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職高生攻克百年數學難題,受邀為博士生講課,成名後困頓依舊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經典

餘建春出生在河南一户貧苦人家,年少時失去了雙親,只有職高學歷,但他攻克了困擾國內外數學家一百多年的難題——卡邁克爾數。之後受邀去浙江大學為博士生講課,被CNN稱為“中國版心靈捕手”。

“一炮成名”之後,有很多企業家、基金資助他去考會計證、讀本科、學計算機等等,但由於學習週期太長,他都放棄了。他想找個月薪七八千的工作,但是沒有文憑,勝任不了會計、統計、文員之類的工作。濮陽的一個傢俱廠稱要找他做數據相關的工作,但其實只是想利用他的名氣做宣傳而已,他氣得辭了職。有領導邀請他做行政相關工作,但是由於不懂人情世故,他拒絕了。他想去做研究,但他基礎也太差了,不會讀一些基本的符號,不會使用常見的軟件,無法和專業學生們溝通交流。

2018年,在同鄉的介紹下,30多歲的餘建春結了婚。他依舊沉迷數學,但妻子更對家長裏短的事情感興趣,對他的數學知識沒有任何的瞭解,一年半後兩人就離了婚。餘建春表示,若是可以給他重新選擇的機會,他不會在數學上投入過多時間和精力。

天賦帶給普通人的,到底是財富還是悲劇,這是一個很難説清楚的問題。若是餘建春沒有數學上的天賦,他或許會安心地當一個普通的快遞員、外賣小哥,靠出賣勞動力賺錢,然後娶妻生子,像大多數普通人一樣,過着吵吵鬧鬧但也温馨幸福的普通生活。

只不過數學上的天賦,讓他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沒有見過光的人,本身可以忍受黑暗的,但被光明沐浴後,誰還能安心在原本潮濕暗淡的環境裏苟活呢?可惜的是,他的天賦不足以他學歷和專業的不足。而數學又和化學、醫學不一樣,變現能力要弱很多,沒有給他的生活和職業帶來質的變化。若是他攻克的不是卡邁克爾數,而是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或者是找到了治療癌症、艾滋病的方法,那生活肯定和現在不一樣。

他的困境,從本質上來説源自於他的原生家庭——若是他出生在城市中產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然後攻克了這種難題,那很大概率會成為業界專家,成為大學教授,過上體面而又高收入的生活。但是也和他的性格有着分不開的關係:攻克了難題後,對於基礎的問題就看不上眼了,他不是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若是可以接受基金會、企業家的贊助,去讀一個本科,出來以後找工作,難度會低很多。

美國電影《女王的棋局》裏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女主角貝絲·哈蒙9歲時成為了孤兒,在孤兒院裏學會了下國際象棋,她在下棋上有着絕對的天賦,周圍的人在她面前毫無還手之力。15歲那年,她被養母收養,養母貧窮且酗酒,某次貝絲·哈蒙參加下棋比賽,贏得了100美元的獎金,養母驚奇地發現,下棋竟然也能賺錢。之後養母成為了她的經紀人,帶她參加各種比賽,她不關心貝絲的天賦,也不關心貝絲的內心,只希望她贏比賽,贏得更多的獎金。

雖是如此,但貝絲太需要一個能讓她依靠的母親了,所以對繼母言聽計從。她參加了很多比賽,一直沒有遇到對手,直到遇到了博戈夫,她幾乎毫無還手之力,輸得一敗塗地。回到旅館後,又發現養母因為酗酒過度,死在了病牀上。貝絲又一次想起了成為孤兒時的無力感,想起了9歲那年社工給她説的話:“凡事一體兩面,你有天賦,但這是是要付出代價的。你的人生有平步青雲的時候,但是這會持續多久呢?”

確實如此,在我們普通人看來,那些天才是命運之子,有着我們想求都求不來的好運氣,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天賦本身或許就是一種詛咒,因為天才們註定要脱離常人,與孤僻和悲劇為伴。我們都羨慕天才,但是世界上沒有無償的奇蹟,成為天才是要支付代價的。能夠擁有作為普通人的幸福生活,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

大家是如何看待餘建春的呢?