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辦喜事送花圈?
到日本旅遊或者留學的中國人,第一次驚掉下巴幾乎都是因為花圈。
在中國葬禮上用來獻給死者表示哀悼與紀念的花圈,卻被日本人用來慶祝店鋪開業。
但當她在日本的大馬路上看到一大排花圈準備拽着同學繞道,結果被告知只是附近有新店開張時,依然感受到了強烈的文化衝擊。
街道上只要有店鋪開業擺花圈,總能在第一時間就篩選出哪個路人是中國人。
東京繁華的歌舞伎町,每次有新店鋪開業,都會出現一整排花圈,頭一次見到這種場面的中國遊客,臉上會出現異樣的表情。
“家旁邊的彈珠機慶祝開業,我路過以為是出殯。”
“我當時問日本朋友這是咋了嘛?他跟我説是店鋪開業,強行要拉我進去看看,我當場嚇得差點跟他絕交。”
“我第一次看花圈着實是想了很久,附近怎麼這麼多人死,不愧是超老齡化國家。”
“路邊放的,雖然知道是祝福用的,但是走過去還是瘮得慌。”
這時候如果有不明真相的中國人見到,可能會誤以為闖入了陰曹地府。
他們會在贈送給朋友的花圈寫上喜慶的祝福語,這種方式不但傳達了對朋友生意興隆的祝願,同時聲勢浩大的花圈陣還能引人注目,藉機宣傳造勢。
尤其是黃賭行業,例如彈珠機店或者牛郎店就特別鍾情開業時接受花圈饋贈,恨不得擺到隔壁店門口。
但不巧的是他們越追求浮誇,反而越容易被中國人誤會。
去日本開店做生意的中國人,會在裝修和經營方式上學習日本人,唯獨開業那一天,他們不會在慶祝儀式上入鄉隨俗。
沙縣小吃在日本的店鋪開業時,就不忘初心地選擇了中國人最常使用的花籃,巧妙地化解文化隔閡。
而在遊戲《最終幻想7重製版》裏,根據勝利場次裝飾會越來越豪華,最後竟然有來自AKILA贈送的巨大花圈,一些中國玩家還誤把這個當成遊戲開發者的幽默。
日本玩家都把它當作喜慶元素,中國玩家則在感慨這遊戲太牛逼了連喪葬行業的用品都有。
“遊戲裏我覺得晦氣送給了好友,她説為此她要造一個墓地。”
很多中國大陸網友説她筆誤、無知,竟然把喜慶的“花環”寫成了辦喪事用的“花圈”,還有人甚至説她這是要謀殺親夫。愛醬小時候也曾親手給教練紮了個白色的花圈,結果湯教練不僅沒感動還生氣了。
目前日本的花圈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喜事用的花圈,而另一種是喪事用的。中國人一圈一用,他們卻做到了一圈兩用。
東亞文化相近,卻在送花圈這件事情上出現了巨大差異。
其實不只是日本,就連韓國和中國台灣也將花圈應用在葬禮之外的其他場合。
有人説這是抄襲文化沒抄清楚的例子,深度懷疑這是不是中原文化傳出去傳叉了。
而且他們喜好白色的百合花,兩邊夾道一字排開,那陣仗才是真的嚇人。
從追悼會到公司開業,從週年慶到廟會,從金榜題名到神明過生日,甚至連選舉當選都有花圈的身影。
自從塑料花橫空出世,台灣的花圈行業被徹底顛覆。由於價格低廉,加上只要中間以及落款的布條換個字,就可以重複使用,這種塑料花花圈如今已經佔領了台灣花圈市場。
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今天給某家洗車店開業使用的花圈,明天換個名字,就會出現在某個選舉當選的慶祝儀式上。
可以這麼説,花圈在台灣真正完成了它的使命,形成了一個圈。
後來,花圈傳播到其他地方,不再是教堂專用的飾物,而是用作獎品,頒發給凱旋的戰士和運動場上的優勝者。再後來逐步演變成對去世的親人和好友敬獻花圈,以表懷念和哀悼。
鴉片戰爭之後,花圈由英、法傳入中國。當時是用鮮花編製成環形,與中國的紙紮業相結合,出現了中國特有的紙花圈,成為喪葬習俗的一大特色。
那麼最快的方式,也許是看看他們怎樣使用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