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24日早晨7時,在濟南戰役就要結束的時候,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兼代政委、濟南戰役總指揮粟裕用4個A絕密等級,將建議舉行淮海戰役的電報發給毛主席。
粟裕囑咐秘書,毛主席的回電要是來了,哪怕在睡覺,也要叫起來。
到了第二天下午,毛主席的回電來了:
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
粟裕看得很認真,重要的地方還圈圈點點。
看完電報後,粟裕説了一句話:這下好辦了。
戰前,蔣介石聲稱:徐蚌會戰(國民黨對淮海戰役的稱謂)是政權“存亡最大之關鍵”。
毛主席則兩次發電報給華東野戰軍,指示準備以10萬到20萬人的傷亡代價,去奪取決戰的勝利。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國共雙方在徐州、蚌埠地區展開了規模浩大的淮海戰役。
國民黨方面先後出動兵力達80萬,而共產黨方面先後出動兵力60萬。解放軍在兵力、裝備都不佔優勢,戰場情況複雜多變的條件下,最終取得輝煌勝利。
這次戰役,解放軍基本殲滅了蔣介石的南線精鋭部隊,解放了華東、中原廣大地區,使敵長江防線和統治中心南京、上海都處於我軍的直接威脅之下,成為取得解放戰爭決定性勝利的關鍵一仗。
此後,國軍再無力與共軍主力決戰。
19491月14日,毛主席在《關於時局的聲明》中指出:
現在,人民解放軍無論在數量上、士氣上和裝備上均優於國民黨反動派政府的殘餘軍事力量。至此,中國人民才開始吐了一口氣。
現在情況很明顯,只要解放軍向殘餘的國民黨軍再作若干次重大攻擊,國民黨統治即將土崩瓦解,歸於消亡。
1月21日,蔣介石宣佈下野引退,相當於“引咎辭職”。
美國駐華軍事顧問團團長巴達維將軍在給美國陸軍部的報告中説:
由於國民黨政府在長江以北的失敗所造成的恥辱……國民黨的完全失敗,已是不可避免。
南斯拉夫斯普利特市中心廣場懸掛着大幅中國地圖,小紅旗釘滿了長江以北。
保加利亞共產黨領導人季米特洛夫盛讚中國戰略決戰“取得了一系列驚人的勝利”,對於改變世界力量對比具有“極大的重要性”。
日本、意大利、英國、法國及美國等工人階級報紙和領袖無不熱烈祝賀這一決定性的勝利。
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
斯大林畢竟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對淮海戰役的結局有着職業習慣上的濃厚興趣。
1949年1月中旬的某天,斯大林叼着沉重的大煙鬥,在古樸典雅的克里姆林宮來回踱步。
忽然,斯大林停住腳步,坐到辦公桌前,在記事本上寫下這樣一行字:
60萬戰勝80萬,奇蹟,真是奇蹟!
煙霧像思緒一樣在眼前繚繞。
對斯大林來説,這簡直是個不解之謎,儘管其指揮的斯大林格勒保衞戰已經足夠經典到載入史冊,但仍認為淮海戰役可以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場的任何一場戰役媲美。
1951年2月,斯大林找到了一個合適機會,指示尤金就“淮海戰役”到中國“取經”。
但是,作為“老大哥”,斯大林對尤金交代任務還是保持“老大哥”的姿態:
你到中國幫我辦一件事,就是收集研究淮海戰役勝利的原因。
斯大林説的是“收集”,好比是在收“作業”,而不是“取經”,不是向“小弟”學習。
斯大林覺得那樣有失“老大哥”架子。
淮海戰役1949年1月10日結束,為什麼直到1951年2月斯大林才派人來取經?
