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二十四名將,智勇雙全者幾人,東吳1人,曹魏3人,蜀漢最多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有些武將武功高強,但謀略不足,這使得他單挑能力很強,但帶兵打仗能力較弱,三國第一名將呂布就是這樣一員大將,單挑沒輸過,但帶兵作戰時常常打敗仗。有些武將武功並不出眾,但帶兵作戰能力很強,周瑜就是這樣一員大將,武功一般,但打戰很少輸。
大將在謀略和武功方面,只要佔住一樣,就可以發揮出自己的價值,揚名立萬,當然兩方面都佔,就更完美了。我們來看看,三國中最出色的名將,大名鼎鼎的三國二十四名將,他們中有幾人是智勇雙全的大將。
首先要説明的是,三國二十四名將中有3人不是魏蜀吳三國的大將,即呂布、顏良、文丑,這3人武功很高,但帶兵作戰的過程中,都敗給了對手,且被對手殺害,可見他們的帶兵作戰能力一般,因此不能將他們歸類為智勇雙全的大將。其次,我們來看看,魏蜀吳三國中各有哪些智勇雙全的大將。
東吳一人:
東吳武功出眾的大將有甘寧、太史慈和孫策3人。甘寧和太史慈是武功高強的大將,但不能算好的統帥,甘寧有率數百起襲擊曹營,並打敗曹軍的壯舉,但總得來説,他的謀略並不出眾,所以甘寧和太史慈只能算武功高強的猛將,而不能算智勇雙全的大將。小霸王孫策是東吳二十四名將中唯一的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將。
孫策的武功很強,曾和名將太史慈較量,兩人數十回合打成了平手,孫策還在周瑜的幫助下,奪取了江東,而且在奪取江東的過程中,幾乎戰無不勝,這是其他三國名將很難比擬的一項成就。
曹魏三人:
曹魏名將如雲,三國二十四名將中有10人是曹魏將士,但張繡、典韋、許褚這類大將,主要以武功高強著稱,帶兵作戰能力一般,所以他們不能算智勇雙全的名將。曹魏二十四名將中,能稱智勇雙全的名將只有3人,分別是張遼、張郃和鄧艾。
張遼是三國最出色的大將之一,雖然武功略遜於關羽、馬超等頂級名將,但也是一個實力不俗的悍將。張遼的帶兵作戰能力非常出眾,跟隨呂布時期,他和高順擊敗過劉備和夏侯惇,跟隨曹操後,更是戰績輝煌,在合肥之戰率八百人打敗了孫權十萬大軍,這讓他威震江東。
張郃在三國前期,由於曹魏陣營人才濟濟,限制了他才能的發揮,但在三國後期,各國出現人才凋零的情況後,張郃的重要性體現了出來。在諸葛亮北伐時,張郃不但輕易奪取了街亭,讓諸葛亮初次北伐敗北,之後的幾次北伐都遭遇了張郃的頑強抗擊,使蜀漢出現了諸葛亮以下皆懼張郃的現象。
鄧艾也是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將,在曹魏滅蜀之戰中,他高瞻遠矚,主動提出偷渡陰平襲擊蜀漢成都,這是一條難度極大、成功率極低的道路,以至蜀漢對此毫無防備,但鄧艾看出了勝機,他克服重重困難,出其不意地出現在了蜀漢後方,並率兵擊敗了兵強馬壯的諸葛瞻,逼迫劉禪投降曹魏。
蜀漢五人:
蜀漢的大將不多,但質量較高,所以他們智勇雙全的名將也比較多。關羽和張飛都有萬人敵之稱,武功很強,而且兩人帶兵作戰能力都不錯。樊城之戰時,關羽水淹七軍,打着曹魏舉國震動。張飛留給人們的是一個莽漢的形象,其實從他當陽橋據敵、義釋嚴顏等舉動可以看出,他也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
趙雲被譽為三國最完美的大將,曾在長坂坡中七進七出救了少主劉禪,將他的忠勇體現的淋漓盡致。趙雲由於擔任劉備保鏢一職,使得他帶兵作戰的機會較少,但他只要帶兵作戰,趙雲都有很出色的發揮,幾乎沒有敗績。
魏延和姜維也是蜀漢的兩位智勇雙全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數年時間,從未出現過任何閃失,諸葛亮北伐時,他還提出了子午谷奇謀,不過由於風險太大,被諸葛亮拒絕了。姜維是蜀漢後期的支柱將領,他接過了諸葛亮的北伐重任,並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由於蜀漢實力不濟,沒能完成匡扶漢室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