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帝王丸”算什麼,還有個“七位帝王丸”,明君數量三個半
眾所周知,唐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兩人,他們一家子,父親、母親、自己、兄弟、兒子、侄兒都是皇帝,足足有六位,幫這兩個皇帝取的有趣綽號“六位帝皇丸”。
殊不知,還有一個人比他們更厲害,可以稱得上“六位帝皇丸”,這個人就是他們的後人,唐穆宗李恆。李恆的一家,父親、自己、三個兒子、弟弟、侄兒七個人都是正兒八經的皇帝。
唐憲宗李純,原名李淳,先被冊封為廣陵郡王,後被立為皇太子以後改名。他是唐順宗長子,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唐德宗李適之孫、唐順宗李誦長子,也是唐朝最好的幾個皇帝之一。
唐憲宗李純是一位重實幹的堅強的君主,在順宗時期出現動盪形勢下,他沒有從純軍事角度去看待藩鎮的問題。他認識到,要削弱諸鎮獨立行動的能力,同樣需要作出制度的改變。這些制度改革增強了中央的權力,恢復對搞自治的藩鎮的控制,使中央政府得以在全帝國重新樹立決定性的制度。他平定了四川節使度劉闢、鎮海節度使李琦,招降了河北藩鎮,消滅了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並且使藩鎮相繼降服,歸順朝廷,從而使國家進入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
唐憲宗一生在位15年間,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並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稱“元和中興”。唐憲宗晚年遇到了太子的問題,郭妃是郭子儀的孫女,不論後宮還是朝堂,都形成了極強的勢力,她的兒子李恆不即位是不行的,但憲宗不想被牽制,也不喜歡這個兒子。元和十五年,被宦官潛入寢宮謀殺,享年43歲,死後廟號憲宗。關於唐憲宗李純的死因,後世歷史學家一般認為是被唐穆宗害死的。
唐憲宗終生不立皇后,但他老婆死後仍然被子孫皇帝們尊為太后。他死後,唐朝的皇帝的立廢均由宦官做主了。唐朝進而開始走下坡路。
唐穆宗李恆,原名宥,被立為皇太子後,改名恆。唐穆宗李恆能當上皇帝,完全是憑藉他的母親郭子儀的孫女,郭氏家族在當時的朝廷中很有勢力,而且李恆運氣很好,當時太子十九歲就死於非命,所以他能順利登基。
李恆在位期間荒與朝政,不理政事,朝廷內宦官權勢日盛,官僚朋黨鬥爭劇烈,由於措施不當,導致河北三鎮再度背叛,直到唐朝滅亡。荒淫無道,奢侈放縱,還在他老爹治喪期間,就開始毫不掩飾自己對遊玩的喜好。親爹下葬之後,就更沒有節制了,很快就帶着親信隨從狩獵取樂,帶着后妃宮女遊山玩水,大擺宮宴。
由於縱慾過度,透支身體,穆宗在一次打馬球之時,看見一位內官突然墜馬,如同遭外物打擊一般,嚇到了,不到三十歲的他竟然患上中風,半個身子不能動彈!卧病在牀後,整天幻想長生不死,濫服丹藥,和他的父皇一樣迷戀上了金石之藥,最後在位五年,年僅二十九歲就死了。
唐穆宗一共有五子,其中竟然有三個做了皇帝,即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這在唐朝歷史上絕無僅有。由於每個兒子即位後都把各自的生母追尊為皇太后,所以唐穆宗先後有三個皇后和他配享太廟,這在唐朝歷史上也屬罕見。
李湛,唐穆宗長子,母恭僖太后王氏。16歲即位。他好遊玩,愛射擊,性喜女色。在位僅僅兩年的他卻有兩大嗜好流傳於世:一是愛好深夜自捕狐狸;二是發明了一種風流箭。
在位期間,奢侈荒淫,沉迷擊鞠(古代馬球),喜歡半夜在宮中捉狐狸(打夜狐),史稱“視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進見”。 他在宮中尋歡作樂,宦官把持朝政,勾結權臣,排斥異己,敗壞綱紀,導致官府工匠100多人突起暴動攻入宮廷,差點就要了李湛的性命。
但李湛並不引以為戒。性急的他又偏偏喜歡在深夜捕狐狸,捕到倒好,沒捕到就毒打宦官們,因此宦官們都很痛恨他。一天李湛打獵回宮後同宦官一同飲酒,痛飲之際,李湛入室更衣,突然殿上燈燭全部熄滅了,黑暗之中年僅18歲的李湛被殺。死後廟號敬宗。
唐文宗李昂,原名李涵,唐穆宗李恆次子,即位後改名為李昂。唐敬宗李湛之弟,唐武宗李炎之兄。
李昂先被封為江王,敬宗死後,被宦官擁立為帝,年僅十八歲。唐文宗在位期間的行為舉止,與唐敬宗相比,簡直是有天壤之別。與敬宗每月上朝二三次不同,文宗每逢單日就上朝,每次上朝時間都很長。凡軍國大事,從朝廷用人到國庫儲藏,從各地災情到水利興修,他無所不問。從大政方針到具體措施,他都詳細地與宰相大臣討論研究。他要求把各種節假日或者輟朝的時間儘量安排在雙日,以便不影響單日的上朝。
文宗不喜歡音樂、歌舞和遊樂,不近女色,在位十四年一直不立皇后。在位初年勵精求治,聽朝理政的閒暇,十分注意讀書,他放出宮女三千餘人,減省冗員。