簫吹明月這樣認為,一是考慮到中國對此戰總結也要有一個過程;二是中國當時戰事繁忙,斯大林也不想添亂,還顯得迫不及待;三是要有合適機會和人選,既不失面子,又取得解放軍淮海戰役勝利之經驗。
而1951年,正是合適的機會。
這一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蘇兩國在對美軍作戰上已經進行合作,到中國“收集研究淮海戰役勝利的原因”,就有各種冠冕堂皇的説辭,比如為了打好抗美援朝戰爭。
再就是尤金這個人選比較合適。
簫吹明月注意到,有的資料説這時的尤金是蘇聯駐華大使,其實,根據查證有關資料,尤金出任蘇聯駐華大使是在1953年,直到1959年,時間長達6年。
因此,1951年時,尤金還不是大使,其當時的身份是蘇聯科學院研究馬列主義的院士,被斯大林派到中國幫助編輯俄文版的《毛澤東選集》,為斯大林“收集研究淮海戰役勝利的原因”是一項“特殊使命”。
斯大林
當時,蘇聯被我國尊稱“老大哥”,而蘇聯也以“老大”自居,架子很大。
代表蘇聯“老大哥”的大使顯然不適合做“收集研究淮海戰役勝利的原因”的差事。
因此,尤金的身份很合適。
尤金到北京向毛主席説了斯大林的要求。
毛主席答覆説,這個戰役是粟裕同志在濟南戰役快結束時提出來的,中央軍委確定了方針、原則和戰役的兵力部署,戰役具體指揮是總前委的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位同志,其中兩位現在南京,一個是劉伯承,在軍事學院當院長,一個是陳毅,在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當司令,你到南京找他們瞭解吧。
毛主席為此給陳毅、劉伯承打了招呼,要求做好彙報工作。
陳毅安排第三野戰軍司令部作戰處負責這項工作的具體落實。
作戰處長王德準備了彙報材料,並責成作戰處戰史科秦叔瑾組織測繪人員標繪大幅淮海戰役經過圖,供陳毅向尤金介紹淮海戰役情況。
秦叔瑾準備了兩張圖,一張是戰前敵我態勢圖,一張是戰役經過圖。
1951年2月11日下午2時,王德、秦叔瑾到達南京軍事學院的一個會議室。
一會兒,劉伯承、陳毅來到會議室。
王德打開淮海戰役標圖,請示掛在哪一邊,陳毅説,人不多,就擺在桌上看吧。
劉伯承一邊看圖一邊説:“你們準備得這麼細。”
劉伯承非常重視地圖,這是其養成的習慣。
劉伯承又説“咳!這個戰役主要還是靠華東野戰軍打的呢!”
其實,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粟裕負責殲滅黃百韜兵團。劉伯承負責遠調張淦、黃維兵團,一個引向大洪山,一個引向伏牛山,使其不能救援黃百韜兵團。而後劉伯承率領中野主力佔領宿縣,把小淮海演變成大淮海。
在第二階段,由於長期在外線作戰,兵員裝備均未得到及時補充,劉伯承又主動請纓圍殲黃維兵團,而使淮海戰役取得了完全勝利。
從中可見劉伯承功勞也很大。
但是,劉伯承非常謙虛,説這個戰役主要還是靠華東野戰軍打。
陳毅順着劉伯承的話題正欲開口時,尤金由秘書引入會議室。
劉伯承、陳毅迎接,迎客入座。
雙方寒暄之後,劉伯承直入主題。
毛澤東
劉伯承在講話中強調,淮海戰役是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指揮和部署的,中央軍委的指示非常及時具體。
劉伯承建議陳毅介紹這次戰役的具體情況,因為既是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又兼華東野戰軍司令兼政委,對兩個野戰軍情況都熟悉。
陳毅則讓王德先彙報。
王德首先介紹淮海戰役概況。
接着介紹戰役特點。王德引用了劉伯承在戰役第二階段打黃維兵團時比喻:“吃一個(指黃維)、夾一個(指圍困杜聿明)、看一個(指阻止李延年、劉汝明)”。
劉伯承則説:“講全戰役特點還是用毛主席的一句話來説明恰當,毛主席説,淮海戰役好比一鍋夾生飯,硬是被你們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翻譯把這句話譯完,尤金讚譽“比得妙”。
王德接着介紹戰役經過。
首先講第一階段,圍殲黃百韜兵團於碾莊圩地區。
徐州敵軍兩個主力兵團向東增援黃百韜兵團,我軍3個縱隊,頑強抗擊敵人5個軍猛烈進攻,在60公里的正面上連續10個晝夜,殺傷敵人萬餘,敵軍只前進了15公里,保證了我主力圍殲黃百韜兵團的成功。
