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皇帝一上位,天下就發生了連續17年的奇災,待他死後立馬好轉
大家好,我們的鵬舉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明思宗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字德約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孝純皇后劉氏。天啓二年,也就是1622年,被封為信王。天啓七年,也就是1627年,他登基即位,年號崇禎。
話説,在1627年,澄縣的知縣張鬥耀像往常一樣去升堂,催衙差去收税等,這些事對張鬥耀來説,就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從澄縣誕生以來,土地就十分貧瘠,朝廷的税賦也十分繁重。這裏的農民因為收穫不多,難以温飽,早就逃到其他地方去了,所以,澄縣有許多被荒廢的土地。
到了明神宗時期,西北地區沒有戰爭,人民生活安定,人口增長迅速,本縣土地不足以養活一家人。於是,大家都跑到澄縣去開墾荒地,這讓澄縣有了完成朝廷徵税數額的資本。在當時,一個縣完成朝廷徵税目標的大小與科舉人數的多少,都關係着官員的仕途。
明朝從建國開始,就規定了天下有多少畝田地,並且,根據不同地區劃分出了不同的徵税目標。西北地區的賦税,雖然,對於江南這些比較發達地區來説並不算很高,但是,澄縣在西北周邊已經是出了名的像苦海一樣的地方。所以,張鬥耀想要做出傑出的政績,需要花上點心思。
張鬥耀作為西北小縣的一個父母官,在科舉這項評選指標中已經沒有了什麼優勢,所以,税賦成為了他做出傲人政績的唯一選擇。而且,在徵收國税的同時,還可以收一些額外的税務,這些額外税務都可以進入他的私人腰包。當然,如果繳税者真的沒有錢的話,可以不交那些額外的税務,但是,國税是必須要繳納的。因為,這關係到衙門吏役的生計、縣老爺幕僚的工資、整個縣的財政收入與支出。
不過,讓張鬥耀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年卻是一場持續了十七年的旱災爆發的元年。雖然,這場旱災剛開始,只是爆發在華北地區的農牧帶附近範圍很小。可是,澄縣雖然不是主災區,但是,卻因為受到災情的影響,導致糧食的產量減少,使得原本就在土地貧瘠和高賦税之間夾縫生存的百姓更加難以生存。
根據史料和文獻的記載,在旱災和高額賦税的壓力下,農民們終於受不了了,於是,他們召集了遭遇同樣情況的幾百人,一起站起來反抗徵税。這些起義的農民們用水墨塗抹了自己的臉後衝進了縣衙,之後,便把這個正在收糧食的張鬥耀逼進內宅中砍死了。
這一次起義被後人稱為明朝晚期的農民第一場起義,與此同時,它彷彿吹響了明朝滅亡的號角一般。而這場旱災,就像是接下來十七年漫長的旱災彩排一樣。1628年,旱災繼續,並且,延伸到了其他省份。於是,朝廷派了一個命官前去旱災事發區,調查瞭解情況。
據這位命官調查的結果顯示:延安一整年都沒有下過雨,樹木枯黃,田地裏幾乎沒有收成,人們只能靠採集山裏的草和樹皮來吃,甚至,還有的人吃石頭充飢。有的人不想吃石頭,就一起去搶劫,更有更甚者,在城門之外,把人骨當作薪火,烹飪人肉來吃......
這時候,雖然陝西地區遭遇的是第二年旱災,但是,官府還能夠勉強管理一下難民們的秩序,而且,從全國各地調送的糧食也能緩解一下災情的影響。
不過,旱災還在繼續,並且,在十幾年後達到了最高值。根據記載:這次的旱災影響到了全國幾十個省份,有的地方更是連續十幾年受旱災的影響。長時間的天災,再加上,部分農民起義的影響,以至於,吃人肉的現象已經變成一件很尋常的事情了。
根據記載:當年上海城中的街道上佈滿了屍體,街邊乞討的孤兒成了那些飢餓者的目標。而北方的受災情況比上海更加嚴重,人肉被擺放到了市場上販賣,如果,有人不小心跌倒了,很容易就被人肢解吃掉了。在這樣的背景下,平民們想要安穩度過一年都成了奢望。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促成了農民一個接一個地揭竿而起。
李自成起兵失敗後,他手下的士兵盡數逃跑了,他自己也和妻子兒女走散。李自成和餘下的幾個士兵一起躲進了山裏,同時,其他的起義伴隨着領袖的投降也宣告了失敗。這時候,農民起義陷入了低谷期。
不過,想在山中了結性命的李自成,卻沒有想到這一年天下的局勢竟發生了重大轉變。1639年,大清打破明朝邊境防禦進入關中。一些鎮壓農民的將士,迫於大清的壓力被朝廷召回。這樣一來,農民起義的阻力變小了,各個地區的起義又興了起來。而李自成,也趁機搶佔勢力,重組自己的軍隊。
可以説,這一時期,滿洲人的崛起也跟當時的氣候有關。
在當時,整個女真部落受到天氣的影響,本就惡劣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加惡劣,使得他們不得不向中原地區靠近、掠奪資源。再加上,滿洲人的特性,使得他們很容易就形成了八旗這樣強大的軍隊。這一年,明朝遭遇了大清進入關中和農民軍的起義,使得明朝徹底失去了平定起義的軍事力量。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各種大大小小的戰事開始朝着不利於明朝的方向發展,連國庫也開始被掏空了。
實際上,明朝存在財政問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它早在朱元璋開國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
朱元璋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在元朝末期的時候,飽受官吏的欺凌壓榨。他深知,官員剝削農民的陋習,也知道把糧食換成貨幣繳納賦税對農民來説負擔有多麼沉重。於是,朱元璋稱帝后,為了體貼農民,實行了一套實物税和勞役相結合的税收方法。
雖然,這樣的方法,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但是,卻使户部對財政的管理只能有數額而沒有實際收益。在張居正執掌朝政的時候財政不統一,甚至,有的行政部門擁有國庫一半存銀。而財權的不統一,也給朝廷整治白銀的流動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到了明朝晚期,財政入不敷出,邊境隊伍缺乏衣服糧食,拖欠士兵餉銀的情況更是嚴重。根據史料的記載:剛開始,士兵們只是把衣服、武器典當了,後來不得已連妻兒都賣了。有朝廷命官在探查邊境時發現,寒冬烈風的時候士兵只穿着一件薄薄的單衣,連鞋襪都沒有,一天能吃一頓飽飯就已經很不錯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明朝邊防力量的衰弱,試問,這樣的軍隊如何能抵擋得住八旗強勢的攻擊呢?
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的財政本就很困難了,但是,統治者們卻還在不斷奢侈鋪張,使得財政負擔大大加重。而且,明朝實行海禁政策對商業進行打擊,而農民,作為國家賦税的主要承擔者,需要繳納的賦税日益增加。久而久之,邊境士兵一個接一個逃跑,農民掀起了一次次的起義,再加上,大清八旗的強攻,明朝實在是無力承受了。
崇禎十七年,明朝宣告破滅,旱災也伴隨着崇禎皇帝的殉國而結束了。
參考資料:
【《中國社會通史?明代卷》、《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明季北略》、《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傳》】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