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去韓國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很多人也在思考一個問題,韓國為什麼叫韓國?戰國七雄的韓國族系遷徙表,給了答案!
韓國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147萬。這個面積有多大呢?我們做個形象的比喻,哈爾濱的面積是5.3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092.9萬人,也就是説韓國沒有兩個哈爾濱大。雖然韓國面積沒有兩個哈爾濱大,但是經濟發達,所以吸引了很多中國人去旅遊。
韓國成立於1948年,屬於朝鮮半島的南部。那麼,韓國的名字是咋來的呢?其實,韓國的名字與中國周朝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有關。
周武王統一中國後,建立了周朝。那時,周朝實行的是分封制,將王族子弟、各大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不同的國家。那時候的國家與今日國家概念不同,只能算是周王朝的一個省。
周武王與姜子牙女兒生了個兒子,名字叫做叔虞。後來,叔虞成為晉國的始祖。晉國的地盤很大,涵蓋了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東西北部與內蒙一部的廣大地區。
春秋時期,就是亂哄哄的時代,誰武力強盛,誰就牛。那時,周朝境內有個韓城,雖然是周室近親,但國家太小,不久韓城便被晉國滅掉,其統治者進入晉國繼續做貴族,《詩經·韓奕》中説:“溥彼韓城 ,燕師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由此可以知道,周天子只是封了一個宗室到韓城,但其地的人民則大部是異族,與燕國、巴國等的情形類似。
後來,三國分晉,成為韓、魏、趙,加入了戰國七雄的行列。最後,秦始皇了統一了列國,建立強大的秦王朝。在亂洪荒的時代,韓族人也開始了不斷的遷徙!
學者金庠基曾經根據《詩經·韓奕》篇和王符的《潛夫論》等文獻的研究,寫出了《韓徙貊移動考 》,論述了韓族人的遷徙過程。他將韓族人的遷徙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岐周之西向陝西韓城遷移; 第二個階段從那裏移到河北固城一帶;第三個階段再從那裏朝韓半島一帶移動。 因此,半島的韓和中原的韓其實是同源的,都出自韓城。而韓城之 “韓”恰恰來自韓族人之“韓”,被晉國吞併的那個韓只是其留在中原的一支。
正式因為部分韓族人遷徙到了朝鮮半島,才讓那裏出現了以“韓”命名的軍事組織。根據我國史書《三國志》和《後漢書》的記載,當時半島上主要有三個軍事組織,分別是馬韓、辰韓、弁韓。在一段時間內,這三個軍事組織你徵我討,戰亂不斷。後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馬韓的一部——百濟、弁韓的一部——新羅在韓族兼併戰爭脱穎而出,成為兩個大國。
再後來,新羅聯合唐朝滅掉百濟、第一次統一了韓半島。當新羅衰微後,後高麗再次統一韓半島, 建立了王氏高麗。直至這個時候,朝鮮半島這個詞還沒有出現,那裏的政權一直是這個韓,那個韓的。但是,到了李成桂的時候,朝鮮這個詞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李成桂的父親叫做李子春,本來是元朝的官員。隨着元朝是衰微,李子春投靠高麗政權,掌握重兵。李子春死後,兒子李成桂繼承父親的大業,權傾朝野,後來發動政變,掌握高麗政權。1392年,李成桂自立為王,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城。朝鮮這個名字是明朝皇帝朱元璋起的,於是我們習慣上把這個片區域叫做朝鮮半島。
明清兩朝,朝鮮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到了清朝末期的時候,朝鮮王朝的第26代國王李熙(朝鮮高宗)看着清朝國力衰退,就想着自己做皇帝,和清朝平起平坐。國名叫什麼呢?朝鮮這個名字是中國皇帝起的,而“韓”則是朝鮮半島的古老稱呼,於是起名大韓帝國。
1897年10月,大韓帝國成立。不過,隨着中國甲午戰爭的失利,日本的崛起,侵略矛頭指向了朝鮮半島。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廢大韓帝國,改稱朝鮮,併入日本。
1919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於中國上海,雖然改變政體,但仍沿用“韓國”的國名。二戰結束後,日本投降,朝鮮半島光復,但是因為美國和蘇聯的干涉,朝鮮半島分成了兩部分。
1948年8月15日起,朝鮮半島南部的國名就被定為“大韓民國”,簡稱韓國。如今,韓國政府以在上海成立臨時政府的1919年作為大韓民國的開國元年,歷任韓國總統均會到訪該遺址拜訪。【參考資料:《李氏朝鮮小史》、《純真時代》、《朝鮮王朝實錄》】(作者: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