翻譯之後,尤金贊“了不起。”
第二階段,圍殲黃維兵團。
北面徐州敵人3個兵團棄城向西南轉向黃維兵團靠攏。
這時,尤金在圖上測量其前鋒離黃維兵團是60餘公里。
南面蚌埠敵軍兩個兵團向黃維兵團增援。
尤金又在圖上測量其前鋒僅距30公里。
我軍對北面圍堵半個月,對南面阻擊20天,敵軍進展甚微,保證了中間攻殲黃維兵團的成功。
尤金稱讚“很成功。”
王德繼續彙報第三階段,圍殲杜聿明集團。
黃維兵團被殲後,由蚌埠北援之敵連夜逃往蚌埠及淮河以南佈防;北面被圍的杜聿明集團已被殲10萬,尚有16萬人處於飢寒交迫之中,惶恐不安,全無鬥志。
1948年12月24日,杜聿明集團前進指揮所副參謀長文強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大雪未止,天氣更寒。定投(注:指國民黨給被圍部隊空投糧彈)絕望,聞各軍第一線士兵為餓寒所迫,竟有少數逃入敵陣者。若再連續三五日降雪,而定投不能接濟,則三軍禍生肘腋,非戰之罪,乃天亡我軍矣。
尤金説:“這是天意!”
淮海戰役
王德最後彙報淮海戰役勝利的基本原因:
一是中央軍委、毛主席的英明領導;
二是總前委結合戰場實際情況,積極提出建議,上下密切協調,使兩個野戰軍始終處於主動地位,有效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三是發揮人民軍隊軍政夾攻方針,爭取了敵軍5個師起義,迫使1個師投降,執行即俘即補,即俘即教、即教即打方針。
淮海戰役中,粟裕直接指揮華東野戰軍共殲滅敵人一個"剿總"前線指揮部、四個兵團、18個軍共44.3萬餘人,佔淮海戰役殲敵總數80%。華東野戰軍越戰越強、越打越多,由戰前的36.9萬人發展到55.1萬人。
尤金説:“這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蹟。”
四是發揮了人民解放軍政治覺悟,堅決勇敢,百折不撓、頑強戰鬥的精神和羣策羣力的戰爭智慧,在戰鬥中不斷創造新的戰術與技術;
1948年11月,陳賡帶領第四縱負責阻擊黃維兵團,主動背靠澮水,“背水一戰”,變身“土撥鼠”,挖壕塹走地道,一夜包圍了敵軍。
工兵英雄發明的“飛雷”,用自制的土發射管把二三十公斤的炸藥發射到200米開外到陣地,國民黨軍都説這種炮威力比榴彈炮都大許多。
五是解放區人民的大力支援。人民羣眾不避風寒,不辭辛苦,不怕犧牲,運糧彈,送傷員,押俘虜,維持社會治安與戰場勤務。60萬解放軍後面是幾百萬人民的大力支援。
陳毅插話説:“我説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羣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尤金説:“人民羣眾的力量是無限的,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這是反動軍隊不可能得到的。”
王德彙報完畢。
劉伯承在最後總結中指出:
這個勝利,主要是上有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有廣大指戰員的英勇善戰,加上解放區各級政府和人民的全力支援。我們總前委5人和兩個野戰軍前委以及指揮機關在上下協調方面均未出現大的差錯,可算圓滿完成任務。
劉伯承講完話後,問尤金還有什麼要求,尤金説沒有了。
尤金又想了想問:“這兩張標圖能否借給我學習研究。”
陳毅説:“完全可以,送給你吧!”
尤金説:“謝謝你們!謝謝大家!”與大家握手告別。
至於後來尤金如何向斯大林彙報“淮海戰役勝利的原因”,斯大林又作出什麼指示,不得而知。
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後來,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把“淮海戰役”寫進了教科書,稱這是戰爭史的經典。
其實,淮海戰役也被美國西點軍校寫進教材,1980年代,美國西點軍校專門派出考察團來到淮海戰場舊址進行實地考察,對這一結果的評價是“不可思議”。
淮海戰役被俘國軍高級將領後來在功德林推演,也認為輸得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