自唐德宗以來,宦官典掌禁軍已經成為制度,宦官勢力的膨脹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又由於唐文宗本身就是宦官擁立的,所以,宦官的權勢就更是不斷地擴大了。文宗是極其想剷除宦官勢力的,宦官的專權對於他實施的寬和政策相沖突。唐文宗本來志氣滿滿,想滅了宦官集團,卻用人不當,導致在“甘露之變”中,朝廷官員有上千人被殺。這次事變後,唐文宗本人也被宦官架空形同傀儡,宦官更加盛氣凌人,對待皇帝也很不禮貌,常常出言不遜,唐文宗羞懼難當,從此也不再做聲。因此,三十二歲年紀輕輕就抑鬱而死了,死後廟號文宗。後世評價“有帝王之道,而無帝王之能”,只能算是半個明君。
唐武宗,本名瀍,即皇帝位前被封為穎王,臨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
在文宗李昂病死時,本來要傳於皇太子李成美。但是,仇士良等宦官假傳聖旨改立當時的安王李溶為皇太子。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安排去迎接的是一幫沒啥沒化的人。當時的安王李溶和穎王李炎都同住在十六王宅裏,傳話的人是個不會説話的笨蛋,只説了一句,“迎接大的”。
這時,歌妓出生李炎夫人潁王妃起了決定性作用,她出生卑賤但是機敏且有膽略,她從容地走到議論紛紛的將士和宦官面前,大聲説:“你們所説的‘大的’就是潁王殿下,潁王身材魁偉,當今皇帝都稱他為‘大王’,潁王與你們的仇中尉(指仇士良)還是生死之交!這樣,穎王李炎就被接回宮中去了。宦官仇士良也只好將錯就錯了,穎王李炎就這麼當上了皇帝。
李炎在登基之後根本不問政事,只是帶着那個歌姬出身的王夫人遊山玩水,喝酒聽曲。宦官仇士良看見皇帝玩物喪志,對他大大地放心,也不提防他了。暗地裏,李炎已經開始行動了。他把文宗時被貶的宰相李德裕招回,重新委以相位,李德裕的到來大大分割了仇士良手中的權力。仇士良決定來個以退為進,向李提出辭呈,假心假意地對李説自己年事已高,想要退休。可是又低估了李炎,他立即批准,於是仇士良就只好乖乖地下野了。剷除了仇士良這個權宦,李炎在治國方面便剷除了障礙。
此後,唐武宗開始了令他名垂青史的滅佛行動。在唐武宗李大刀闊斧的改革之下,很多寺院被拆毀,財產被沒收,大量的僧侶被強迫還俗。由於毀佛成功,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鞏固了中央集權。
此外,李炎對內打擊藩鎮,對外擊敗回鶻,唐朝一度出現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不過可惜的是,這位在歷史上頗有作為的皇帝因為追逐長生而崇信道教,每日服用道士們煉製的丹藥。僅在位七年就駕崩,廟號武宗。
唐宣宗李忱,是唐憲宗李純的第十三個兒子,唐穆宗李恆的弟弟。李忱自幼就以愚笨出名,雖然深得憲宗喜愛,卻成為兄弟們嘲弄的對象。唐憲宗暴斃於宮中,唐穆宗李恆即位。穆宗死後,帝位相繼傳給了李忱的幾個侄子,即李恆的兒子們: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儘管李忱痴呆發傻,但因當年父親的寵愛,整整27年,李忱都始終是兄弟、侄輩們的眼中釘和防備的對象。
唐武宗駕崩後,把持朝政的宦官們想找一個聽話的傀儡皇帝,選來選去,最後一致推舉傻子李忱。誰知,李忱當上皇帝后,一改昔日傻乎乎的形象,言談舉止全如常人,與過去的李忱判若兩人!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過去的“李傻子”竟然是裝的呀!
李忱勤於政事,在位期間,整頓吏治,並限制皇親和宦官。對外關係上,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收復河湟,國家相對安定繁榮,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李忱性格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詠他,稱其為“小太宗”。
李忱在位十三年,因服長生藥中毒駕崩,享年五十歲,廟號宣宗。
李漼,即唐懿宗,唐宣宗李忱長子。唐宣宗駕崩,李漼被宦官迎立為帝。他是唐朝倒數第四個皇帝,且是最後一個在長安平安度過帝王生涯的皇帝。
李漼即位後,沒有學習父親唐宣宗好好治理國家。沉迷於吃喝,遊玩,音樂和宴會。大肆遊玩,花費巨大的,把唐宣宗給他打下的好家底給敗光。
遊宴無度、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宰相因病也沒能好好管理朝政,朝政長期的無人管理,以致政治腐敗,唐朝政局更加風雨飄搖,亦導致大中之治的成果消失,最終加劇了唐王朝的衰敗。
李漼在位期間,面對內憂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覺其難,把宣宗在位期間重新點燃起來的一點希望之光徹底熄滅了。他驕奢淫逸,不思進取,寵信宦官,迎奉佛骨,佛骨真身舍利並沒有給這個倒行逆施的皇帝帶來福廕,41歲駕崩,在位14年,廟號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