伎於庭”。
其實唐朝這個歌舞助興的形式和現代大型宴會中的歌舞表演是有點相似的,這讓我忽然想起了前段時間的網絡上《麗人行》的那場表演,看起來滿滿的都是古代的韻味美。
最後,唐朝人飲酒除了玩行酒令,除了歌舞助興,有的時候興趣來了他們自己還會去唱歌跳舞。
在《舊唐書·文苑·王瀚》中就有説道王瀚常日以蒲酒為事,並曾在酒宴上自唱自舞,神氣豪邁,恣酒不羈,這王瀚就是喝到酣暢,自彈自唱的一個例子。
除此之外,《舊唐書·李忠傳》中還説道唐太宗也曾“酒酣起舞”,還“以屬羣臣”,於是羣臣就一起跳起來,這場面想想就很有既視感。
不過,確實這一點和現代人比較像了,在現代人喝酒的時候有些人喝酣了,確實會自唱自跳,而且我相信很多人在公司開酒會的時候,就可能會看到這樣場景。
綜上來看,對於唐朝人來説,除了遊戲,歌舞和喝酒也有點搭啊。
《蔡寬夫詩話》中就有説道“唐人飲酒必為令,以佐歡樂”,從這裏就能看出唐朝人行酒令一事是非常常見的。除此之外,唐朝人飲酒還有歌舞相伴以助興。有的時候飲酒飲到正酣時,還會自彈自唱。
上面這幾種唐人飲酒時候的娛樂方式,除了需要一些智商去作詩的行酒令,現代人可能不會玩,但其他兩點,在某種程度上唐朝人和現代人是相通的。比如現代人喝高了,然後自己跳起舞來的人也不是沒有。
酒,能夠用來助興,能夠讓人擺脱一時的煩惱,還能夠拉近人和人之間的距離。而喝酒,是一件可以風雅,也可以豪邁的事情。
在所有朝代裏面,我最喜歡的就是唐朝人飲酒,因為他們的酒中沉澱着盛世大唐的繁華,使人喝下便是熏熏然,在沾染了大唐的繁華之後表現出更為曠達、率真的性子,這些也體現在了那些詩人醉酒後的詩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